鼓浪嶼著名建築
八卦樓,建於清光緒二十三年(1907年),位於鼓新路43號,是鼓浪嶼建築的傑出代表,鼓浪嶼標誌建築之壹。八卦樓原主人為臺灣板橋林家三房林鶴壽,與菽莊花園主人林爾嘉是堂兄弟。八卦樓為救世醫院院長美籍荷蘭人郁約翰設計,1907年動工。1920年因工程資金超支,林家資產被大樓拖垮,林鶴壽遠走海外,飄零臺島,並終生未再回鼓浪嶼。1924年,日本領事館出面設計加蓋窘窿頂,草加修整,於八卦樓內辦“旭贏書院分院”。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以“日偽財產”接管。八卦樓圓頂直接模仿世界最古老的伊斯蘭建築巴勒斯坦阿克薩清真寺的石頭圓房頂。82根大圓柱參照公元5世紀古希臘海拉女神廟的大石柱,柱間平托的石梁和線條,可從希臘雅典廣場的赫夫依斯神廟看到。十字形通道源於希臘,後用於羅馬教堂。建築外圍為古羅馬塔什幹柱式外廊。八卦樓建築整體雄渾剛勁,散發著壹種理性的美感,但對於林鶴壽,卻是壹個淒美的悲劇。
2、番婆樓
番婆樓是福建晉江菲律賓華僑許經權建造的,落成於1927年。該樓色彩鮮麗,造型別致,某些洛可可的特點與中國的傳統工藝結合得非常和諧巧妙,這在鼓浪嶼別墅群裏是不多見的。它至今仍風姿綽約,風采不減當年
3、黃睗敏別墅(金瓜樓)
黃睗敏別墅位於鼓浪嶼泉州路99號,又稱金瓜樓,建於1922年,系鼓浪嶼重點歷史風貌建築。黃賜敏,龍海縣石美村人,少時赴菲律賓經商致富後,1922年鼓浪嶼金瓜樓建成後即以4萬銀元將它買下,並舉家從龍海石美遷來,稱為黃睗敏別墅。金瓜樓樓頂分立兩個橙黃泛金的“金瓜”,八條瓜棱十分突出,棱端飛出的水藻卷草,在藍天下顯得嫵媚靈秀。樓體裝飾也細膩而富有個性,全部梁柱檐板角楣都雕飾花鳥蟲魚,十分有生氣,透出洛可可元素,它與中國傳統建築理念結合以後,歐風與鄉土文化融合得更加美觀。加上那頗有特點的門樓,門穹內藍天高遠,與兩金瓜搭配得和諧、幽靜。
4、海天堂構
海天堂構位於鼓浪嶼福建路38號,始建於1921年,2002年4月被廈門市政府列為重點歷史風貌建築。目前修復後開放的“海天堂構”老別墅是中西方文化結合的典範之作。
5、黃榮遠堂
位於鼓浪嶼福建路32號,建於1920年,建築為西洋風格。建築通體設有多處廊柱,用整條花崗巖雕石,具有古羅馬風韻,柱頭多為古希臘陶立克柱式,建築正立面由大圓柱和拱券烘托,周邊由小圓柱支撐。窗樓設計各不相同,有半月形,平直形,彎弧形等,平臺鉤欄有水泥透雕、鋼花紋飾,建築屋頂設葡萄架,女兒墻做法具有中國近代建築風格。建築較為整體,周邊環境優美幽雅。這幢別墅是西洋的、中國的、古典的、現代的風格相結合的典範。
6、亦足山莊
亦足山莊建於20世紀20年代,為同安籍越南華僑許澗所建。門樓由許多大小盾形浮雕、繁枝花卉、希臘柱組合而成,極為漂亮。從門樓進入主樓,可以看到壹個歐式照壁,踏著雕花裝飾的石階作為過渡,短墻纏枝浮雕,仿佛在講壹個欲說還休的故事。
山莊由四根通天圓柱支撐正面,與突起的雙拱窗套、轉角的凹槽墻柱,組成富有韻律的外形美。主屋右側設計為玲瓏的中國傳統庭院,按地勢落差,築有蜿蜒曲折的小徑,徑端有壹個重檐兒八角涼亭,作休閑觀景用的。院內有口深井,井上有井房,井旁有盥洗池,取水設備壹應俱全。
據聞,許澗的子女眾多,後來的亦足山莊被作為嫁妝送給了他的第十六個女兒。七十多年過去,物是人非。也有飛來榕,牢牢紮根在歐式大門樓上。直到2004年的時候被租出去了,才修葺壹新,而原本的門,只得連同榕樹壹起鋸掉了。高墻之上是現代的攝像頭,配以塑鋼護窗,方便了主人,可惜了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