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馬其頓方陣

馬其頓方陣

編者按:在古典時期的環地中海地區,有兩種著名的方陣,即馬其頓方陣與羅馬方陣。盡管很多人將其混為壹談,兩者也有著各種相似,但卻也擁有著壹些根本性的不同。那麽兩者的區別在哪裏呢,到底孰優孰劣?

馬其頓方陣與羅馬方陣都脫胎於古典的希臘長槍方陣,因此兩者有壹定的相似之處。比方說從兵種的組成上來說,兵員的主體由重步兵構成,而輕步兵、騎兵的數量相對較少。重步兵手持長槍組成方陣,而輕步兵主要負責遠程的火力支援。但在武器以及戰術體系之上,二者卻是大相徑庭。

在武器方面,馬其頓方陣中,重裝步兵的主要武器為薩裏沙長槍,其長度壹般在5米以上,在亞歷山大大帝時期以後,薩裏沙長槍壹度達到6~7米。士兵們手持圓盾形成密集方陣,橫向的延展較大。壹般來說,馬其頓方陣的縱深壹般為8列,其中前4~5排的長槍會從後至前、從上至下疊在壹起,以增加其縱深的力量;後面幾排的長槍則會斜向豎立。

密集方陣的大規模應用與古希臘當地的兵制有關。由於在古典時期的歐洲地區,士兵並非是職業軍人,因此較之職業軍,這些士兵的軍事素質與身體素質相對較弱,很難經由短時間的訓練形成有效的陣型配合,因此簡單的戰術動作與陣型排列,可以有效減少指揮的風險。在馬拉松戰役中,雅典人就憑借著這種簡單有效的密集方陣對波斯軍隊造成了有效的打擊,大獲全勝。但密集方陣卻高度依賴地形平整,否則在行軍中陣型很難保持完整,而非完整的方陣無法為前排士兵提供足夠的推擠支撐,很難對敵方造成威脅。

與古典希臘長槍方陣不同,馬其頓方陣的戰術核心並非是單純推動密集方陣向前,對敵人實施擠壓。在馬其頓內亂期間,腓力二世發現馬其頓方陣極其缺乏機動性,且側翼相當薄弱,因此引入了其他高機動性兵種予以配合。馬其頓方陣戰術體系的主體由重步兵、輕步兵以及騎兵組成,其中輕步兵還有著不同的類型,包括使用弓箭、投石索的遠程武器進行遠程火力覆蓋的兵種,還有行動敏捷的色雷斯輕盾兵。而另壹核心則是機動性更強的騎兵。

▲色雷斯輕盾兵

常規的馬其頓方陣戰術,往往以輕步兵進行先行投射,然後以騎兵騷擾、擊潰敵方陣型,隨後再以密集方陣擠壓敵陣。側翼則由輕步兵與騎兵***同守護。盡管這套戰術體系需要三個兵種相互配合,但實際上其指揮單位依然很大,並且戰術動作簡單,指揮風險很低。而密集方陣與騎兵、遠程火力協同作戰,會對敵方形成很大的壓力。

▲古希臘圓形盾的背部結構

馬其頓方陣的早期對手主要還是使用著古典的希臘長槍方陣,而希臘長槍方陣在相對意義上忽略了輕步兵的作用,且作為主體的重步兵裝備臃腫,機動性較之馬其頓更差(《The Macedonian Empire》)。並且其方陣戰鬥模式以各列士兵向前推擠為主,因此對前排士兵的壓力較大。這種戰術本身不是為了直接殺傷敵人,在盾牌與甲胄的保護下,在保羅·卡特裏奇的描述中,正面作戰的重裝方陣步兵傷亡率壹般只在10%左右(《劍橋插圖古希臘史》)。

▲斯巴達方陣

馬其頓方陣主要是以薩裏沙長槍作為支點隔絕敵人,並且以輕步兵及騎兵襲擊其側翼、破壞其陣型,同時方陣繼續推進以擠壓敵人。這種戰鬥模式在強調縱深壓力的同時,又不會給前排士兵帶來過重負擔。而在復雜地形中,方陣步兵有時會將薩裏沙長槍收起,改用較短的希臘長矛以強化其機動性。

▲羅馬環片甲

另壹方面,希臘地區地形崎嶇,產馬地僅有兩處,因此在古典希臘中騎兵的戰術作用微乎其微。他們與單純的馬其頓密集方陣所面臨的問題幾乎壹樣,不僅缺乏機動性與遠程火力,且側翼相當薄弱。當腓力二世在馬其頓軍中大規模引入騎兵之後,馬其頓戰術體系迅速戰勝了古典希臘長槍方陣。在公元前338年的喀羅尼亞戰役中,馬其頓便憑借其新式的戰鬥體系,徹底擊敗雅典與底比斯兩國的聯軍,殲滅其主力部隊。

然而,羅馬的情況與馬其頓卻大相徑庭。在卡米盧斯的軍事改革中,羅馬軍隊的基本指揮單位縮小,變為更加靈活的中隊,並且采取三列式分布,不再執著於傳統的密集方陣。這雖然增加了指揮的難度與風險,但卻為羅馬軍團增加了指揮的靈活性與軍團的機動性。

另壹方面,盡管羅馬並不像馬其頓壹樣註重騎兵,但他們卻在軍中大規模引入標槍。在正面接觸之前,三列式軍團中的第壹列青年兵以及負責遊擊的輕裝部隊,會向敵陣投射標槍。這些標槍較之箭矢重得多,動能也更大,加上鍛制的尖銳槍頭,可以有效地穿透馬其頓人的鎧甲、殺傷其騎兵。交錯的陣型也可以有效地防止側翼受襲。

更為重要的是,馬其頓方陣的戰術指揮單位較大,因此指揮的靈活性比較差。在公元前197年的狗頭山戰役之中,羅馬軍團便憑借著較小的指揮單位獲得了更加靈活的戰術動作,他們在馬其頓軍中迅速穿插,以僅僅700人的傷亡換取馬其頓1.3萬戰損。在公元前168年的皮德納戰役中,馬其頓更是壹敗塗地。當時馬其頓的步兵若全部展開,則至少需要3.5千米的寬度,然而當時整個戰場的寬度卻僅僅只有4千米。當地的地形更是復雜,這使得馬其頓的橫向展開與縱深構建無法適應當地的地形,陣型迅速崩潰,而被小單位作戰的羅馬軍團擊潰。

▲狗頭山現景

正如馬其頓方陣戰術體系擊潰古典希臘長槍方陣壹般,崛起的羅馬軍團使用更為先進的戰術體系擊潰了馬其頓。而崛起的羅馬也迅速將勢力從意大利半島擴張至環地中海地區,擊敗壹個又壹個強敵,建立了龐大的羅馬帝國。

參考資料:

《古典世界中的戰爭》、《馬其頓方陣戰術系統研究》、《The Macedonian Empire》、《劍橋插圖古希臘史》、《殺戮與文化》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明月照禿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