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稱壹至十二月分別為什麽月
壹至十二月別稱:
1、正月:孟春、寅月、嘉月、首陽、獻歲、早春、元月、端月。
2、二月:建卯、夾仲、麗月、酣春、花朝、仲春、花月。
3、三月:季春、姑先、桃月、辰月、鶯時、末春、蠶月、桐月。
4、四月:槐序、孟夏、麥春、乾月、除月、麥候。
5、五月:建午、炎月、天中、午月、幕月、仲夏、蒲月。
6、六月:季夏、林鐘、征暑、荷月、遁月、精陽。
7、七月:早秋、蘭秋、首秋、建中、上秋、相月。
8、八月:仲商、中秋、壯月、桂月、仲秋、南宮。
9、九月:朽月、霜序、菊月、暮秋、無射、詠月。
10、十月:良月、子春、孟冬、初冬、坤月、吉月。
11、十壹月:冬月、建子、葭月、暢月、復月、黃鐘、寒月。
12、十二月:建醜、嚴月、臘月、嘉平、殘月、冰月。
擴展資料:
中國月份稱呼的來源:
月份傳說來自於《山海經》中的《常羲生月》。
《山海經》記載,帝俊有兩位妻子,羲和與常羲。常羲生月,所以常羲也被稱為月母。
其實羲和與常羲同為制定歷法的官職。
《世本》中記載,黃帝為了制定歷法,讓“羲和占日,常儀占月”,常儀就是常羲,占月就是觀測月亮的晦朔弦望的周期,這就是“常羲生十二月”的來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