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為什麽不辦“春晚”?
有很多朋友都問:美國那麽富裕,而且娛樂事業這麽發達,為何不像咱們中國那樣,每年也辦個類似“春晚”的“聖(誕節)晚或新(年)晚”呢?試想壹下,湯姆-克魯斯和梅根-福克斯聯袂出場,LADY gaga和魯諾·馬爾斯合唱壹曲《Grenade(手榴彈)》,姚明和科比來壹場運動秀會是壹場多麽讓人期待的視覺盛宴呀!可惜這只是壹個夢想而已。面對這個可能美國人自己也回答不了的問題,只能笑著告訴他們:因為用咱們中國人的觀念去為美國人操心,自然就會生出好奇之心了。
稱霸世界至今已經快壹百年的美國,和英國等少數國家都屬於世界上高度分權、充分發揮地方自治、由多民族組成的聯邦國家。我認為可能是以下三個重要原因讓它很難辦成“全國壹盤棋”的聯歡晚會。
首先,中央(聯邦)政府及州政府無權操辦。操辦這樣大規模的國家性活動,必需有足夠充分的法律依據。美利堅合眾國建國前,是由東部13個倡議州代表,花費了五個多月才制定出的《聯邦發案》嚴格規定了議會、法院、中央政府和各州市地方政府的權力,《聯邦發案》中後來發現缺少或必須修改的條款,必須通過所有州(後來發展到50個)議會的審查批準,只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州批準,新條款(美國人稱之為修正案)才能生效。聯邦和州政府絕不會為了舉辦壹場全國或全州性的聯歡晚會去找這種麻煩。
其次:絕對無法滿足全國各族人民絕對多樣性的精神文化需要。美國是壹個多民族多宗教組成的多元化國家,分布全國的主要居民有:原住民印地安人、第壹代開拓者英格蘭人及蘇格蘭人、愛尓蘭人、西班牙人、法國人、荷蘭人、北歐人、非洲裔黑人、墨西哥人及拉美移民、壹二次大戰期間移居的俄羅斯人、猶太人、華人,還有越南戰爭結束後的越南移民,宛如壹個超級聯合國。美國的宗教也同樣五花八門,最初的開拓者英格蘭人及蘇格蘭人大多屬於當年在英國受迫害的基督教改革派(俗稱清教徒),後來的移民中又有大量天主教、東正教徒,加上原住民與其他民族移民信奉的拜物教、摩門教、伊斯蘭教、佛教、印度教,使美國成了壹個世界宗教博覽會,自然還有無神論者和邪教。面對如此眾多的民族人種人群、語言、性格、文化傳統、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如此復雜的宗教信仰,其中沒有壹個能被輕視能被得罪,因此政府與任何壹家文化傳媒機構都不敢承攬舉辦這種全國性的文藝晚會,要歡樂要慶祝妳自己去籌辦,像聖誕節,感恩節這種重大節日,大多數美國人也都是在自家或親朋好友處慶祝壹番,送送小禮品,吃吃火雞,跳跳舞。就連最神聖的國慶節,美國人也只是在單位和家門外掛面國旗以示慶賀,也沒有全國性的慶祝大會、聯歡會、酒會、閱兵式、遊行和領導講話,而且白宮前照樣有舉牌呼口號抗議政府的示威者。
最重要的原因,是全國性晚會經費無從著落。美國聯邦和地方政府連自己的辦公經費和平日的正常開支都得陪著笑臉向那些傲慢摳門的參議員眾議員申請批準,想舉辦法律無授權的全國性的聯歡晚會肯定難於上青天,總統和州長市長們自然不會去議會自討沒趣。而全國性的四家廣電媒體(美國廣播公司、全國廣播公司、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及後起之秀美國有線新聞)都是政府無股權或僅持少量股權的民營企業,沒有政府撥款他們絕對不會自掏腰包主辦什麽聯歡會。若為掙廣告費幾家聯手舉辦同壹時間播放的同壹電視節目,反壟斷機構、人權組織、教會、國會什麽調查小組或其他什麽大牌媒體很可能又會來找麻煩,而壹群美國人叫好稱絕的文藝表演節目很可能又被另壹群美國人罵得狗血噴頭,因此這些媒體大亨們也不敢承攬這種極有可能“吃力不討好反招壹身騷”的活計,而可憐的美國政府更是連充當中介牽頭召集的膽量也沒有。
正是上述三個原因讓美國無法舉辦聖誕或新春聯歡晚會。在美國也許只有某些體育比賽項目能同時吸引全國眼球,例如壹年壹度的全美棒球錦標賽即屬任何權威也無法抵擋的事,連國會選舉日期也得安排在其後,否則會出現投票者寥寥的窘境(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順利解決的新聞就是在運動場上播放的,當時全場觀眾自動起立歡呼齊唱國歌)。全美職業籃球賽(NBA)、全美橄欖球賽等體育賽事也是如此。
這可能就是看上去千人萬語壹盤散沙的美國,這也是美國政府始終不能舉辦全國性“春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