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勢待發是什麽意思
蓄勢待發,指隨時準備進攻,積蓄勢力或能量等待發作。原意是指半蹲著的人隨時準備站起來沖出去。
拼音xù shì dài fā
出處元末明初·羅貫中《三國演義》:“龍非池中之物,趁雷欲上九霄,蓄勢待發。”
白話釋義:龍並不是會長期呆在水池中的生物,積蓄能量等待著,想要趁著驚雷直接沖到九天雲霄之上。
例句
1、福娃虎虎,帽子上有個東北虎,蓄勢待發,有稱王稱霸的勇氣,象征運動員虎虎有生氣。
2、經過壹個月的緊張準備,城墻防禦和制高點進攻策略臻於完美,士兵 們壹個個摩拳擦掌,呈蓄勢待發之勢。
擴展資料
壹、蓄勢待發的近義詞
1、厚積薄發 [ hòu jī bó fā ]
釋義:多多積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準備充分才能辦好事情。
出處:宋·蘇軾《稼說送張琥》:“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白話釋義:在廣博讀書而簡約審慎地取用,在深厚積累之後慢慢地釋放出來。
2、動須相應 [ dòng xū xiāng yìng ]
釋義:發動攻勢必須具備壹定的。
出處:唐·王積薪?《十訣》:“不得貪勝、入界宜緩……動須相應、彼強自保、勢孤取和。”
白話釋義:下圍棋不得走不講道理和過份的棋;打入對方陣勢要徐徐圖之,不求壹擊而得逞……下棋時要有全局觀念;在對方勢強、自己勢弱時所采取的對局方針,趕快求活或趕快將孤棋走暢,不要以弱擊強;處於劣勢狀態下,不要心圖僥幸,應該爭取減少損失。
3、整裝待發 [ zhěng zhuāng dài fā ]
釋義:整理收拾好行裝,等待出發。
出處:現代·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23章:“但是浙江公民代表請願團還未啟程北上,上海方面北軍第四師整裝待發的消息已傳到浙江來。”
二、蓄勢待發的反義詞
1、隨遇而安 [ suí yù ér ān ]?
釋義:能適應各種環境,在任何環境中都能滿足。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倒莫如隨遇而安。”
白話釋義:倒還不如順應環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滿足。
2、隨機應變 [ suí jī yìng biàn ]
釋義:根據情況靈活地應付事態的變化。
出處:明末清初·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統曰:‘不必拘執,隨機應變。’”
白話釋義:龐統回答道:“不必拘泥執著,根據情況靈活地應付事態的變化。”
3、臨機應變 [ lín jī yìng biàn ]
釋義:隨著情況的變化靈活機動地應付。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八十回:“四境之內,百姓之事,蠡不如臣,與群周旋,臨機應變,臣不如蠡。?”
白話釋義:處理天下之間黎民百姓的事情,範蠡比不上微臣;但是和眾人交際應酬,能夠隨著情況的變化靈活機動地應付各種事情,微臣比不上範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