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和諾貝爾文學獎擦肩而過的沈從文

和諾貝爾文學獎擦肩而過的沈從文

198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差壹點就頒發給壹位中國作家。這位中國作家,就是沈從文。沈從文在1987年和 1988年,兩次入選諾貝爾文學獎最後候選人名單,然而在這項世界大獎公布前,評委們卻發現,沈從文已於這壹年5月10日去世。從而使中國人與這項世界榮譽的大獎失之交臂,也把中國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推遲到了三十年以後。

當時這壹消息並不為人知。多年以後,瑞典學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審委員馬悅然在《明報月刊》發表文章稱,沈從文是1988年中最 有機會獲獎的候選人。而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主席謝爾·埃斯普馬克則公開表示,如果沈從文沒有去世,他是那壹年最可能獲得諾獎的作家。

沈從文是當今國內的國民作家,幾乎無人不知,但在新中國成立後的若幹年裏,卻沒有幾個人知道這個名字。

1988年,對沈從文非常推崇的漢學家,諾獎評委馬悅然,偶然得知沈從文去世的消息後,向中國駐瑞典大使館核實,而大使館裏的文化參贊竟然從未聽說過這個人。

馬悅然震驚之余憤怒了,他發了壹篇悼念性長文《中國人,妳可認得沈從文》。這位老外寫道:“ 作為壹個外國的觀察者,發現中國人自己不知道自己偉大的作品,我覺得哀傷。”

這位老外的震驚,也引發了國人的好奇:沈從文是何方神聖?何以惹得老外學者如此大動肝火?很快沈從文的底細被扒出:原來這真是國內的壹位知名文人,只不過他的出名都是在萬惡的舊社會。

很快沈從文的名字,開始變得火熱。學術界研究沈從文的文章和論文,變的多如牛毛。壹篇研究沈從文的論文,足以使壹名學子的頭上,多上壹頂博士帽。沈從文1934年發表的文學作品《邊城》,成為新時代最暢銷書之壹,在20世紀100部中文小說排列第二名,僅次於魯迅的《吶喊》。與《邊城》有著千絲萬縷般的聯系的鳳凰古城,壹躍成為國內最熱門的景點之壹。

生前沈寂,死後輝煌。沈從文的名字,成了壹個傳奇。

有的時候,壹個人的選擇,決定了後期命運。

1948年,擬去往臺灣的胡適,派人給沈從文送來機票,邀請他飛赴臺灣。此時的北平地下黨也在做沈從文。

兩個敵對的陣營,都給沈從文做了承諾和保障,最後沈從文選擇留在大陸。很久以後,沈從文談及這個選擇時說,“...是為了家人”。沈從文妻子張兆和兒子,認為新社會更具有希望,反對離開北京,這對他的選擇起了關鍵作用。

留下來的沈從文很快發現事情起了變化。1948年3月,沈從文被大眾文藝點名,文中稱沈從文是:"躲在統治者的袍角底下對新文藝作無恥誣蔑之徒”。不久後,郭沫若發表《斥反動文藝》,郭稱沈從文是桃紅反動作家,郭沫若寫道:“ 特別是沈從文,他壹直有意識地作為反動派而活著”

這兩篇文章,拉開了沈從文波折壹生的命運序幕。但在當時,沈從文並不知道這兩篇文章背後的含義。以沈從文的認知,這不過又是三十年代時,文人之間口誅筆伐的翻版。

1949年1月,北京大學貼出批判沈從文的大標語和大字報,同時粘貼了郭沫若的《斥反動文藝》壹文,批判進壹步深入,遲鈍的沈從文終於感覺到與以往批評的不同,這不再是他曾經歷過的文學爭論。

這個溫和的文人,無所適從,開始害怕。他多年的妻子,並不理解和同情他,原本的好友,也多與他斷絕關系。沈從文精神崩潰,並壹度自殺。

被醫院搶救回來的沈從文,被任教的北京大學清理出門。沈從文失落仿徨,他寫道:

後來沈從文被安排到了歷史博物館,做壹些清點登記館藏文物,編寫文物說明等壹些打雜事情。

沈從文後半生人生多桀,原因在於沈從文在二三十年代,曾加入新月社,現代評論的歷史,以及和魯迅、郭沫若之間的論戰。這些黑歷史,在那個時期,足以讓壹個人孤立無援,甚至身敗名裂。

有了郭沫若的點名,後面年代對沈從文本人和其作品的批判,接踵而至,諸如: “由於邊地的風俗淳樸,便是作妓女,也永遠那麽渾厚。”

這類批判,充斥沈從文的眼睛和耳朵,更使他無所適從。

1953年沈從文接到的通知,說他所有的作品,包括已經付印和未印書稿,均予以銷毀,死過壹次的沈從文,再次崩潰。

生性膽小的沈從文,徹底放棄了小說寫作。而在那個特殊的年月裏,沈從文被安排去打掃女廁所,從此開始沈寂。

就在沈從文兢兢業業打掃廁所,不再涉足小說創作時,世界漢學界,卻對沈從文發生了興趣。

這壹時期夏誌清編寫出版了《中國現代小說史》。這部專著從審美高度,和文學創作藝術角度上,高度評價了沈從文,對沈從文作品的文學價值,做了高度評估。夏誌清認為沈從文的小說是壹種“ 玲瓏剔透牧歌式文體,裏面的山水人物呼之欲出 ”。

人們從這部《中國現代小說史》中,重新看到了沈從文。研究過沈從文的學者和專家認為:沈從文是中國現金文學史上,少有的幾位偉大作家之壹。在推崇沈從文的學者眼中,沈從文代表是壹種從容,淡泊,是壹種雲卷雲舒的恬靜。

沈從文在國外聲譽鵲起,在國內處境卻依然如舊。沈從文的學生,作家汪曾祺帶著沈從文參加文聯的會議,沈從文只是默默坐在最後壹排。林斤瀾記錄了這樣壹次會議: “那次下鄉回來的作家座談,主持人最後禮節性地請沈先生說話,他只是說:我不會寫小說,我不太懂小說!”

壹個蜚聲海外的小說作家,在公開場合說自己不會寫小說。

沈從文在國外大學演講,回顧那段歷史:

1985年有記者采訪沈從文。沈從文說自己在建國後,最大的功勞是掃廁所,“特別是女廁所,我打掃得可幹凈了”。其中壹位女記者動情地說:“沈老,您真是受苦了!”

不想,83歲的沈從文當下抱著她的胳膊,像個孩子壹樣,涕淚交流,大哭起來。這壹瞬間,幾十年的委屈,不可遏制的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