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老子文言文少的

老子文言文少的

1. 老子寫的文言文和譯文

《老子》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 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常使民無知 無欲。

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譯文 不崇尚賢才異能,使人民不至於炫技逞能而爭名逐利。不看重稀貴之物,使人民不做盜賊。

不顯露足以引起貪欲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於被擾亂。因此,聖人治理天下的原則是:排棄充斥於人民心中的各種成見,滿足人民的溫飽需求,軟化人民的犟執趨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

通常使人民不執成見、不生貪欲,使那些"智者"不敢為所欲為。從事於無所成為的作為,即可以得到全面的治理。

《老子》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吾不 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譯文 道是虛無的,但它的作用卻似乎無窮無盡。

它是那樣的幽深莫測,像是壹切存在的本源依歸。它消磨了鋒角,排解了糾紛,柔和了光芒,渾同於塵俗。

它無形無跡呵,像是很不確定的存在。我不知道在它之上還能有什麽更本源的存在,只覺得它存在於天帝之前。

《老子》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譯文 天地無所謂仁愛之心,把萬物都當作"芻狗"來看待;聖人也不執求仁愛之心,把百姓也當作"芻狗"來看待。

天地之間,不正像是氣囊或空管那樣的大空泡嗎?它雖空虛但卻不會塌縮,運行之中生化不息。孜孜於仗名立言往往行不通,不如持守空虛而順任自然。

《老子》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綿綿若存,用之 不勤。 譯文: 虛神永遠存在,可以稱它為無比幽深的生殖之源。

通向這個無比幽深的生殖之源的門徑,就是這個天地世界的根本。它綿延存在而又若有若無,它施展的作用無窮無盡。

《老子》第七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譯文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夠長久,是因為它們不去強求壹種非其不可的狀況維持,所以能夠長久。

因此,聖人把自己的切身利益置後,反而成了人群的首領;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置之度外,反而更好地保護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不正是因為他對自己很無所謂嗎?這樣反而可以更好地成就他自己。

《老子》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譯文 上好的行為典範就像水壹樣。水,善於利導萬物而不與之爭,處守於眾人所不願處的低下處,所以,接近於道。

水,居處善於擇下而居,存心幽深而明澈,交遊***處諧和相親,言行表裏如壹,公***關系易於清靜太平,辦事能幹,行動善於應機順勢而行。正因為水總是利導萬物而不與之爭,所以,它很少患過失。

《老子》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譯文 執持盈滿,不如適可而止。

鋒芒畢露,難以長久。金玉滿堂,誰能守藏?富貴而驕橫,自埋禍殃。

功成身退,是最應該奉行的行為準則。 《老子》第十章 載營魄抱壹,能無離乎?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滌除玄鑒,能如疵乎? 愛國治民,能無為乎?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譯文 保持神魂與體魄的諧和統壹,能不崩解離散嗎?圓融氣質以致柔順隨和,能像嬰兒壹樣嗎?清理幽深而明澈的自體,能沒有任何瑕疵嗎?愛民治國,能不執著於名而順任自然嗎?在展身作為、功成身退的循環中,能像雌母壹樣嗎?明於道而"發光"行進於壹切領域,都能無須向顯學成見"借光"嗎?生它,養它,生了它並不拘系自有,成就了什麽並不執為仗恃,雖獲取較高的資格權能卻不肆行宰制,這就叫做無限深得於道的"玄德"。

2. 提及老子的文言文

《史記·莊周傳》說:“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歸本於老子之言。……作漁父、盜砣、筪,以底毀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第三》(節選)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裏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誌,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老子脩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雲。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脩道而養壽也。

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隱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為魏將,封於段幹。宗子註,註子宮,宮玄孫假,假仕於漢孝文帝。而假之子解為膠西王卬太傅,因家於齊焉。

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豈謂是邪?李耳無為自化,清靜自正。

3. 《老子》古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僥。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

隨。恒也。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

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

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常使民無知

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

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

不勤。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

其私。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載營魄抱壹,能無離乎?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滌除玄鑒,能如疵乎?

愛國治民,能無為乎?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4. 文言文欲少德高的翻譯

欲少德高-世俗欲望少,就有崇高的美德。

這應該是源自列子天瑞欲少德高;列子在其著作‘天瑞’中講述,世界是物質組成的,人亦是如此,彼此之間不過是轉換,並無消亡,天崩地裂,亦只是形態之變化而已,何患之?看問題還是看開點,生死不過爾爾。

列子,名寇,又名禦寇,相傳是戰國前期的道家人物,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壹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鄭國人,大約與鄭繆公同時。其學本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

列子終生致力於道德學問,隱居鄭國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靜修道。我們所熟悉的寓言“愚公移山”就是出自此公之著書。

參考資料:

網上查找+個人整理

5. 老子 的古文翻譯

原文: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譯文:

國家要小,人民要少。即使有效率高達十倍百倍的機械也不使用;使人民愛惜生命,不向遠方遷徙。雖然有船和車,卻沒有地方要乘坐它;雖然有武器裝備,卻沒有地方去陳列它。使人民再用結繩的方法來記事。使人民對他們的吃食感到香甜,對他們的穿戴感到漂亮,對他們的住宅感到安適,對他們的習俗感到滿意。鄰近的國家互相望得見,雞鳴狗叫的聲音互相聽得見,而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往來。

6. 文言文少字有哪些

少:少有人至,缺丁少口

罕:人跡罕至

薄:人丁單薄

.乏:《漢書·爰盎傳》:“今漢 雖乏人,陛下獨奈何與刀鋸之余***載!”

智子疑鄰

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雲。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翻譯:

宋國有壹個富人,壹天下大雨,(他們家的)墻坍塌下來。他的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補它(這裏指墻),壹定會失竊的。”鄰居家的老人也這麽說。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這富人認為兒子是十分聰明的,卻懷疑是鄰居老人幹的事。

7. 求《莊子》或《老子》中的超短文言文 含譯文道理

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

子墨子聞之,起於齊,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公輸盤。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願藉子殺之。”

公輸盤不說。 子墨子曰:“請獻千金。”

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

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余於地,而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

公輸盤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見我於王?” 公輸盤曰:“諾。” 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於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糠糟而欲竊之——此為何若人?” 王曰:“必為有竊疾矣。”

子墨子曰:“荊之地方五千裏,宋之地方五百裏,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荊有雲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宋所為無雉兔鮒魚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

荊有長松文梓楩楠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

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 於是見公輸盤。

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問其故。 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

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雖殺臣,不能絕也。” 楚王曰:“善哉。

吾請無攻宋矣。” [編輯本段]譯文 公輸盤給楚國制造雲梯這種器械,制成後,將要用它去攻打宋國。

墨子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從齊國出發,走了十天十夜,到達郢都,去見公輸盤。 公輸盤說:“先生有什麽教導嗎?” 墨子說:“北方有欺侮我的人,希望憑借您殺掉他。”

公輸盤不高興了。 墨子說:“請允許我獻給妳千金。”

公輸盤說:“我是講道義的人,絕不能平白無故殺人。” 墨子站起來,拜了兩拜,說:“請讓我說幾句話。

我在北方聽說您造了雲梯,要去攻打宋國。宋國有什麽罪呢?楚國有的是土地,缺少的是民眾,如今去犧牲自己缺少的民眾而爭奪自己並不缺少的土地,不能說是聰明;宋國並沒有罪而要去攻打它,不能說是仁愛;懂得這個道理,卻不據理力爭,不能說是忠誠;爭論而達不到目的,不能說是強大;自己說講道義,殺少量人還懂得不合理,卻要去殺眾多的人,不能說是明白事理。”

公輸盤被說服了。 墨子說:“(既然)這樣,為什麽不停止呢?” 公輸盤說:“不行,我已經向楚王說過了。”

墨子說:“為什麽不向楚王引見我呢?” 公輸盤說:“好吧。” 墨子見了楚王,說:“現在這裏有個人,舍棄自己裝飾華美的車子,鄰居有破車就想去偷;舍棄自己華美的衣服,鄰居有粗布衣服就想去偷;舍棄好飯好菜,鄰居有粗劣飯菜就想去偷。

這是什麽樣的人呢?” 楚王說:“壹定是有偷竊毛病吧。” 墨子說:“楚國的土地方圓五千裏,宋國的土地方圓五百裏。

這就好像華麗的車子和破車子相比。楚國有雲夢這樣的大河,犀兕麋鹿到處都是,長江漢水裏的魚鱉黿鼉多得天下無比,宋國正如人們所說是連小兔小魚都沒有的地方。

這就好像好飯好菜和糟糠粗劣飯菜相比。楚國有松梓楩楠樟這樣的名貴木材,宋國卻連多余的木材都沒有。

這就好像華美的衣服和粗布衣服相比。我認為大王派官吏攻打宋國,就和上面所說的行為壹樣。

" 楚王說:“好呀!雖然如此,公輸盤為我制造雲梯,我壹定要攻打宋國。” 於是,召見公輸盤。

墨子解下衣帶當作城,用木片當器械。公輸盤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戰術,墨子多次抵擋了他。

公輸盤的攻城器械用完了,墨子的守衛方法還有很多。 公輸盤理屈了,但他說:“我知道用來抵擋妳的方法了,我不說。”

墨子也說:“我知道妳用來抵擋我的方法,我也不說。” 楚王問他原因。

墨子說:“公輸盤的意思,不過是想要殺死我。殺了我,宋國守不住就可以攻下。

可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經拿著我守城的器械,在宋國城墻上等待楚國進攻。即使殺了我,也不能殺盡宋國的抵抗者。”

楚王說:“好吧。那麽我不攻打宋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