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蟾蜍的毒性有多強?
1932年8月18日,有102只海蟾蜍從夏威夷群島來到了澳大利亞。它們被釋放到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北部的甘蔗種植園內,用來控制甘蔗甲蟲的危害。
70年後的今天,澳大利亞海蟾蜍的數量達到了1億只。它們蔓延的地域的面積已經超過了英國、法國和西班牙國土面積的總和,而且它們領地的前緣還在以每年5.6千米的速度擴展。
考慮到世界上的兩棲動物的種類和數量正在發生災難性的下降,澳大利亞所發生的事情聽起來像個好消息。但是海蟾蜍的蔓延卻不是好消息。這個災難性的典型事例說明了當人類試圖改變自然的時候,會發生什麽事情。
海蟾蜍(Bufo marinus)的毒性非常大。對於大多數動物來說,如果吞吃了它們的卵、蝌蚪或者成體,就差不多會立刻引起心力衰竭。壹些澳大利亞的博物館展出了被海蟾蜍毒死的蛇,它們竟然還在蛇的嘴裏,蛇就已經中毒死亡了。經常以本地蛙類為食的袋鼬已經有滅絕的危險。海蟾蜍甚至可以幹掉體型較大的鱷魚。海蟾蜍的毒性是如此之強,以至於寵物狗僅僅喝了它們光顧過的碗裏的水,就會生病。
在它們的原生地中美洲和南美洲,海蟾蜍的數量被物種間的競爭、疾病、天敵等綜合因素所控制。但是,在澳大利亞沒有其他種類的蟾蜍,也很少有天敵,卻有大量的新的食物資源。對於海蟾蜍來說,這是壹塊尚未開發的處女地,而面對這些新的挑戰,它們已經獲得了成功。
與本地的壹些澳大利亞蛙類相比,海蟾蜍產的卵的數量是它們的四倍,海蟾蜍的蝌蚪不但成熟得很快,而且因為具有毒性,所以不會被吃掉。但是它們的幼體和成體卻能吃掉任何東西:從其他蛙類到沒人看護的狗食,無所不吃。吃得越多長得就越大。有記錄記載,有些海蟾蜍的體重達到了2.7千克,身體的大小就如同壹只小狗。
更令人擔心的是,在新的環境中,它們好像也在改變著自己。它們的腿的長度比20世紀30年代增長了25%,行進的速度也比原來快了5倍。它們不再在灌木叢中鉆來鉆去,而是等到天黑了以後,利用道路和高速公路行進。
防止海蟾蜍蔓延的行動已經普遍開展,尤其是澳大利亞西部沿海壹帶。曾經采用過的消滅海蟾蜍的方法,是在它們的分布區駕車巡遊,從而將它們碾死。雖然還使用過更加殘酷的手段,比如至今仍然有人推崇的“海蟾蜍高爾夫”,但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通過夜間行動的“海蟾蜍馴服者”緝捕隊在夜間襲擊海蟾蜍聚集的水塘,在效率最高的壹周內可以消滅大約40000只海蟾蜍。用毒氣或者深度冷凍的方法殺死這些海蟾蜍,然後把它們制成壹種叫做“蟾蜍汁”的液體肥料。
對於這種災害,壹種生物學的防治方法是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它們患上不育癥。但是這種方法被許多環境學家所反對,尤其是考慮到在初期階段所引發的問題。
盡管已經對環境造成不可否認的影響,但是海蟾蜍至今還沒有造成其他生物的滅絕。壹些鳥類和鼠類甚至已經學會將它們掀翻,然後再吃掉它們,從而避開海蟾蜍的毒腺。許多其他種類的動物已經對海蟾蜍的毒性產生了耐力,尤其是甘蔗甲蟲,提起它就不得不在這裏說壹件事兒,那就是現在甘蔗甲蟲在澳大利亞的數量比1935年的時候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