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多家航司隨心飛變鬧心飛,出現這種情況背後的根源是什麽?

多家航司隨心飛變鬧心飛,出現這種情況背後的根源是什麽?

央視曝光多家航空公司隨心飛套餐問題,網友刀女士表示購買南航快樂飛後遇14次航變,對她的行程造成影響,引起社會的廣泛關註。接下來我們壹起了解出現這種情況背後的原因和如何看待快樂飛的營銷模式。

壹、隨心飛營銷模式

隨心飛指的是東方航空、華夏航空、海南航空等先後推出的隨心飛套票。票價在3000元上下,旅客自購買之日起至規定期限內,可以任意乘坐所屬航空公司的國內航班,飛往國內各大城市。這是在疫情期間航空公司推出的壹款刺激消費,拉動航空產業發展的產品服務。

二、隨心飛變成鬧心飛的原因

消費者在購買產品和服務時,商家沒有做到明顯告知和顯著提醒顧客要註意享受任性飛的條件限制和後果承擔。旅客乘坐對應班機時需要提前5天兌換機票,須至少提前4天退票,無法成行的旅客如果發生3次訂座後未乘坐且未退票的情況,所購買的任性飛產品服務講自動失效。另外,用戶需要自行承擔稅費、燃油附加費和民航發展基金等附加費用。原因還有航空公司會在相應的航班留出壹小部分名額留給購買了包年服務的消費者,但如果名額滿了,其他消費者就無法繼續兌換。所以航空公司需要在損失部分常旅客和普通旅客、限制隨心飛旅客兌換數量之間做出權衡。並且多位消費者反映稱,使用隨心飛產品時,壹旦出現糾紛需要投訴,人工客服很難撥通,投訴問題遲遲解決不了。

三、客觀嚴肅對待任性飛

航空公司提供的這項產品服務,以犧牲用戶體驗為代價推銷產品,侵犯消費者權益。消費者除了享有解除合同的權利之外,還有權要求商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是賠償損失的相關違約責任。因此,航空公司應該拿出誠意,善始善終地解決用戶體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只有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創新和設計才能真正占領市場和獲得消費者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