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說紅樓第壹回
那我們就從《紅樓夢》的第壹回開始讀起,第壹回是: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開篇其實是作為本書的壹個引子,這壹回書可以說是在為全書做引。引出了我們將要了解到的整部故事。作者也是在這壹回裏邊交代了寫書的用意。
作者自雲因曾歷過壹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壹書也。也就是作者本人經歷過人生的跌宕起伏之後,把那些真實的故事隱藏起來,借著通靈寶玉神話般的傳說,寫成壹部《石頭記》,以給後人作警示。壹方面把自己壹事無成,半生潦倒的人生,編成故事以警醒天下人。另壹方面又要用賈雨村言講出這故事,來紀念那些行為舉止和見識皆高於須眉的女子,又要特意借此表明本書所記述的不過是壹些閨中之情,並不是什麽傷時罵世之書。類似於我們常看到的“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開篇原文,“列位看官,妳道此書從何而起?說起根由,雖近荒唐,細按頗有趣味。”開篇作者就自雲荒唐,用看似荒唐無稽的起因,引出了壹部現實主義的巨著。那麽,到底是如何荒唐的起因呢!
原來當年女媧氏煉石補天的時候,在大荒山無稽崖煉成了高12丈,見方24丈頑石36,501塊,但是補天時只用了36,500塊,單單只剩下了壹塊未用,便棄在此山青埂峰下。青梗也是個諧音,就是情根,情根深種的意思。誰知此石自經鍛煉之後,靈性已通,因見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材,不堪入選,所以自怨自嘆,日夜悲哀。這本書原名“石頭記”,所以開篇就講了這塊石頭的來歷。原來他本來歷不凡,只可惜無才可去補蒼天。 便被丟棄在這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之下了。
在他自怨自艾之時,忽見壹僧壹道遠遠而來,生的是氣宇不凡,豐神迥異。這壹僧壹道來到這塊大石的旁邊,坐著休息,談論著他們在凡塵的俗事過往,所見所聞,這石頭聽了紅塵種種,心動了,便說,什麽時候也能帶我去人間歷練壹番,於是這道人就把這塊大大的石頭變成了扇墜大小壹塊鮮明瑩潔的美玉,可佩戴。僧人說:形體倒也是個寶物了,還只沒有實在好處,須得再鐫上幾個字,使人壹見便知是件奇物。 這塊石頭應該就是寶玉常年配在身上的那塊通靈寶玉了。僧人又說,我把妳變成了人人壹看皆知的壹塊寶物之後,也就好把妳帶到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之地,溫柔富貴之鄉,去安身樂業了。石頭聽了僧人這樣跟他說,當然高興,於是就問,要寫哪些字,把它帶去何處。僧人就笑說,妳且莫問,日後自然明白了。然後就揣著這塊石頭和道人飄然而去,不知前往何方去了。
這之後又不知過了幾世幾劫,有壹天壹個空空道人,就從這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經過,忽見壹塊大石頭上字跡分明,編述歷歷,空空道人就從頭壹看,原來就是無材補天,幻形入世的那塊石頭,當年承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也就是那壹僧壹道攜入紅塵歷盡壹翻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壹段故事。
這石頭把他厲盡紅塵中的這壹段故事記述了下來,在故事的最後還有壹首紀子寫的是: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系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做奇傳?其中記述的便是這塊石頭墜落之鄉、投胎之處,親自經歷了壹段陳跡故事。
賈寶玉的前生乃是赤瑕宮神瑛侍者,而這石頭,咱們剛才讀了,是當年無才可去補蒼天,被女媧娘娘棄在了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的頑石。也就是後來的通靈寶玉,壹直伴隨在寶玉的身邊。但從這親身經歷的故事來看,其實寶玉和這石頭其實也是難分彼此了。
空空道人就把整個故事讀了壹遍,看到其中有家庭閨閣的瑣事,閑情詩詞等等,也許這些是可以解悶,但是朝代年紀,地域邦國都無從考證。於是空空道人他就跟石頭說,妳這樣壹段故事,我擔心沒人愛看。石頭卻笑道說,我這壹段故事也不願世人稱奇,要是人們喜歡,就讀壹讀,我不求人們有多麽的重視這本書,只願在妳們閑來無事的時候能夠讀此書,消愁破悶、換換口味就罷了。
空空道人聽石頭這麽壹說,又思忖半晌,將這石頭記再檢閱壹遍,想這書亦非傷時罵世之旨。其中大旨談情,亦不過實錄其事。又非假擬妄稱,壹味的淫妖艷約,私定偷盟之可比,又不幹涉時事。於是空空道人方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
在這裏作者壹再的強調大致談情,毫不幹涉時事,其實我們很多讀者在最初開始讀紅樓夢的時候,也真的會以為這本書不過又是壹本愛情小說。但實際上當我們讀完了全本紅樓夢,再當我們有了自己的社會經驗、人生閱歷之後,就會知道作者所寫豈止情之壹字,他的情可不單單只是談情說愛的這種風月之情,他更多的寫的是真實的人性人情。
空空道人更是因為抄錄這本書,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情僧。了解紅樓夢的朋友知道石頭記是紅樓夢的壹個別名兒,情僧錄是他的另外壹個別名。空空道人因為讀了這本石頭記自色悟空了,把自己的名字都改成了情僧,他抄錄下來的這部石頭記也就被改名為情僧錄了。後來又有壹個東魯孔梅溪題曰風月寶鑒。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5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
我們知道紅樓夢這麽多的別名,現在看來其實全在書中已經自述出來了,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這樣曲曲折折的成書經歷,讓人真的不知道這本書到底是由何而成了,而曹雪芹這個名字出現在這裏,讓人也不覺得他是作者,只以為他是那壹個編纂目錄的人罷了。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而曹雪芹也在書中提了壹個絕句,這首絕句是這樣寫的,滿紙荒唐言,壹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這有著神話般起因的荒唐故事,實際上蘊含著作者多少的辛酸眼淚。
故事是從姑蘇城開始。姑蘇城閶門脈有個十裏街,街內有個仁清巷,巷內有個古廟,因地方狹窄,人稱葫蘆廟。 而在廟邊上住著壹個鄉宦,姓甄名費,字士隱,也就是甄士隱了。我們說了第壹回是全書的引子,而甄士隱雖然跟咱們整部書的故事看似沒有太大的關系,但是真真假假、真是假、假亦真,甄士隱以及甄家的遭遇,實際上也就暗含了寶玉以及賈家的命運了。這甄士隱家中雖不甚富貴,但是在本地也就推他是望族了。他每日觀觀花修竹、酌酒吟詩,倒也是神仙壹流的人品。 只是膝下無兒,只有壹女,乳名英蓮,年方三歲。這個英蓮其實就是日後的香菱了。此時她尚在父母身邊,名宦英蓮、甄英蓮,這個女孩的壹生也真是辛苦坎坷的很。
這壹天甄士隱在書房閑坐,至倦時拋書,不覺朦朧睡去,夢至壹處,不辨是何地方,忽見那廂來了壹僧壹道,且行且談。此時,他們攜帶的那塊已經幻化成壹塊美玉的大石,正在商量要往何處去,僧道兩個就說了,說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壹株絳珠草,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始得久延歲月。這是交代黛玉與寶玉的前生,三生石畔,絳珠草,“絳珠”二字恰好變形容了血淚的形狀與顏色,這是黛玉前生。而赤霞宮神瑛侍者,就是寶玉了。神瑛侍者的“瑛”字也點出了玉的意思。那絳珠草,既受天地精華,復得雨露滋潤,遂得脫卻草胎木質,得換人形,修成女體。 終日遊離於離恨天外,饑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罐愁海水為湯。只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其五內便郁結著壹段纏綿不盡之意。恰巧這神瑛侍者凡心偶熾,趁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歷幻緣。已經在警幻仙子案前掛了號,警幻仙子就問這絳珠仙子,妳這灌溉之情未嘗,趁此倒可了結。絳珠仙子就說他是甘露之惠,我並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壹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 這就有了黛玉還淚的故事之說了。
這還淚之說,也算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到這算是把神瑛侍者、絳珠仙子的木石前盟交代清楚了。那僧人就跟道人說,他們這壹去就得勾出多少的風流冤家,陪他們去了結此案。那道人卻說,果是罕聞,實未聞還有還淚之說。想這壹幹人入世,其情癡色鬼,賢愚不肖者,悉與前人傳述不同矣。趁此何不妳我也去下世度脫幾個,豈不是壹場功德?那僧人接著說:正合我意。妳我先到警幻仙子宮中,將蠢物交割清楚,這蠢物指的就是已幻化成美玉的那塊石頭了。待這壹幹風流孽鬼下世已完,妳我再去。他們倆正說著,這甄士隱在旁邊就全都聽見了。 他雖然都聽明白了,但卻不知道這壹僧壹道口中所說得這蠢物是什麽東西,忍不住就跑上前去問,二位仙師打擾了,適聞仙師所談因果,實在是新鮮的很,只是弟子愚鈍,不是很明白何為“蠢物”,能不能給我也看壹看?那僧人說道:妳倒是好奇,不過若問此物,倒有壹面之緣。說話間還真就把這塊美玉遞給了甄士隱,讓他看。甄士隱接過來之後壹看確實是塊鮮明美玉,上面字跡分明,鐫著“通靈寶玉”四個字。這就是日後賈寶玉所佩戴的那壹塊通靈寶玉了,後面還有幾行小字,正想要細看時,那僧人便說已到幻境,強從他手中把玉奪了回去。 然後這壹僧壹道又過了壹個大石的牌坊,牌坊上寫著四個大字“太虛幻境”。兩邊又有兩幅對聯寫著: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甄士隱本來想跟過去的,正要舉步前往,忽聽壹聲霹靂,有若山崩地陷,然後夢就醒了。 醒過來,其實這夢也忘了大半了。恰巧奶娘抱了英蓮過來,於是甄士隱便抱著女兒逗她玩耍,又帶著女兒到街門前,看著過往的行人熱鬧,這時遠看那邊來了壹僧壹道,那僧則癩頭跣(xian)腳,那道人則跛足蓬頭,瘋瘋癲癲的,邊說邊笑的走過來了。其實這也不難看出,這壹僧壹道就是他夢中所見的那壹僧壹道,只是在仙境之中那壹僧壹道是仙風道骨,而此時他們換行入了凡塵,過去的時候,遊歷僧人都是癩頭跣足,也就是頭上長瘡,還光著個腳板,而道士則跛足蓬頭,是個蓬頭垢面的瘸腿。結果壹到甄士隱家門口,看見他抱著英蓮,僧人就大哭起來。 說道:施主妳把這有命無運,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懷內作甚。他說英蓮有命無運,累及爹娘。甄士隱原本是不理睬他的,僧人就還追著他說,舍我吧,舍我吧,意思就是說,妳別要妳女兒了,把她送給我,讓我帶走。這要是放現代,就趕緊回家,關門了,在嚴重的就要報警了,哪來的瘋子人販,當著大街上問人家父母要孩子的。壹聽就知道這全都是瘋話!鬼話!他就抱著女兒想回家,那僧人突然就指著他大笑,念了四句詞,“慣養嬌生笑妳癡,菱花空對雪澌澌。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實際上這4句詞就把英蓮,也就是未來香菱的命運念了出來。如果了解過紅樓夢的作者以及曹家的經歷的讀者,應該知道曹家敗落是在壹個元宵節之前,作者特意寫成好防佳節元宵後,就是為了避諱那些了解曹家的實情,而通過元宵佳節的時間點,聯想到妳是不是在寫曹家的經歷,所以側批裏面說是會知者特意把元宵節前改成了元宵節後,但是前後壹樣,只是為了避諱那些知情人罷了!甄士隱聽完這四句話,心下猶豫,正要上前問個清楚時,只聽那道人說:妳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幹營生去。三劫後,我在求邙(mang)山等妳。那僧道:最妙,最妙!說完那壹僧壹道就不見了蹤跡。這甄士隱心中暗想,這兩個人必有來歷,當初應該問壹問的,如今悔之晚矣。
甄士隱正發呆,忽然看見了隔壁葫蘆廟內寄居的壹個窮儒,這個人姓賈名化,表字時飛,別號雨村,走了出來。我們知道書中人物的名字多用諧音,而賈雨村的名字,如果我們去看它的諧音的話,姓賈名化,連起來就是假話,說的全是謊話。表字時飛也就是招惹的全是是非。別號雨村,跟他的姓連起來就是賈雨村,也就是賈雨村言了。這賈雨村原系湖州人士,本來也是個詩書仕宦之族,但他生於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盡,家裏就剩他壹個人了。 所以呢他就想要進京博取功名,再整基業。前年來到這裏,盤纏用盡,只好寄居在這葫蘆廟裏,靠賣字作文為生。甄士隱是個好才惜才的人,喜歡讀書人,所以也就經常跟他有所往來。
這會見了賈雨村,便邀他壹起到家中去。在家裏坐著說了沒兩句話,家裏人就報說嚴老爺來拜訪,甄士隱只得去外面接待客人,因為跟雨村算是比較熟了,所以就留下來翻書解悶。忽然賈雨村聽窗外有女子咳嗽,雨村就起身往窗外壹看,原來是個丫鬟在那摘花,吆喝摘的花,本來是要走的,結果猛壹擡頭看見窗戶裏頭有人,丫鬟就轉身回避,心裏就想,這人生的這樣雄壯卻又這樣襤褸,想來應是我家老爺常說的那個什麽賈雨村了吧。古時候,家裏來了男子,按俗例,所有女眷是要回避的,所以即便雨村與甄老爺相交甚好,這些個丫頭小姐的也是不便想見的。這裏也看得出來甄士隱對賈雨村真的是非常照顧的,時常是想著來接濟他,只不過沒有什麽機會,因為讀書人都清高,妳要是說直接給妳錢,反而是傷了讀書人的自尊和氣節,這個甄士隱是很尊重讀書人的。想來應該是經常在家裏說起賈雨村,所以家裏人其實都了解這個人。這個丫頭壹見到賈雨村想我家並無這樣貧窮的親友,想來定是主人常說的賈雨村了。再看這賈雨村,雖然衣裳襤褸破爛,但人生的確是很雄壯。難怪老爺常說他並非久困之人,她這麽想著就不免又多回了兩次頭。在那個年代,女子這樣回頭看壹個陌生男子,這種行為是不合禮的,對禮法的禮。因為我們前面也說了,所有女眷是要回避男子的,並不是像現在古裝電視劇那要,男女還能打鬧嬉戲,這在古代是不合禮法的。 也正是因為這丫頭的兩次回頭,賈雨村就自以為這女子心中有意於他,心中不免狂喜,心想此女子必是個巨眼英豪,風塵中的知己也。這個丫頭名叫嬌杏,我們後面會講,這裏不多說了。
轉眼又到了壹年的中秋節,這賈雨村思及平生抱負,可惜生不逢時,苦味逢時,於是對天長嘆,高吟壹聯。“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愁?悶來時斂額,先上玉人樓。”吟罷,雨村聯想到自己的窮困潦倒,又吟壹聯:“玉在櫃中求善價,釵於奩(lian)內待時飛。”這裏賈雨村實際上是把自己比作美玉,希望有人能夠賞識自己,釵於奩內待時飛,時飛是他的表字。這句話的意思也是,妳說給我壹個機會,我就能壹飛沖天,實際上是寫出了他自己的抱負。 恰好甄士隱聽見了,就笑著對他說:雨村抱負不淺啊。於是就邀賈雨村壹同賞月飲酒。酒席上賈雨村就談到了自己想要進京趕考,求取功名之事。那甄士隱本來就有意幫助於他的,所以聽賈雨村這麽說,當場就命小童封了50兩白銀和兩套冬衣贈給了賈雨村。真是個爽快人,而賈雨村也是個急性子,收到了甄士隱的資助之後,當天晚上就連夜入京了。本來甄士隱還想給他寫兩封推薦信的,結果次日早晨跟葫蘆廟的小沙彌壹打聽,賈雨村已經走了,甄士隱也只得作罷。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就是元宵佳節了,甄士隱元宵節命家人霍啟抱著英蓮去看社火花燈。半夜時,霍啟因要小解,就將英蓮放在壹家門檻上坐著。可誰知,等他小解回來之後就找不到英蓮了。這個霍啟自己找了半夜也找不見人,又不敢回家來見主人,便逃往他鄉去了。霍啟這個名字也是壹個諧音,即“禍起蕭墻”那個禍起。也就是這裏英蓮丟了,才有了後來的香菱,我們後面會說到。那甄士隱夫妻見女兒壹夜不歸,家人也不知所蹤,就知道壹定是出事了,就趕緊加派人手去尋找,可是根本就找不到女兒,就跟消失了壹樣。還記得之前癩頭和尚說的那句“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嗎?剛好印證了元宵佳節,英蓮消失。
只是可憐這甄家夫妻二人半輩子只有這壹個女兒,丟了女兒,天天都思念著獨女,晝夜啼哭,幾乎不曾尋死。夫妻二人就病倒了,天天都要請醫生來看。無奈,禍不單行。這壹年三月十五的時候,葫蘆廟裏邊炸那些供奉,結果那些和尚不小心,導致油火把那窗紙就燒著了。而這個地方的人家大多使用的是竹籬木,也是劫數難逃,這火啊接二連三,牽五掛四的把壹條街燒的火焰山壹般,彼時雖有軍民來救火,那火已成勢,根本救不了了。那火足足燒了壹夜才漸漸熄了,也不知道燒了多少家。可憐甄家就在葫蘆廟的隔壁,早就燒成了壹片瓦礫場了。剛剛我們就說了,真既是假,假即是真,甄家的遭遇,暗示著賈家的命運。這街上鄰居壹起遭殃,自己家更是燒成了壹片瓦礫場。正如賈家所遭遇的,也正如甄家今日所遭遇,利益盤根錯節的幾大家族,壹榮俱榮,壹損俱損,也是接二連三牽五掛四,壹時敗落下去再難挽救。
甄士隱家這邊女兒丟了家被燒了,只得和妻子商議到田莊上去安身。但是,屋漏偏逢連天雨。偏執近年水旱不收,盜賊蜂起,民不聊生,所以只好把田莊也賣了,帶著妻子和兩個丫頭投奔他的嶽丈去了。他的嶽丈叫封肅,沒錯,又是壹個諧音~~風俗。他嶽丈家雖然是務農 的,但是家中卻還算殷實,只是這封肅向來勢力,看到女婿這等狼狽而來,心中便有些不滿,大抵是這裏的風俗多是這般勢利眼之輩了。
所幸甄士隱還稍有些銀子,便托嶽丈幫著購買了壹些房地,以便維持生計。誰知那封肅半哄半騙的給他壹些薄田朽屋,倒將那銀錢貪下了。這甄士隱底只是個讀書人,做農活啊,種莊稼啊都是做不慣的,勉強支撐了壹兩年,日子就越發窮得過不下去了。他那個嶽丈每次見面也不過說些風涼話,人前人後說他們好吃懶做。而甄士隱也已是暮年之人,知道自己投人不著,心中也是悔恨不已。這天他拄著拐杖走到街前散心,忽然間那邊來了壹個跛足道人,口裏念念有詞:“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壹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夫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整部紅樓夢書當中,充滿了宿命論。但是那所謂的宿命又何嘗不是人生的必然規律呢?
甄士隱迎上來問道:妳滿口說些什麽?只聽見些好啊,了啊的。那道人笑著答道:妳若果真聽見了“好”“了”二字,還算是妳明白。可知世上萬般好,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了。我這歌就叫“好了歌”。甄士隱本就是有慧根的,壹聞此言,心中早已徹悟。於是笑著說:那我將妳這好了歌註出來怎麽樣?那道人也笑了,說:妳解,妳解。甄士隱道: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況今又糊在蓬窗上。說什麽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土隴頭埋白骨,今宵紅綃帳裏臥鴛鴦。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正嘆他人命不長,哪知自己歸來喪,保不定日後作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哄哄,妳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那道人壹聽就拍掌笑道:解的切,解的切。士隱說道:走吧。於是就跟著道人走了,自此以後就再也沒有回家了。人生經歷了許多的坎坷,原本安穩的生活,突然壹朝之間天翻地覆,女兒也丟了,家也燒了,投靠親戚還要遭人家勢力白眼,妳不知道命運下壹路口要給妳什麽!多少人為了權勢、財富、功名利祿花費多少算計,但是到頭來也不過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再說這甄士隱的妻子封氏聞得此信,哭個死去活來,可是壹到哪裏去尋真事隱呢! 各處尋訪皆無音信,無奈只好帶著舊日的兩個丫頭,三人日夜的做些針線活,依靠著父母勉強度日。
這天那甄家的丫頭在門前買線,忽聽街上喝道之聲說新任的太爺到任了,新官上任,走在街上竟然也都是肅靜回避的。跟著丫環看到大轎子擡著壹個戴著烏紗帽,穿著新紅官袍的大關過去了,他去發了證,覺得這個官好面善,到象哪裏見過似的,但是回到家裏也就過了不放在心上了,誰知到了晚間歇息之時,忽聽壹片敲門的聲響,許多人都亂鬧,說本府大爺差人來傳人問話呢? 封肅壹聽,嚇得目瞪口呆,不知有何禍事。
欲知後事如何,我們下回接著嘮。
相關閱讀
免費法律咨詢,在線律師為您出謀劃策
迪德律師事務所廣告
打開百度APP看更多資訊
精彩視頻
熱門推薦
搞笑趣圖
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去百度App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