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節參簡介
zhú jíe shēn
2 英文參考panacis japonici rhizoma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hizoma Panacis Japonici(拉)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Japanese ginseng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竹節參為中藥名,出自《本經逢源》,為《本草蒙筌》記載的人參蘆之別名[1]。為五加科植物竹節參Panax japonicus C. A. Mey. 的幹燥根莖[2]。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Rhizoma Panacis Japonici(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Japanese ginseng(《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竹節參的別名竹節參[3]。
7 來源五加科植物人參 Panax ginseng C. A. Mey.的根莖[3]。
8 性味甘、苦,溫[3]。
9 功能主治功在湧吐,升陽,益氣升陽,養心益智[3]。主治脾虛久瀉,脫肛,神疲乏力,心悸失眠,低血壓癥[3]。
10 竹節參的用法用量煎服:3~9g;或研末服[3]。
11 化學成分本品含多種人參皂苷[3]。
12 竹節參的藥典標準 12.1 品名竹節參
Zhujieshen
PANACIS JAPONICI RHIZOMA
12.2 來源本品為五加科植物竹節參Panar jaPonicus C.A. Mey.的幹燥根莖。秋季采挖,除去主根和外皮,幹燥。
12.3 性狀本品略呈圓柱形,稍彎曲,有的具肉質側根。長5~22cm,直徑0.8~2.5cm。表面黃色或黃褐色,粗糙,有致密的縱皺紋及根痕。節明顯,節間長0.8~2cm,每節有1凹陷的莖痕。質硬,斷面黃白色至淡黃棕色,黃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環。氣微,味苦、後微甜。
12.4 鑒別(1)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2~10列細胞。皮層稍寬,有少數分泌道。維管束外韌型,環狀排列,形成層成環。韌皮部偶見分泌道。木質部束略作2~4列放射狀排列,也有呈單行排列;木纖維常1~4束,有的纖維束旁有較大的木化厚壁細胞。中央有髓。薄壁細胞中含眾多草酸鈣簇晶,直徑17~70μm,並含澱粉粒。
粉末黃白色至黃棕色。木纖維成束,直徑約25um,壁稍厚,紋孔斜裂縫狀,有的交叉呈人字形。草酸鈣簇晶多見,直徑15~70μm。梯紋導管、網紋尋管或具緣紋孔導管直徑20~70μm。樹脂道碎片偶見,內含黃色塊狀物。木栓組織碎片細胞呈多角形、長方形或不規則形,壁厚。澱粉粒眾多,多單粒,呈類圓形,直徑約10μm,或已糊化。
(2)取本品粉末1g,加水5~10滴,攪勻,加水飽和的正丁醇10ml,密塞,振搖約10分鐘,放置過夜,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硫酸與30%乙醇(1—20)的混合溶液10ml,加熱回流2小時,用三氯甲烷20ml振搖提取,分取三氯甲烷液,用水10ml洗滌,棄去水液,三氯甲烷液蒸於,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齊墩果酸對照品、人參二醇對照品、人參三醇對照品,加甲醇分別制成每1ml含齊墩果酸2mg,人參二醇、人參三醇各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5μl、對照品溶液各1μ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冰醋酸(20:5:8: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12.5 檢查 12.5.1 水分不得過13.0%(附錄ⅨH 第壹法)。
12.5.2 總灰分不得過8.0%(時錄ⅨK)。
12.6 竹節參飲片 12.6.1 炮制用時搗碎。
12.6.2 性味與歸經甘、微苦,溫。歸肝、脾、肺經。
12.6.3 功能與主治散瘀止血,消腫止痛,祛痰止咳,補虛強壯。用於癆嗽咯血,跌撲損傷,咳嗽痰多,病後虛弱。
12.6.4 用法與用量6~9g。
12.6.5 貯藏置通風幹燥處,防蛀。
12.7 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