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為什麽西方國家坦克沒有反應裝甲

為什麽西方國家坦克沒有反應裝甲

說法有錯誤,西方國家坦克有反應裝甲。為便於說明,以下列舉西方幾個主要國家的反應裝甲研究發展與應用情形的內容介紹。

壹、美國

美國對於反應裝甲的總體設計思路與俄羅斯基本相同,就是研制很少量的附加裝甲種類,僅僅對車輛外部著彈可能性較大的部位進行主要防護,而忽視壹些著彈概率小的次要部位。

這樣做的最大優點是便於反應裝甲在戰時的快速生產和前方基地的安裝。使用部門的工程人員多數是培訓出來的,專業水平不可能像兵工廠的技術工人那樣高。

所以要給他們玩“樂高積木”,而不是“制作模型”——組裝樂高的難度和制作模型的難度相信大家都有體會。

值得註意的是,由於附加裝甲在實戰中表現出比較理想的效果,美軍曾經想到將老舊的M60坦克經過防護升級,把每輛坦克上安裝52塊M1型裝甲和43塊M2型裝甲,然後將這些車賣給中東地區剛剛組建的傀儡政權,

但由於M60坦克從火力和機動能力上都難以滿足實戰需求,而且壹些傀儡政權還有前政府遺留的性能更優越的T-72坦克作為武器,使得這壹計劃最終流產。

蜂窩支撐材料畢竟是多出來的壹道工序,給裝甲車又增加了壹項戰前準備工作。但美軍認為,這種安裝方式對於裝甲車這種防護等級較低的戰鬥車輛來講,是十分有必要的。

經過實戰檢驗,反應裝甲在爆炸時,尾板對基體裝甲的損傷甚至能夠引起基體裝甲向內崩裂,所以在壹些需要防護,但基體裝甲並不像車首裝甲那樣厚實的部位,裝甲板、蜂窩結構、反應裝甲這種三合壹的搭配方案仍然是比較理想的組合。

這項技術已經逐漸從裝甲車上擴展普及到主戰坦克上,由此可以看出,反應裝甲與相應的支撐結構在坦克裝甲車輛上已經得到普遍應用。而且到了未來四代坦克時期,主動防護手段必然成為坦克的標誌性技術之壹,但建立在輕量化裝甲車輛基礎上的綜合防護手段中,反應裝甲為代表的被動防護手段仍然不可或缺。

二、法國

法國陸軍正用GIAT工業公司生產的Brenus反應裝甲,裝配兩個坦克團的AMX30B2坦克。該反應裝甲單元重10千克,其中鈍感炸藥重400克,尺寸為300×150×75毫米,在遭受20毫米以下口徑彈藥攻擊時不會爆炸。

它們相當於400毫米以上軋制均質裝甲鋼抗60°傾角入射破甲彈,以及100毫米以上軋制均質鋼抗穿甲彈的防護能力。

三、德國

德國研究出的壹種結構是:反應裝甲單元(面板+炸藥層+盒蓋)+鋼盒(內裝用環氧樹脂粘接的陶瓷磚)。當面板厚5毫米、Al2O3陶瓷磚的表面尺寸為15×15厘米、其總厚度為射流侵徹深度的1/5時,這種復合結構可抵抗侵徹深度為340毫米的60毫米口徑反坦克破甲彈。如果要對付更大口徑和侵徹深度的破甲彈,可增大鋼盒的尺寸和陶瓷磚的總厚度。

擴展資料

反應裝甲內容介紹:

最初的坦克裝甲都是在不斷加厚裝甲厚度的理念下進行技術革新。這種方法的缺點是明顯的,坦克總重越來越重,以至於發動機技術和橋梁、路面的承受能力都接近極限。特別是穿甲彈、碎甲彈等炮彈種類的完善和反坦克火箭技術的發展,要求坦克裝甲必須尋找其他的強化途徑。

於是,“反應裝甲”的理念提出了。現代的“反應裝甲”是以色列首先於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裝甲車輛上采用的,後來蘇聯學習並完善了這種技術。

當反坦克導彈和反坦克動能彈,還有聚能破甲彈這些可以擊穿坦克主裝甲的武器攻擊坦克時,他們壹旦接觸到了坦克裝甲上的惰性炸藥塊,惰性炸藥就會向外爆炸,可以有效地降低這些反坦克武器的破壞效果,達到保全坦克的目的。

由於破甲彈所產生的金屬射流的速度高達8000-10000米/秒,此時也只有炸藥爆炸才能產生與之速度相同的爆炸物去高速切割金屬射流,從而減輕其對坦克的破壞,

所以妳如果留心坦克照片的話(主要是東方的坦克),妳可以看到坦克的前面裝了很多排列得整整齊齊的小方塊,那就是惰性炸藥塊,也就是反應裝甲,當然反應裝甲也有很多缺點。

比如只能使用壹次,使用時容易把己方步兵炸傷,裝甲車輛的裝甲如果太薄的話,就無法使用反應裝甲,因為反應裝甲還是會對自身的裝甲板造成損害,所以大部分使用反應裝甲的都是坦克和重型步兵戰車。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反應裝甲

鳳凰網-總說裝甲|美軍設計反應裝甲玩出“樂高積木”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