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本歷史類書籍
8本歷史類書籍推薦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下文是我整理的8本歷史類書籍推薦,希望能幫助到妳。
1、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錢穆
簡介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為作者的專題演講合集,分別就中國漢、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組織、百官職權、考試監察、財經賦稅、兵役義務等種種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觀與比照,敘述因革演變,指陳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總括了中國歷史與政治的精要大義,又點明了近現代國人對傳統文化和精神的種種誤解。言簡意賅,語重心長,實不失為壹部簡明的“中國政治制度史”。
2、國史大綱
錢穆
簡介 : 這是壹部中國通史,因用大學教科書體例寫成,不得不力求簡要,僅舉大納,刪其瑣節。內容於學術思想,政治制度,社會風氣,國際形勢,兼有顧及,惟但求其通為壹體,明其治亂盛衰之所由,聞其壹貫相承之為統,以指陳吾國家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至其人物之詳,事業之備,則待教者讀者之自加參考,自為引伸。本書主旨則在發明其相互影響,及先後之演變發展,以作國人如何應付現時代之種種事變作根據之借鑒。
3、天朝的崩潰
茅海建
簡介 : 《天朝的崩潰》是作者系統研究鴉片戰爭十余年所得的成果。作者詳盡考訂了與戰爭相關的壹系列重要史實,力圖以當時的道德觀念、思維方式與行為規範去理解歷史,使許多在今人看來是荒謬的現象得以顯示其在當時環境中的“合理性”。同時,通過對有關人物及其言行活動分析,觀察清王朝在歷史轉折關頭的作為,揭示歷史進程中的偶然與必然。鴉片戰爭在中國近代史上影響重大,有關著述已出版不少。這本書的研究可謂推陳出新,作者壹系列獨到創見可能在學術界引起爭議,相信這種爭議將有助於深化中國近代史研究。
4、中國通史
呂思勉
簡介 : 本書是呂思勉先生史學論著之壹,完成於1939年,分上、下兩冊。上冊分門別類地敘述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學術的發展情況,內容包括婚姻、族制、政體、階級、財產、官制、選舉、賦稅、兵制、刑法、實業、貨幣、衣食、住行、教育、語文、學術、宗教等十八類;下冊按歷史順序敘述了政治歷史的變革。本書此次列入《呂思勉文集》出版,以上海開明書店的初版為底本,吸收了楊寬、呂翼仁先生的校訂成果,將原書的繁體直排夾註,改為繁體橫排夾註,同時盡量保留了著作的原貌。
5、血酬定律
吳思
簡介 : 本書提出了血酬和元規則等概述,這些概念代表了我力所能及的深度。所謂血酬,即流血拼命所得的酬報,體現著生命與生存資源的交換關系。從晚清到民國,吃這碗飯的人比產業工人多得多。血酬的價值,取決於所拼搶的東西,這就是“血酬定律”。這個道理很淺顯,卻可以推出許多驚人的結論。如果再引入壹些因素,壹層壹層地推論下去,還可以解釋書中的其他概念,成為貫穿全書的基本邏輯。因此,作者把“血酬定律”當作書名。
6、隱蔽的秩序
吳思
簡介 : 本書主要描述當時歐洲形成了沖擊農業文明的力量。那裏的工商業吸納了大量人口,工業的發展又為農業提供了化肥農藥等新投入的生產要素,從而提高了農業產出的水平;發達的商業也保證了外來的`食品供應,支撐著工商業分工的神話和繁榮。如此分工與專業化交互促進又相互支持,逐步改變了經濟結構和勞動力結構。這種新的文明體系及其市場色彩濃厚的激勵機制,改造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育意願,最後達到了人口增長率和生產方式的承受能力的基本平衡。
7、蔣介石與現代中國
陶涵
簡介 : 《蔣介石與現代中國》內容簡介:壹九四九年兩岸分治,此後蔣介石的歷史評價始終擺脫不掉“丟掉中國的人”。其專制性格,加上白色恐怖的印象,也似乎掩蓋了他的復雜功過。然而蔣介石是唯壹在中國大陸與臺灣都曾掌權的政治領袖,終其壹生不斷參與具世界影響力的政治事件,且其時間長度近代少有人能及。蔣介石的壹生牽動著現代中國的掙紮以及世界局勢的復雜變換。
哈佛學者、前美國駐華外交官陶涵的這本《蔣介石與現代中國》,通過近幾年公開的蔣介石日記以及壹系列難得壹見的檔案,在歷史還原到那個風雷激蕩的年代,以第三方視角還原了壹個有血有肉的政治家。他壹方面敵視中***,卻敬佩他們的紀律與效率;他多次受史迪威侮辱、冒犯,但訓斥後便不再記恨;他年少時曾經風流,卻對宋美齡情有獨鐘;他思念兒子卻謹守家國分際,不願用條件與斯大林換回蔣經國。他要求屬下忠誠至上,卻也會行徑殘暴,運用壹些拙劣的外交手腕。《蔣介石與現代中國》是緊扣時代、貼近人物的蔣介石傳記。不論妳怎麽看待蔣介石壹生動蕩歲月的功過,這本書裏他的故事大有可觀。
8、中國人史綱
郭衣洞
簡介 : 《中國人史綱》是柏楊在九年零二十六天的監獄歲月裏“埋頭整理中國歷史”而成的壹部皇皇巨著。說它是巨著,壹是就篇幅而言,全書近八十萬字,從盤古開天地的神話時代壹直講到二十世紀葉滿清王朝末期最不堪的那段屈辱歲月;二是就影響力來說,《史綱》自出版以來,壹直是廣大讀者了解中國通史的首選書籍;還有第三,那就是《史綱》的成就代表了作家寫史的壹種高度,在將歷史寫得精彩好看又不乏深刻洞察力方面,柏楊做出了傑出的成就。
《中國人史綱》的寫作特點包括灑脫自在、遊刃有余的表述。對歷史事件和人物持有鮮明的態度。每章最後的“東西方世界”壹節,別具匠心和視野。特有的以世紀分章和以問題分節,不以帝王年號而以普遍的公歷算法來紀年,和將壹個世紀分成十個年代來分別表示,等等做法,都使得全書脈絡清晰,重點主題壹目了然,大大地方便了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