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古代存錢罐叫什麽

古代存錢罐叫什麽

古代存錢罐叫撲滿。

撲滿,為我國古代人民儲錢的壹種盛具,類似於現代人使用的儲蓄罐。中國古代有二千多年時間通行的是方孔圓錢。先民們為儲存之便,用陶作罐形或匣形的器具,頂端開壹條能放進銅錢的狹口,有零散銅錢即投入其中;有的腹部還開有壹小眼,供插系繩子用,懸吊於梁上。裝錢只有入口,沒有出口。錢裝滿後,則將其敲碎取之。“滿則撲之”,故名“撲滿”。

積錢器。泥質陶制。圓體,平底,頂上有可以投錢的長條狀孔。撲滿又名“存錢罐”,是古時以泥燒制而成的貯錢罐。臺灣還沿用撲滿的叫法,大陸少有。上世紀50年代初,在湘潭古城,玩具攤上還在賣這種蓄錢的小陶罐。

它的妙處是硬幣可以放入卻無法取出。因此小孩子平日將父母給的零花錢從小孔中塞進去,到快過年時,錢貯滿了,便打爛小陶罐拿了錢去作快樂的消費。因此人們也稱它儲存幸福和快樂的寶貝。

關於撲滿的故事

西漢時期壹個名叫公孫弘的人。他小時候家裏很窮,給人放豬,但他勤奮好學,最終當上了漢武帝的宰相。在公孫弘被舉賢良時,他的好朋友鄒長倩給他送了三件禮物,其中就有壹個撲滿。

鄒長倩說:“撲滿者,以土為器以蓄錢,具刻時以出之,以給用錢。及壞則更用,其意為積谷可常恃。”這句話的意思是,撲滿只知收入而不付出,只知積蓄而不釋放,所以才會被擊碎。公孫弘被鄒長倩的話感動了,從此開始為官廉潔,受到了人們的稱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儲蓄的重要性和正確的儲蓄方式。儲蓄是壹種美德,可以幫助人們積累財富,應對緊急情況,並為未來的生活打下基礎。同時,正確的儲蓄方式也應該是可持續的,不僅要註重積蓄,也要註重釋放和利用錢財。只有通過正確的儲蓄方式,才能真正實現財富的積累和增值。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撲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