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簡介及詳細資料
1264年,孛兒只斤忽必烈稱皇帝位,至元八年(1271年),頒布《建國號詔》,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宣布其 *** 的國號為「大元」,這是大蒙古國由世界帝國轉為中國帝國的分水嶺,大蒙古國之前對黃河以南的統治以進攻為主要目的,到忽必烈時才轉型為以農牧業生產為主體的國家。
1276年,大元滅南宋。1279年,南宋徹底失去抵抗力量,整個中國自唐以後首次納入同壹政權。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秦以後)第壹次由非漢族政權統壹全國。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推翻了元朝在中國的殖民統治。
1370年4月,元惠宗病逝於應昌。
北遷的元朝後退居漠北,保持「大元」國號,繼續與明軍對峙,史稱「北元」。
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70年)是中國歷史上蒙古族統治者為主建立的統壹王朝,建都大都(今北京),其創建者為孛兒只斤·鐵木真。
歷史蒙古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大興安嶺北段、額爾古納河以東地區。漢族唐國蒙古之名始見於史籍。蒙古族後西遷至蒙古高原,從事遊牧畜牧業。女真族金國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蒙古族領袖孛兒只斤鐵木真統壹了蒙古高原各部。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孛兒只斤鐵木真尊號成吉思汗,建國於漠北,國號大蒙古國。大蒙古國建立後,不斷向外擴張。至蒙哥汗時,已先後滅亡西遼、西夏、金朝、大理,並多次迫使大宋稱臣。蒙哥死後,公元1264年,孛兒只斤忽必烈在開平(內蒙古正藍旗東)即位。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正式改國號為大元。1265年,建都於大都。
元朝自忽必烈定國號起,歷十壹帝,凡九十八年。元朝統壹全國後的疆域是:北到西伯利亞,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雲南,西北至今新疆,東北至鄂霍次克海。
元朝的軍、政體制與宋代相比是較為健全的。中央 *** 的軍、政統治機構,主要由中書省、樞密院、禦史臺構成。中書省領六部,主持全國政務,樞密院執掌軍事,禦史臺負責督察。地方行政機構,分別為行省、路、府、州、縣。行省是朝廷委派重臣到各地署事,行使中書省職權的簡稱。元代行省制度是自秦漢以來中央集權制度的壹個重大發展。
元朝軍事制度是蒙古舊制和中原王朝軍制的結合體。忽必烈建國後,保留了成吉思汗創立的四怯薛輪番入侍宿衛制度。元朝宿衛軍隊壹般在萬人以上,由皇帝或親信大臣直接節制。擔任京城(大都和上都)防衛的軍隊是侍衛親軍,到元末曾先後設定三十余衛,衛設都指揮使或率使,隸屬於樞密院。鎮守全國各地的是鎮戍軍。軍隊有蒙古軍、探馬赤軍、漢軍、新附軍等。
元朝統壹中國,結束了長期南北對峙的局面,加強了國內各地區、各民族間的相互聯系,為全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元朝的經濟仍以農業經濟為主,但生產技術、墾田面積、糧食產量、水利興修以及棉花的廣泛種植等都超過了前代。
元朝的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有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學居於當時世界最先進地位,數學、醫學也都在世界先進之列;戲曲與小說創作繁榮,元曲成為與唐詩、宋詞並稱的優秀文學遺產。
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八月,明軍攻陷大都,元順帝北逃,元亡。以後,在漠北的元君臣仍沿用大元國號,史稱北元。
元帝王譜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
出生:公元1215年--去世:公元1294年(在位34年)
公元1260年登基
公元1294年去位
世祖忽必烈,姓奇渥溫,父拖雷,蒙哥的弟弟。1260年即位,1279年,滅南宋,定都大都。改國號「大元」。死於1294年,時年80歲。
成宗(孛兒只斤鐵木耳)
出生:公元1265年--去世:公元1307年(在位13年)
公元1294年登基
公元1307年去位
成宗,忽必烈的孫子,皇太子真金的第三子。被稱為「善於守成」之君。死於1307年,時年42歲。
武宗(孛兒只斤海山)
出生:公元1281年--去世:公元1311年(在位4年)
公元1307年登基
公元1311年去位
武宗,名海山,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孫子,父答刺麻八拉。海山是以軍事實力取得帝位的。所以在即位後加強中央集權。死於1311年,時年31歲。
仁宗(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
出生:公元1285年--去世:公元1320年(在位9年)
公元1311年登基
公元1320年去位
仁宗,名愛育黎拔力八達。武宗的弟弟。他即位後利用儒家思想作為統治工具,並革除武宗的弊政。死於1320年,時年36歲。
英宗(孛兒只斤碩德八剌)
出生:公元1303年--去世:公元1323年(在位3年)
公元1320年登基
公元1323年去位
英宗,性奇渥溫,名碩德八刺,仁宗嫡子。英宗即位後進行革新政治。頗為振作。執法嚴明。於1323年,宮廷政變被殺。時年21歲。
泰定帝(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
出生:公元1276年--去世:公元1328年(在位5年)
公元1323年登基
公元1328年去位
泰定帝,名也孫鐵木兒,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嫡孫,父甘麻拉。1323年被擁為帝。基本保留了仁,英二朝的改革成果。死於1328年,時年53歲。
天順帝(孛兒只斤阿剌吉八)
出生:公元1320年--死亡:不詳(在位0年)
公元1328年登基
公元1328年去位
天順帝,名阿刺吉八,泰定帝的兒子。在位1月,戰敗逃亡,不知所終。
文宗(圖帖木爾)
出生:公元1304年--去世:公元1332年(在位1年)
公元1328年登基
公元1329年去位
文宗,名圖帖木爾,武宗次子。與擁立天順帝的倒刺沙進行內戰,勝利後即位。死於1332年,時年29歲。
明宗(和世?)
出生:公元1300年--去世:公元1329年(在位0年)
公元1329年登基
公元1329年去位
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長子。在位八個月被毒死。時年30歲。
文宗(圖帖木爾)
出生:公元1304年--去世:公元1332年(在位3年)
公元1329年登基
公元1332年去位
文宗,名圖帖木爾,武宗次子。根據丞相的策略,「先讓後取」,讓位於明宗,後鴆之,再次即位,死於1332年,時年29歲。
寧宗(懿磷質班)
出生:公元1326年--去世:公元1332年(在位0年)
公元1332年登基
公元1332年去位
寧宗,名懿磷質班,元明宗次子。文宗為洗刷奪明宗位之罪名,讓明宗子即位.寧宗在位月余死。
惠宗(妥歡帖睦爾)
出生:公元1320年--去世:公元1370年(在位35年)
公元1333年登基
公元1368年去位
元惠宗,名妥歡帖睦爾,明宗長子。其間,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1368年朱元璋譴大將徐達率領明軍攻入大都,順帝出逃,元亡。1370年,順帝病死,時年5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