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進出口如何操作?
原木、鋸材、膠合板及木漿、紙張的進口和出口。
木材進口
中國在1949年前,東南沿海壹帶已有壹定數量的美國花旗松和東南亞各國的南洋材進口,1949年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進口量壹度減少。進入80年代,隨著對木材的需求量逐年增大和對外開放,全國木材進口量急劇增加。根據中國海關和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鑒統計資料,1981~1985年***進口原木3038萬立方米,比前30年的進口總量1191萬立方米多1.5倍。僅1985年進口原木969萬立方米,是1981年的5倍,詳見表1。進口原木來源於20多個國家,主要是美國、蘇聯、加拿大、智利和馬來西亞。1989年美國材進口量為451萬立方米,占57%;蘇聯材189萬立方米,占23.9%;加拿大材94萬立方米,占11.9%;馬來西亞材35萬立方米,占4.4%。針葉樹材占進口木材總量的90%以上,主要用於建築、車船裝修及包裝用材。闊葉樹材主要用於膠合板生產和造船。
80年代中期以來,東南亞各國為了保護本國森林資源,增加外匯收入和就業,相繼采取限制或禁止原木出口,發展膠合板、鋸材和造紙產業,並出口其產品的政策,導致闊葉樹原木出口量急劇下降。1978年亞洲各國出口闊葉樹原木3850.8萬立方米,1986年下降為1983.8萬立方米,減少48.5%,其中印度尼西亞由1920萬立方米降到2.7萬立方米,減少98.6%。這對中國,既遏制了壹些地區利用進口材發展膠合板生產的勢頭,又促使全國膠合板進口量不斷增加,1987年膠合板進口量88.2萬立方米,超過國內膠合板產量。紙和紙漿進口亦是逐年增長的趨勢(表2)。
表1
表2膠合板數字1981~1985年來自海關資料,1986~1987年來自對外貿易年鑒;紙和木漿數字來自對外貿易年鑒。
1981~1985年期間,原木進口耗用外匯27.56億美元,再加鋸材、膠合板、木漿、紙和紙板,***用外匯65.75億美元,其中1985年就耗用17.28億美元。1981~1985年平均每立方米原木價格為90.7美元,其中1981年為127.2美元,1985年下降到83.4美元,主要是受1972~1982年世界性經濟危機的影響,工業發達國家對木材的需求減少,世界木材市場不景氣。從1986年木材價格開始上浮。
木材出口
中國木材出口量比較少,但泡桐木材出口量占世界泡桐木材貿易量的壹半左右。紙的出口量也呈增加趨勢,1987年達到40.8萬噸。詳見表3。
1981~1985年出口原木的平均價格每立方米280美元左右,大約相當於進口木材平均價格的3倍。這主要是由於中國出口的多是國際市場上價格較高的泡桐和水曲柳、柞木等珍貴木材。1987年的統計,每立方米原木出口平均價格為474美元,水曲柳出口價格平均每立方米為600美元以上。
表3泡桐拼板1986、1987年出口量系根據金額折算。
木材浸註性質
見木材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