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霧社事件的事件背景

霧社事件的事件背景

1930年10月27日,在日本占領下的臺灣島,發生了血腥的霧社事件。這場原住民與日本人之間大沖突,在當時的中國大陸並沒有引起太大的關註,因為此時臺灣正處於日占時期。1895年,壹紙《馬關條約》讓臺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對於臺灣,日本為了掠奪其資源,費盡心機,從1919年開始,日本政府在這壹美麗寶島上,開始建造各項基礎設施,比如自來水、電力、公路、鐵路、醫療、教育等等。

臺灣的原住民沒有土地所有權的觀念,他們采用遊耕,打獵的時候又跟著獵物跑,所以重視的是土地的使用權。

而日本是個現代體制的國家,他們認為土地的資源如果認定不是私人所有,就要成為公有,這樣壹來,原住民生活的空間日漸狹窄。霧社事件的爆發並非偶然,而是此前長愁短恨的多年積怨所致。

霧社位處臺灣中部,風景優美,交通發達,曾經是日本的山地模範部落,也是日本人控制中央山脈的重要基地,不過在日本人的眼中,霧社的賽德克族人無非是蕃族蠻人,化外之流。

1930年10月27日,是臺灣神社大祭典,霧社地方照例舉行壹年壹度的盛大運動會,日本人會全部穿上傳統和服,便於和華人、山地人區分。賽德克族人認為這是起義的最好時機。第二天,賽德克族人利用運動會,升旗唱國歌為信號,沖進會場,發動總攻擊,殺死日本婦孺兒童***計134人。

事件發生之後,日本人立即調動大批警察與軍隊,在日本正規陸軍及警察的進攻之下,抗日霧社的泰雅人退守斷崖絕壁,地形險要的山林洞窟。然而他們最終還是為日軍所攻破。

參與霧社起義的六個社總人口***計1200余人,有作戰能力的壯丁僅300余人。事件致使六社644人死亡,其中290人自殺。

賽德克族人是以上吊的方法自殺的,從當時日本人所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到,壹棵樹吊了很多人,以至於樹枝都彎曲下垂。有的婦女為了讓男子沒有後顧之憂而勇敢作戰,就自己先自殺,十分地悲壯。

霧社首領莫那·魯道看到大勢已去,把妻子打死,也在山洞中自殺,他的屍體沒有完全腐化,有壹半變成了木乃伊。

1933年他的遺骸被日本人意外尋獲,日本人將其送至臺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研究室作為學術標本。1974年,國立臺灣大學在其族人和長老強烈的要求下,莫那·魯道的骨骸,方返還霧社的“山胞抗日起義紀念碑”下葬。 1915年日本對臺灣原住民強力鎮壓後(1910年~1915年日本實行「五年理蕃計劃」),霧社即成為山地模範部落。霧社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終年氣候涼爽,山翠水碧,交通發達,是壹個世外桃源,是日本人控制中央山脈的重要基地。日本人在此設立學校、郵局、警察局、旅館、醫療機構、樟腦會社等。

日本人認為臺灣既歸屬日本,土地及森林資源當然亦屬於日本,所以限制原住民的生活空間及狩獵空間。在霧社壹帶大興土木準備充分開發山林資源,並且利用原住民從事各種勞役工作,勞役工作非常辛苦,比如要求原住民把砍下來的樹扛回來,以避免損壞樹枝,而勞役工作未能配合原住民農耕及打獵期,使其農耕活動及狩獵活動受到影響。日本人又故意到原住民發源聖地「西仔希克」去采伐建築用材,如此種種是故,讓原住民對日本人埋下仇恨。

另外,日人為了防止原住民抗日意識,並且加強對原住民的控制,所以鼓勵駐在山地的日本警察和原住民頭目的女兒結婚,也就是「和蕃」政策;然而日本警察對原住民婦女常有始亂終棄的情形,例如莫那魯道的妹妹即遭此不幸,莫那魯道因此痛恨日本人。還有,日本人極不尊重原住民婦女,時常玩弄原住民婦女,甚至欺騙原住民婦女至日本從事賣娼工作,使得原住民對日本人的仇恨更是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