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正操張學良
作者:相忘於江湖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起於沈陽,面對日軍的悍然侵略,東北軍選擇了不抵抗。自發組織、奮起殺敵的是遼寧警察處長黃顯聲、黑河警備司令馬占山。
盧溝橋事變後東北軍繼續南下,呂正操卻成了逆行者,率領壹個團留在河北抗日。
1931年9月18日晚,奉天北大營就出現了不和諧的壹幕。
板垣征四郎五次出入中國前後18年,是地道的"中國通",他精心策劃日軍炸毀沈陽以北柳條湖的壹段鐵路,誣賴東北軍挑起事端,以此為借口攻打北大營。
攻打北大營西面的日軍,是駐滿鐵兩個中隊200多人,攻打西北的是虎石臺壹個中隊100多人,攻打東北的是駐撫順和鐵嶺200多人,三面之敵加起來滿打滿算不過600人。駐軍則是裝備精良的東北國防軍7旅8000多人,門衛聽到槍炮聲,還以為日本人又在例行演習。
可是壹陣槍彈襲來,有士兵倒地身亡,緊接著日軍的炮彈落在營區。
國防7旅620團3營9連連長姜明文第壹個站出來,招呼其他連長準備迎敵。可是團副朱芝榮說:放下武器睡覺,要什麽讓他拿。姜明文問:要命也給嗎?朱芝榮說:這是旅長的命令。
看到北大營內死傷壹片,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7旅參謀長趙世蕃命令各團準備開打,打電話請示旅長王以哲,王以哲讓他直接請示少帥的參謀長榮臻。看到北大營已經亂成壹鍋粥,命令"殺身成仁"的榮臻只好報告北平看戲的少帥,副官譚海回話:堅決不準抵抗!
第二天,1000多日軍分兵三路,不費吹灰之力攻占了兵工廠、機場,順手拿走17億銀元、260架飛機、3000門火炮、12萬槍支,像極了當年八國聯軍打北京。
東北軍16旅中校參謀處長呂正操,像很多中下層軍官壹樣積極請戰。 少帥張學良不抵抗的命令,這讓壹向情同手足的呂正操非常難以理解。呂正操對日本人的恨,不是壹天兩天了。
呂正操,原名呂正超,1904年出生在奉天海城。出生壹個多月日俄戰爭爆發了,戰火燒到了家門口,母親時不時地就要把他藏到柴草垛裏。戰爭壹直打到1905年9月,俄國戰敗,日本人代替老毛子享有東北特權。在呂正超童年記憶裏,不是爺爺被日本人打就是大伯被日本人打。
在小學裏,呂正超經常看到老師不願意教日本話被打得頭破血流。當壹個老師給他改名"正言",他覺得不響亮自己改成了"正操":長大後去當兵,操練好了打日本人。
因為家裏太窮,小學讀了4年後14歲的呂正操就到繅絲廠、糧店當學徒。
1922年春,壹個當軍醫的遠房親戚介紹呂正操參加了東北軍。呂正操比少帥小3歲兩人年紀相近,加上呂正操字寫得好,受到少帥的註意,很快被送到東北講武堂,兩個人在軍校裏壹起學習壹起訓練,形影不離成了好友。等壹畢業,少帥就把呂正操調到身邊任副官、秘書。
呂正操痛恨日本人,身邊有壹個巾幗豪傑比他更恨日本人。
這位女傑不是別人,正是呂正操團長的夫人。兩人在1928年壹見鐘情,沒過多久就結為夫妻。高崇德是黑山縣人,性格豪爽不讓須眉,結婚後跟著打靶訓練,居然練就了壹手好槍法。
"九壹八"事變後,東北步步淪陷,高崇德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夫妻兩人更希望少帥能夠振臂壹呼打回東北老家,但少帥為保存實力退入關內。1933年初,日軍侵入熱河直指北平,少帥與26名將領通電保衛熱河。盡管堅持不到壹個月,但呂正操的表現非常出色。
熱河淪陷,少帥只好為失敗買單,通電下野出國考察。
1936年秋,呂正操被西北"剿匪"的張學良從北平調到西安管內勤,不久壹起參與了西安事變。隨後,少帥送結拜大哥回南京被扣押,呂正操與張學良壹別就是55年。
1937年5月,呂正操任新編691團團長時秘密加入組織。全面抗戰爆發後,東北軍繼續南撤,呂正操根據組織的安排率部北上在河北抗日。高崇德為了不給丈夫增加負擔,主動帶領691團的軍官家屬們隨東北軍大隊壹起南撤。夫妻忍痛別離後,呂正操馬上在梅花鎮壹戰斃傷日軍700多人。
高崇德變賣金銀首飾、收容散兵拉起了壹支武裝運輸隊,收集武器彈藥支援抗戰。
正當高崇德甩開雙手大幹的時候,卻因為呂正操"抗命投敵"被關押。
關押她的是東北軍53軍,在高崇德反復勸導下軍長萬福麟被說動,關了壹個月就把她釋放了。機緣巧合,高崇德在朋友引薦下見到了陜甘寧邊區政府的林伯渠,壹向獨來獨往的高崇德被這個不起眼的老人給說服了,她高興地接受了安排,放棄前線殺敵的念頭為八路軍搞軍火。
林伯渠再三叮囑她不要暴露身份,利用東北軍團長夫人的身份更有利工作。
高崇德找到第壹戰區程潛,給呂正操691團爭取了"第壹戰區獨立遊擊隊",自己任留守處長管理後勤軍火。很快,壹些軍火庫的武器彈藥"不翼而飛",東北軍高額懸賞偵破都不了了之。
呂正操沒有電臺,就讓高崇德找到東北軍53軍副軍長黃顯聲"借"了兩部,開始和八路軍總部直接聯系。高崇德則秘密帶著武裝運輸隊,歷盡千辛給八路軍運送武器彈藥。
1939年冬,朱懷冰等頑敵不斷對八路軍摩擦,129師師長劉伯承決心給他壹個教訓,可是有幾門東北軍迫擊炮卻沒有炮彈,於是想到了高崇德。高崇德知道活兒不好幹,可眉頭沒皺就答應了。
等壹批迫擊炮的炮彈送到冀南,高崇德瘦了30多斤。劉伯承稱贊她是女中豪傑、可敬可佩,朱老總誇她是雪中送炭的"超級軍火大盜"。可是個中艱辛,只有高崇德自己知道。
1940年8月,華北八路軍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
呂正操參加了百團大戰,斃傷日偽軍2800多名,受到總部通令嘉獎。
可是,呂正操與高崇德卻失去了聯系,夫唱婦隨打日本的情景不見了。原來,日、偽、蔣都在搜捕的女俠多次遇刺負傷,終於被敵人包圍,高崇德重傷被俘。後來在萬福麟、程潛等人活動下,高崇德出獄後秘密轉移到延安。從此隱姓埋名過起普通人的生活,直到1995年去世。
在抗日最艱苦的日子裏,呂正操和冀中部隊運用地道戰、地雷戰、蘑菇戰,粉碎了日軍"蠶食"和"掃蕩",在無險可守的平原依靠廣大的老百姓擴大了根據地,受到主席表揚。
與妻子失去聯系的呂正操後來遇到了劉沙,1942年元旦兩人結了婚。
1945年,呂正操第壹次到延安。
解放戰爭時期,呂正操到了東北。解放後,呂正操被授予上將軍銜,後來擔任鐵道部部長。改革開放以後,呂正操沒有忘記大洋彼岸的少帥,終於在分別55年後有了重逢的機會。
1991年5月29日,87歲的呂正操與張學良在紐約相見,這壹天還是少帥90歲生日。聊到興致所至,張學良坦言自己迷信上帝,呂正操說自己迷信人民,張學良感嘆:得民者昌!
晚年的呂正操總結壹輩子只是幹了三件事:打日本、管鐵路、打網球,而自己最得意的就是打日本。2009年,最後壹位也是最長壽的開國上將呂正操去世,享年105歲。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