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關於張家界的人文地理

關於張家界的人文地理

張家界市地處湖南省西北部,位於東經 109 ° 40 ′至 111 ° 20 ′、北緯 28 ° 52 ′至 29 ° 48 ′之間,屬武陵山脈腹地, 1988 年 5 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原名大庸市, 1994 年 4 月更名,總面積 9516 平方公裏,轄 2 區 2 縣。 2006 年末,全市總人口 161.45 萬,市城區建成面積 20.5 平方公裏,市區人口 19.1 萬。

張家界因旅遊建市,是國內重點旅遊城市。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擁有世界罕見的石英砂巖峰林峽谷地貌,由中國第壹個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和天子山自然保護區、索溪峪自然保護區、楊家界四大景區組成,風景遊覽區面積 264.6 平方公裏,是中國首批入選的世界自然遺產、世界首批地質公園、國家首批 5A 級旅遊景區。“武陵之魂”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世界罕見的物種基因庫”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道教聖地“南武當”五雷山、“百裏畫廊”茅巖河、萬福溫泉等景區也是景色秀美、風光獨特。賀龍故居、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省委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普光禪寺、玉皇洞石窟群、老院子等 8 處人文古跡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土家風情園、秀華山館等民族風情景點和魅力湘西等演藝節目,全面展現了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傳統習俗和民族文化。全市已建成國家等級旅遊區點 12 處,其中 5A 級 1 處, 4A 級 5 處,旅遊交通和旅遊接待服務設施日趨完善,旅遊日接待能力可達 3.62 萬人。

張家界是少數民族聚居區。第五次人口普查時,全市有少數民族 33 個,以土家族、白族、苗族為主,少數民族人口 115.25 萬,占總人口的 77.19 %。 2006 年末實有土家族人口 101.56 萬、白族 11.21 萬、苗族 2.67 萬,已建立土家族鄉 8 個、白族鄉 7 個。這裏民俗古樸,民族文化濃郁,有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15 類 70 多項,其中桑植民歌首批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張家界陽戲、張家界高花燈、慈利板板龍燈首批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家界硬氣功曾隨國家領導人赴歐洲七國演出

張家界是革命老區。這裏是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發源地和中心區域,賀龍、任弼時、王震、關向應、肖克等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此浴血奮戰,領導了長達 8 年的武裝鬥爭。紅二方面軍從桑植縣劉家坪白族鄉出發開始漫漫長征。全市先後有 4.7 萬人參加紅軍,犧牲 1.8 萬人。

張家界生態優良。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全市森林覆蓋率達 66.98 %,核心景區為 98 %。市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 90.1 %,景區為壹級。全市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為 99.6 %, 90 %的地表水水質達到了 11 類標準以上,主要汙染物排放量均低於國家控制標準。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 8 個,其中國家級 2 個、省級 3 個,有娃娃魚、中國鴿子花等國家壹、二級珍稀保護動、植物 81 種,保護小區 23 個,面積 702 平方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