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研究院(東莞)的竣工

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研究院(東莞)的竣工

2010年11月3日,東莞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研究院竣工典禮在東莞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舉行。科技部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社長張景安,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司長靳曉明,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雷朝滋,工信部軟件服務司副司長陳英,省政府副秘書長、省科學院院長陳勇,省科技廳廳長李興華,省科技廳副廳長葉景圖,東莞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毓全,東莞市常務副市長冷曉明,松山湖管委會書記陳建枝,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汪勁松等領導和嘉賓出席了典禮。

省部院產學研合作在幫助廣東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過程中作出了重要貢獻。全省各級財政投入超過70億元,引導企業投入800多億元,全國310所高校、331個科研機構的1萬多名專家,與廣東1萬多家企業開展了產學研合作,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6000多個,實現產值7000多億元。我省已經形成了“三部兩院壹省”聯合開展省部院產學研合作的新格局。電研院是省部院產學研合作的結晶,它對於提升東莞乃至廣東的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推動地方電子信息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李興華廳長希望,東莞市和電子科技大學繼續加大資源投入,大膽創新體制機制,大力吸引和集聚國內外優秀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將研究院建設成為國際壹流的創新平臺,爭取在應用技術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產業人才培養等方面做出更大貢獻!

冷曉明在會議上表示,東莞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研究院是東莞市目前投資建設規模最大的科技公***創新平臺項目之壹。可以預見,東莞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研究院的組建對於優化東莞技術創新體系,加快實施科技東莞工程,推進東莞市經濟社會雙轉型必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據介紹,東研院的功能定位是:借助電子科技大學是國內唯壹擁有電子信息科學技術領域全部六個重點學科高校的優勢,全面提升東莞電子信息產業核心競爭力,加速推進應用技術產品研發,擇優選擇成果轉化與孵化,重點培養各種專業研發管理人才,打造東莞電子信息產業區域性、開放型的技術創新公***平臺。通過電子科技大學與東莞電子信息產業的全面對接,解決東莞電子信息企業轉型過程中所面臨的各類技術問題,全面提升產業整體的技術創新能力,保持現有的競爭優勢,培育新的核心競爭力,推動東莞電子信息產業從“加工型集群”向“創造型集群”演變,成為東莞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可持續性的核心動力。

東研院的任務構成包括新型材料與元器件研究、電子射頻研究、精密儀器研究、IC設計研究、汽車電子研究、數字媒體與信息化研究、人才培訓、成果轉化、孵化與技術服務等方面。該項目總投資額為2.4億元人民幣,2011年底動工。

按照“對等投入、事業法人;平臺依托、動態團隊;集成創新、整合經營”的原則,東莞市人民政府主要采取資金註入的方式給予投入,電子科技大學主要以技術成果、專利、人才團隊、軟件、儀器設備的方式給予投入,做到優勢互補;廣東省科技廳把東研院納入省部產學研合作支持計劃,給予資金資助和政策傾斜。東研院所產生的盈利作為發展資金繼續投入自身的持續發展。其中,東莞市人民政府初期總投入1.2億元人民幣,用於東研院的建設。建設期滿後,對東研院申報的科技項目,東莞市人民政府將在同等條件下給予優先立項,重點支持。電子科技大學在建設初期,以研發設備、軟件、技術成果、專利、技術團隊等投入建設。三年建設期末建成100人左右的高素質員工隊伍。根據自身品牌優勢,三年建設期末完成6個研究中心建設和10項以上研究專項的研發;建成人才培訓中心,培養各類技術人才1000人次/年;建成成果轉化、孵化與技術服務中心,三年建設期末負責提供20項專利技術和50項科技成果,三年建設完成後爭取每年3—4家符合松山湖相關產業政策的企業進入中心孵化。

按照規劃,2008年東研院大樓竣工後,該院將建成新型材料與元器件研究中心、精密儀器研究中心和電子射頻研究中心,並成立正業精密儀器研究所、東陽光新型材料研究所和成果轉化、孵化與技術服務中心;2009年12月31日前,建成汽車電子研究中心、數字媒體與信息化研究中心和IC設計研究中心;預計到2010年,東研院將成為東莞乃至廣東電子信息產業的技術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