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莊子說混沌被鑿開七竅後死了?
混沌被鑿開七竅後死了是為了表明人的本性是無為和自然的,如果有意地加上心機、智巧等等小聰明,人純凈的本性就會遭到破壞而死亡。
出處:《莊子·應帝王》
原文:
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混沌。倏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
日鑿壹竅,七日而混沌死。
譯文:
南海的帝王名叫倏,北海的帝王名叫忽,中央的帝王名叫混沌。倏和忽在混沌的地方相遇了,混沌對待他們非常友好。倏和忽商量著報答混沌的恩情,說:“人都有七竅,用來看外界、聽聲音、吃食物、呼吸空氣,唯獨混沌沒有七竅,讓我們試著給他(混沌)鑿出七竅。"
於是倏和忽每天替混沌開壹竅,但是到了第七天混沌就死了。
擴展資料:
《混沌之死》的創作背景
莊子生活在春秋戰國時期,是宋國蒙人。莊子生活的那個年代,周天子權勢雕敝,禮崩樂壞。各諸侯國不再敬重名存實亡的周天子,相互之間妳爭我奪。為了爭奪土地和人口,各諸侯國明爭暗鬥,國虎視眈眈地盯著別國的資源。可以這麽說,當時的每壹個諸侯王都想擴張自己的國土,提升自己的權利,成為天下百姓的霸主。
為了說服百姓為自己的拋頭顱灑熱血,許多諸侯王開出了優越的條件來吸引有才能的人替自己出生入死,以便實現自己的霸主野心。於是,諸侯王之間的戰爭漸漸被擴大化,不僅國與國在鬥,人與人也在無時無刻進行著名利鬥爭。
就是這樣壹個戰亂的年代,莊子深感人心浮動,橫流的欲望讓人被金錢名利所奴役,為了名利和金錢,臣子可以殺死君主,兒子可以奪走父母的生命。人與人之間因為利益爭鬥爾虞我詐,那時莊子眼裏印出的景象人不像人,國不像國。
同時,莊子註意到,當時的封建統治階級喜歡打著“仁義禮智”的幌子去欺騙百姓。莊子看到了當時封建官場的黑暗以及封建統治階級的虛偽以後,內心非常憎惡,繼而寫下了許多文章,這些文章流傳到後世,變成了今天手中的《莊子》壹書。
百度百科——混沌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