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老歷史 之 “二虎守長安”
? 1926年,此時的中國混亂達到了壹個新高度,以前曾經提到過,廣州國民政府在這年開始北伐,蔣介石李宗仁他們往北打,而老軍閥吳佩孚孫傳芳和張作霖則因為國民政府的北伐達成了“諒解”,聯合起來***拒南方之敵,南方頓時亂成壹鍋粥,與此同時的西北大地,也不平靜。
西北地區在民國時代,除了中央紅軍到達陜北以後的歲月,基本不是人們關註的焦點,也沒多少軍閥對這個地區感興趣,此時的陜甘為國民軍所控制,國民軍是馮玉祥壹手帶起來的部隊,亦稱西北軍,而國民軍分大致三個大部分,分別是馮玉祥的國民壹軍,嶽維峻的國民二軍和楊虎城的國民三軍。
彼時,國民壹軍在寧夏內蒙壹帶休整,楊虎城的三軍在陜西,而兵力最龐大的國民二軍在河南卻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新任軍長嶽維峻不通曉軍事,10萬大軍竟然被吳佩孚新收編的土匪頭子劉鎮華擊潰在河南豫西,幾乎全軍覆沒。而劉鎮華則誌得意滿,立刻準備揮師西進,要打進潼關,攻占西安,他號召手下的兄弟們到西安去搶錢搶糧搶女人過“好日子”,居然聚集了十萬烏合之眾,號為“鎮嵩軍”,很快鎮嵩軍打入了潼關,到了1926年4月12日,鎮嵩軍前鋒已抵達西安灞橋,西安城的老百姓聽說土匪劉鎮華來了,頓時陷入了壹片恐慌。
? 當時駐守西安的是二軍的李虎臣,他收攏了潰敗的二軍部分人馬,數了數,壹***才5000人不到,兵力對比懸殊,李虎臣無奈,想起了駐紮在附近的楊虎城的國民三軍,他打電話給楊虎城:“妳來我就守,妳不來,我就把西安送給劉鎮華”,楊虎城想了想,帶了5000人馬進了西安,“兩虎”的軍隊加起來,也就10000人左右,還是實力相差懸殊,但無論如何,也要硬著頭皮守下去,後來西安百姓們把這件事叫做“二虎守長安”。
楊虎城,陜西蒲城人,刀客出身,後來和張學良發動了西安事變
那邊楊虎城進了西安,這邊劉鎮華也立刻開始了對西安的大舉進攻,從1926年四月中旬開始到五月中旬,鎮嵩軍日夜不停,輪番沖鋒,但進展不大,傷亡不小。劉鎮華到底是土匪出身,腦筋壹轉,派手下抓了幾千民夫築起長壕,把西安圍了個水泄不通,到了六月,西安附近的小麥成熟,劉鎮華派人收割做軍糧,收不完的為了防止讓國民軍帶去城裏,居然壹把火全燒了,壹時間,“白天濃煙蔽日,入夜火光燭天”。這期間,劉鎮華手下有個叫王振的師長,自告奮勇,願意做敢死隊進攻,但要劉鎮華拿出數萬大洋做現款獎勵,又要他事成後再拿出幾筆錢獎勵弟兄們,劉鎮華無奈,拿出來數萬大洋當場給了王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王振和士兵們真的不要命了,許多人爬上了城墻,守將孫蔚如見狀帶著手下手持大刀和手榴彈,激戰壹夜,硬是把王振和他的部下趕了下去,劉鎮華惱羞成怒,圍城圍的更緊了。
《白鹿原》裏的鹿兆海和白靈,二人因為西安圍城彼此***度危難而結緣,但最終分道揚鑣
到了七月,西安城裏的糧食已經到了吃光的邊緣,老百姓無法果腹,想要出城,但哪裏出的去?與此同時,為穩定民心,楊虎城規定嚴禁部下去百姓家中征糧,楊虎城手下的上尉副官趙文魁,因違反此項軍規被梟首示眾,士兵們也吃不飽了。再到後來,城中小到老鼠,大到牲畜等全被吃光,而入秋以後,天氣轉冷,更是雪上加霜,每天都有大批百姓倒斃街頭,已經到了易子而食的程度,西安活脫脫成了人間地獄,那慘狀真是不可言說。
二虎眼見情況壹天比壹天糟糕,也開始考慮自己的結局了,二人曾有這麽壹段對話:李:“對點子(陜西方言,對同名者的愛稱),彈藥極缺,又無來源,咋辦?”楊:“打完了再說!”李:“打完了咋辦?”楊:“用城墻上的磚打!”李:“城磚打完了咋辦?”楊:“我們兩人上鐘樓戰死!”。
話分兩頭,雖然楊虎城這邊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但好在老天並沒有完全拋棄這座古都,國民黨元老於右任等人奔走呼號,在各處訴說西安的悲慘遭遇,痛斥劉鎮華乃“慘絕人寰之人”,引起社會各界關註。與此同時,在內蒙休整的國民壹軍終於等來了自己的主人馮玉祥,馮玉祥從蘇聯回國,帶來了大批武器裝備,重整國民軍,9月17日,馮玉祥在綏遠(內蒙)五原誓師,加入國民黨,成了北伐軍的壹部分,隨即揮師南下,準備解西安之圍。
於右任像,於右任,陜西三原人,國民黨元老,亦是大書法家
遠水難救近火,國民軍主力遠在塞北,而西安這邊的情況已經是刻不容緩了,馮玉祥遂命駐紮在甘肅平涼的老部下孫良成先去陜西解圍,孫良誠得令以後馬不停蹄,火速東進陜西,十月上旬,孫良誠所部到達渭河,劉鎮華立刻派兵阻擊,已經要到嘴裏的肉,哪有吐出去的道理?
孫良誠組織士兵強渡渭河,時值十月,天氣寒冷,渭河水冰冷刺骨,士兵們雙手舉槍,摸著齊腰深的水過河,被對岸的鎮嵩軍在河裏打死很多,凍傷很多,但孫良誠沒有退意,過了河就和鎮嵩軍廝殺起來,鎮嵩軍開始敗退,劉鎮華見狀大怒,連殺兩個帶頭逃跑的旅長,又命部隊頂回去,孫良誠雖然勇猛,但畢竟人少,難以支撐,他給馮玉祥發了壹封電報:“我如不勝,請上將軍(馮玉祥)在西安附近尋找我的屍首”,馮玉祥回電告訴孫良誠,援軍已在路上,誰晚到我就槍斃誰,孫良誠於是繼續堅持下去。到了十壹月中旬,各路人馬終於到齊,孫良誠集合各路人馬,統壹指揮,壹鼓作氣打退鎮嵩軍,解西安之圍,時為1926年11月27日。
孫良誠,馮玉祥部下,帶頭解圍西安,後來抗戰中投靠日本人,解放後被關押,病逝蘇州獄中。功是功過是過,他在西安圍城中的英勇表現不應忘卻
11月28日,國民軍從之前反攻時炸開的西安西北城角入城,馮玉祥肩抗鐵鍬第壹個入城,隨即開始了西安城的重建工作,城內百姓感動萬分,但因為極度饑餓虛弱,無法站立,只能扶著柱子和墻爬起來揮手致意,再也無法說出壹句話。楊虎城告訴馮玉祥:“早來壹天,餓死壹半,晚來壹天,全城餓死”,馮玉祥感慨萬分。
事後馮玉祥和部下統計,圍城之前西安總***約十萬軍民,此時只剩下了四萬多,多半餓死,戰死,當真壹場浩劫,人間慘劇,從4月到11月底這將近八個月200多天的時間裏,西安全城軍民百姓雖然處境極度艱難,但始終沒有屈服,十分可敬。爾後楊虎城手書壹副對聯:“生也千古,死也千古。功滿三秦,怨滿三秦”,默默離開了軍隊,告病回家。而西安百姓為了紀念馮玉祥解圍,在那個炸開的缺口新建壹門,稱“玉祥門”,留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