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滴滴估值 500億

滴滴估值 500億

兩年來,遭遇多番滑鐵盧的滴滴壹度給人壹種難以為繼的貧弱形象。在某些事件輿論發酵當中,甚至有不少公眾巴不得滴滴早日倒閉。

然而,在讓輿論如願這事上,滴滴卻偏偏不能讓人如願。

這不,坊間又傳出滴滴生龍活虎的好消息。

據知情投資人透露,滴滴出行正與投行洽談,計劃最快年內在香港首次公開發行(IPO),目標估值超過6000億港幣,約800億美元,有望成為近年來香港市場規模最大的IPO交易之壹。

滴滴的命途多舛,但終究還是倒不下去,而這壹次,又會是滴滴在多番波折之後,迎來生命力復蘇的切實希望嗎?

雄心勃勃,慘遭"喋血"

關於滴滴IPO,早在2018年傳出風聲。

2018年4月24日,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滴滴出行計劃最早今年(2018)下半年IPO,尋求至少700-800億美元估值。

然而,滴滴雄心勃勃的IPO計劃,卻因為2018年眾所周知的滴滴喋血事件,中途夭折。消費者關於滴滴平臺負面情緒在洶湧的輿論刺激下集中爆發,滴滴宣布內部重新整頓,並推遲上市計劃。

據不完全統計,自2014年起至2018年10月,媒體公開報道及法院等有關部門處理過的,至少有50宗滴滴司機性侵、性騷擾事件,其中有2起故意殺人案,19起強奸案、9起強制猥褻案、5起行政處罰案件、15起未立案的性騷擾事件,強奸案及強制猥褻案的占比高達56%,受害者53名均為女性。

直到今年6月下旬,滴滴順風車才得以重新全國上線。

2016年,滴滴與Uber業務合並時,估值已達350億。但2018年開始,滴滴估值壹直處於500億-600億美元之間,至今仍未能有所突破。

有滴滴早期投資人表示,在經歷監管風暴網約車業務受阻之後,"滴滴想二級市場市值到700億-800億美元不現實。"

這邊廂核心業務才剛恢復不久,那邊廂又傳出美團並購的傳聞,說雙方壹度已到達談判階段。6月11日晚間,滴滴官方微博發文"有人真敢編,有人真敢信",並配圖如下。

其實滴滴也怪不得坊間傳聞的想象力。

6月中旬,美團啟動了組織架構調整,原LBS平臺下屬充電寶業務部、兩輪事業部、公交業務部、地圖服務部被調整至美團平臺,最後LBS平臺下只剩打車業務。不少相關人士認為,這不排除是美團收購滴滴的鋪墊工作。

與此同時,那段時間滴滴也是動作頻繁,上線了貨運業務又拓展了跑腿業務,難免讓人將之與美團的配送業務聯想起來。

而且,美團與滴滴在出行業務上的競爭、雙方在業務的互補與融合,以及美團與阿裏系在本地生活、同城零售業務上的較量,都給了這個傳聞充分的合理性。

最具有定調性質的因素是,在疫情之下困窘的出行業務環境,相較於過去霸道的行業霸主,如今滴滴還要努力發錢去求著消費埋單,讓人不禁看到壹種疲態。盡管柳青5月在CNBC的采訪中表示,核心網約車業務已經小幅盈利,國內市場的客流量已經回歸疫情前水平的60%-70%。

然而數據並未能在消費市場有直觀的反映,未能呈現領跑行業的優勢狀態。

此情此景,?捕風捉影的傳聞自然更傾向描述其面臨並購的頹勢。

無所謂離譜或靠譜

對於時隔兩年再次傳出的IPO傳聞,相關人士卻呈現了兩種口徑。

多位內部人士均向媒體表示,"不太可能""不知道消息從而傳來的"。出行行業內的幾位相關人士也表示,沒聽說這個消息。

而幾小時前,財新方面消息,接近滴滴高層的人士對記者確認,滴滴正在籌備港股上市,但具體的方案尚在推進當中。滴滴方面對上市未予置評。滴滴總裁柳青曾在4月接受彭博社訪談節目中表示,"我們有壹個明確的上市時間表,我們會根據這個時間表去實施上市事宜。"

在5月初CNBC的采訪中,柳青再次明確表示,"滴滴目前沒有裁員或籌集資金的計劃。"

對於眼前撲朔迷離的IPO傳聞,其實無所謂離譜或是靠譜。正如柳青所說,他們會按照時間表走,也就是說目前滴滴的IPO目標仍然在他們的計劃路線之內。

作為資本的吃瓜群眾,企業盈虧的本質不會隨著確認IPO與否而改變,我們需要關註的終究是滴滴的業務狀態。

今年上半年,先後推出了跑腿、貨運、社區團購、以及***享電單車業務,有人選擇將這些與美團相關聯的業務動作看成是並購前的先兆。然而,6月27日滴滴首次面向公眾開放了自動駕駛服務,可以看出滴滴在自動駕駛領域盤算已久;而且在國際業務上,今年3月,滴滴還正式開啟巴拿馬業務,成為繼巴西、墨西哥、智利、哥倫比亞、哥斯達黎開展業務後的第六個拉美國家。

此外,4月,滴滴旗下青桔單車獲得10億美元融資,今年5月,滴滴宣布旗下自動駕駛公司完成首輪超5億美元融資。

再結合前文提到的盈利消息,綜合整體推斷,這樣龐大而且穩健的滴滴,美團也難以輕易吞並。

但是,在那些明確表明"不可能"的內部人士,和確認正在籌備上市的高層之間,他們對滴滴的認知顯然存在某種根本性的差異。

可能是對滴滴足夠強大的信心,而認為公司不差錢;或因為缺乏信心,而認為此階段不足以成功IPO。

這壹點是耐人尋味的。

生於憂患,但滴滴的憂患還不夠

古語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如今的滴滴所處的環境總體還是憂患大於安樂,或者說離安樂差的不只是壹次IPO的距離。

柳青和程維都清晰地看到了這壹點,所以滴滴始終努力地拓寬自己的道路,保持謹慎地前行:在2018年傳出IPO消息時,滴滴與投資人溝通時關於IPO的口徑是"目前不著急上市,可能在未來18-24個月啟動"。

原因有:美團因素,資金充足(賬上現金約100億美元),滴滴目標是"科技領先的全球公司",上市前希望國際化有更多成績。

所以,魯莽粗暴地賺快錢不是滴滴的目標,他們要活著站上全球科技企業的頂層。

其實目前最有需要IPO的,還是理想小鵬這些懷有十分強烈擴張欲望的造車新勢力企業,而作為全球出行行業數壹數二的龍頭,滴滴已經將擴張納入有序穩健的規劃中。

今年4月,程維公布了滴滴未來三年目標:3年內實現全球每天服務1億單;國內全出行滲透率8%;全球服務用戶MAU超8億。這也只是以三年為單位的目標,而不是短期的爭奪。

而更關鍵的是,其實程維也不是那麽缺錢——滴滴人士近日透露,目前資金狀況仍然充沛,賬面現金超過500億元。

所以對於滴滴而言,IPO?or?not?IPO,?that?isn't?a?question.

真正的question在於,美團迅速壯大的背景下,資本對於滴滴表現的不滿意。

3年前的美團相較之下還是個不起眼的小弟,如今的美團擁有1.2萬億港元的市值;3年前的滴滴估值560億美元,如今的滴滴仍舊在此間徘徊……

美團並購滴滴的傳聞,本質上還是壹個資本不看好滴滴的隱憂信號,也正因如此,在賬面500億現金的情況下,滴滴還會出現投資人方面有退出訴求。

此情此景,更是對於滴滴估值的壹記重擊。

這也闡明了為何會在疫情困窘的上半年,滴滴還要那麽努力地加碼各項業務,因為它要讓資本看到滴滴更明確的希望。對於嗜血的資本而言,跑得慢的企業就有可能陷入被並購的漩渦,只有跑的足夠快,甚至跑贏競爭對手的,才能得見真章。

而此時,滴滴仍需發憤圖強。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