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姓汪的的名人與姓董的壞人
汪 倫:大詩人李白遊涇縣桃花潭時,他熱情招侍,李白因賦《贈汪倫》詩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詩句。
汪 華:績溪(今屬安徽省)人,唐時因功封越國公。少以勇俠聞,隋朝末年,割據稱王,保境安民,武德間為王雄誕所敗,遂降。授總管六州軍事和歙州刺史,封越國公。
汪 藻:德興(今屬江西)人,南宋文學家,崇寧進士。高宗時,累拜翰林學士,後升顯謨閣學士,博極群書,誌不釋卷,有《浮溪集》。
汪直(?-1559年),大明南直隸徽州府歙縣人,又名五峰,號五峰船主;明代海上貿易商人,著名海盜,在火槍傳入日本的事件中為關系人物而有較大歷史知名度。明政府的海禁政策使得海上貿易中斷,汪直召集幫眾及日本浪人組成走私團隊,自稱徽王,但最終因為失控而釀成倭寇之亂,被兵部尚書胡宗憲(徽州績溪人)誘殺。
汪 昂:安徽休寧人,清代醫學家,集當時醫方之大成,對普及醫學頗有貢獻。有《素靈類纂約註》、《醫方集解》、《本草備要》、《湯頭歌訣》等。
汪 中:江都(今江蘇揚州)人,清代學者、駢文家,對經學、方誌學等均有著述,尤精於先秦諸子之學,有《廣陵通典》、《容甫先生遺詩》等。
汪 昂:清代醫學家,著有《醫方集解》、《湯頭歌訣》等,非常實用,流傳很廣,對普及醫學有所貢獻。
汪伯彥:今安徽省祁門人,宋時宰相,頗有政績。
汪應辰:今江西省玉山人,宋代名臣。十八歲中狀元,因逆秦檜主和議,被貶為通州通判。秦檜死後,方調回朝中任職,因剛正不阿,直言敢諫而聞名,官至吏部尚書。著有《文定集》。
汪元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著名詩人。文天祥被俘囚禁牢中時,他常去探望,兩人唱和歌頌抗元活動,表現出英雄氣節。
汪大淵:江西南昌人,元末航海家。自幼好遊,至正中,年甫二十,即買舶浮海,前後兩下東西洋,越數十國。就清中葉以前,其遊蹤之廣泛,汪氏當居前列。有《島夷誌略》。
汪士鐸:清江蘇江省寧(今南京)人,他提出了人口論,把“世亂”之由歸於“人多”。著有《汪梅村先生集》、《南北史補誌》、《悔翁筆記》等。
汪士慎:安徽省休寧人,清代著名書畫家,為揚州八怪之壹,善詩,精篆刻和隸書,工畫花卉,尤善畫梅,筆墨清勁,有《巢林集》傳世。
汪由敦:清代軍機大臣,以辦理公文敏捷幹練而著稱,也善於書法;有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汪中,早年因曾經助書商販書,所以遍讀經史百家和天文歷算,所作《哀鹽船文》被杭世駿所嘆賞,從此文名大顯。他尤其致力於西洋數學,曾經自制儀器多種,測繪黃河新舊海口地勢。他還曾為墨子荀子翻案被統治者視為"明教之罪人
汪大燮:浙江省錢塘人,民國時曾任熊希齡內閣教育總長,後任交通總長、外交總長、代國務總理等。
汪精衛:名兆銘,字季新,號精衛,1883年-1944年11月10日)。祖籍浙江省山陰(今紹興),出生於廣東省三水。早年參加中國同盟會,1910年3月謀刺攝政王載灃,事泄被捕,獄中賦詩“引刀成壹快,不負少年頭”,壹時為人傳誦。武昌起義後獲釋。曾任《民報》主編。1924年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並任宣傳部部長。1925年7月廣東國民政府成立,被選為國民政府常務委員會主席和軍事委員會主席。1927年在武漢發動“七·壹五”事變,寧滬漢三方合流後,任南京國民政府委員。1931年5月,聯合反蔣各派在廣州另組國民政府,與南京國民政府對峙。“九·壹八”事變後,蔣、汪合組政府,汪精衛出任行政院長。抗戰爆發後任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國民黨副總裁,地位僅次於蔣介石。1938年12月29日,發“艷電”,電文稱:日本“對於中國無領土之要求”、“尊重中國之主權”,能使中國“完成其獨立”,以“互相善鄰友好、***同防***和經濟合作”三原則,“與日本政府交換誠意,以期恢復和平”。這樣做“不但北方各省可以保安,即抗戰以來淪陷各地亦可收復,而主權及行政之獨立完整,亦得以保持”,公開為日本侵略者辯護,投降日本,1940年3月30日在南京組建偽“國民政府”,汪任“行政院長”兼“國府主席”、“中央政治委員會最高國防會議主席”。1944年11月10日,汪病死於日本名古屋。
董姓:
董卓(?-192),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東漢末年少帝、獻帝時權臣,西涼軍閥。官至太師、郿侯。原本屯兵涼州,於靈帝末年的十常侍之亂時受大將軍何進之召率軍進京,旋即掌控朝中大權。其為人殘忍嗜殺,倒行逆施,招致群雄聯合討伐,但聯合軍在董卓遷都長安不久後瓦解。後被其親信呂布所殺,余部由李傕等人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