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趨勢是什麽?
第壹、調整經濟結構
這是今後相當長時間經濟發展的主線。要通過經濟結構的調整,使我國經濟發展上壹個新的水平,而不僅是GDP總量的低水平的擴張。
產業結構調整是當前經濟結構調整的主要內容。中國技術和經濟發展不平衡,在產業結構調整中需要註意處理兩個關系:壹是發展新興產業和用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關系,壹是發展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和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關系。
第二、加快城市化進程
農村經濟發展有近期的問題,也有遠期的問題。90年代以來有兩個基本情況:壹是糧食產量年均增長速度明顯高於人口增長速度,二是城鄉居民人均口糧消費下降。
這帶來了過去所沒有過的相當多農產品銷售困難的現象。 現在不少農產品高於國際市場價格,很難再用提高農產品價格的辦法增加農民收入。中國農業單產並不低,種糧不賺錢的根本原因是人多地少,達不到規模經營,單純務農很難使農民富裕起來。
第三、西部大開發
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是普遍規律,中國在幾千年歷史上,地區發展就是不平衡的。不論東部還是西部,省、自治區內部各市、縣之間,差距呈擴大的趨勢,這是各個地方經濟發展要解決的問題。
區域經濟政策要強調兩個大局。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不是放松或者延緩東部地區的發展。東部地區的發展,過去是,今後相當長時期仍然是從財力、物力和技術上支撐國民經濟全局的極為重要的力量,也是支持西部開發和加快中西部發展的條件,東部地區仍然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實現地區協調發展和***同富裕,這也是壹個大局。西部地區不實現現代化,也就沒有全國的現代化。
第四、實現可持續發展
這是世界性大課題。在新的發展階段,應該把可持續發展放到突出的位置。要關註人口、環境問題。人口問題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特殊問題。
人口問題過去是兩句話: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現在應該加壹句話:註意老齡化問題。我國現在60歲以上人口占10%。西方國家在人口基數小、經濟發達的條件下,經過長期的發展出現了老齡化,尚且遇到很多問題。
第五、完善市場經濟體制
現在只是初步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說,有了壹個雛形,壹個大的框架,不健全、不完善之處還很多,仍然需要強調體制創新,通過深化改革為經濟發展提供體制保障。
加入WTO標誌著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就是建立與國際市場經濟規則接軌的、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階段。體制創新是中國現代化事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六、發展開放型經濟
中國所處的國際經濟環境和對外經濟關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主要是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對外開放的擴大。
經濟全球化是壹種趨勢,交織著各個國家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和激烈的競爭,必然經過許多曲折和反復。其後果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進壹步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是實現現代化的條件,但我國經濟技術落後,在同發達國家的競爭中面臨著很大的壓力,關鍵是提高我國經濟的競爭能力。
第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要妥善處理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關系,在積累和消費的關系上,要兼顧國計和民生;在社會政策上,要註重調節社會分配和解決就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