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在抗戰時期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在抗戰時期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1、南京保衛戰

又稱南京戰役,是中國軍隊在淞滬會戰失利後,為保衛首都南京與日本侵略軍展開的作戰。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軍大本營下達“大陸第8號令”,命令華中方面軍與海軍協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蔣介石任命唐生智為首都衛戍部隊司令長官,部署南京保衛戰。

因敵我力量對比懸殊,南京各城門先後被日軍攻陷,守軍節節抵抗,犧牲無數。12日,唐生智奉蔣介石命令,下達守軍撤退令。守軍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數滯留城內,被日軍大量屠殺,損失慘重。

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開始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2、、平型關大捷

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在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平型關附近,為了配合第二戰區的友軍作戰,阻擋日軍攻勢,由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充分發揮近戰和山地戰的特長,首次集中較大兵力對日軍進行的壹次成功伏擊戰,八路軍在平型關取得首戰大捷。

該戰是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率領所部,與日本號稱“鋼軍”的板垣征四郎第5師團第21旅團壹部及輜重車隊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戰勝利,有力配合了閻錫山負責的第二戰區正面戰場的防禦作戰,遲滯了日軍的戰略進攻,打亂了敵人沿平綏鐵路右翼迂回華北的計劃,是八路軍出師以來打的第壹個大勝仗。

3、臺兒莊大捷

戰役由滕縣戰鬥、臨沂附近戰鬥、臺兒莊戰鬥和日軍的潰退,中國軍隊的追擊作戰等部分組成。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中方傷亡約5萬余人,斃傷日軍約2萬余人。

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這次戰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改變了國際視聽,消滅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風,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

此次大捷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以來,繼長城戰役、平型關大捷等戰役後,中國人民取得的又壹次勝利,是抗日戰爭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也是徐州會戰中國民革命軍取得的壹次重大勝利。

4、長沙會戰

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間,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以長沙為中心的第九戰區進行了3次大規模的激烈攻防戰,也稱為“長沙保衛戰”。

長沙三次會戰,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以後,國民黨正面戰場抵抗日本帝國主義軍隊侵略,所取得的第壹次重大勝利,是抗戰爆發以來,中國軍隊第壹次以武力迫使日軍回到原戰略態勢的戰役。

長沙三次會戰的勝利,沈重地打擊了日本侵華軍隊,粉碎了日本消滅中國軍隊主力、“以戰迫降”的戰略目標,振奮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 。

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作戰,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地位。有力地保衛了湖南廣大地區和我國西南大後方的安全,穩定了湖南局勢,並使之成為支持全國長期抗戰的重要基地。

據統計,三次長沙會戰,中國軍隊陣亡、受傷和失蹤的將士達93944人? ,殲滅日軍***計11萬余人。

5、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在華北敵後發動的壹次大規模進攻和反“掃蕩”的戰役,由於參戰兵力達105個團? ,故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壹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

據八路軍總部1940年12月10日的統計,百團大戰僅前三個半月期間,進行大小戰鬥***1824次,重擊了日偽軍的反動氣焰,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作戰,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抗戰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