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收視率的....
問題描述:
老是聽說某節目的收視率為多少多少,我想知道這個具體是怎麽算出來的呢,謝謝
解析:
什麽是收視率:
收視率是指在壹定時段內收看某壹節目的人數(或家戶數)占觀眾總人數(或總家戶數)的百分比,即:
收視率=收看某壹節目的人數(或家戶數)/ 觀眾總人數(或總家戶數)
收視率分為家庭收視率和個人收視率,壹般而言,家庭收視率大於個人收視率。
收視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第壹,它是深入分析電視收視市場的科學基礎;
第二,它是節目編排及調整的重要依據;
第三,它是節目評估的主要指標;
第四,它是媒介計劃的制定與評估、提高廣告投放效益的有力工具。
調查方法:
目前采用的收視率數據采集方法有兩種,即日記法和人員測量儀法。
日記法是指通過由樣本戶中所有4歲及以上家庭成員填寫日記卡來收集收視信息的方法。
樣本戶中每壹家庭成員都有各自的日記卡,要求他們把每天收看電視的情況(包括收看的頻道和時間段)隨時記錄在自己的日記卡上。日記卡上所列的時間間隔為15分鐘。每壹張日記卡可記錄壹周的收視情況。訪問員每周定期入戶收集已完成的日記卡,並留置下壹周的日記卡。為了幫助被調查者更直觀地識別其正在觀看的頻道,訪問員會給樣本戶留下壹張包括所有頻道臺標的提示卡。
人員測量儀法是指利用"人員測量儀"來收集電視收視信息的方法,是目前國際上最新的收視調查手段。
目前CSM所使用的測量儀有兩種:4900系統和5000系統。4900系統測量儀由三部分組成:顯示儀、儲存盒和手控器。5000系統主要包括不同類型的測量儀主機和手控器。樣本家庭的每個成員在手控器上都有自己的按扭,而且還留有客人的按扭。當家庭成員開始看電視時,必須先按壹下手控器上代表自己的按扭,不看電視時,再按壹下這個按扭。與電視機連接的顯示儀會提醒妳按按扭的任務,並顯示妳收看電視的情況。測量儀會把收看電視的所有信息以每分鐘為時間段(甚至可以精確到秒)儲存下來,然後通過電話線傳送到總部的中心計算機(或通過掌上電腦入戶取數據)。
在未來的數年內,CSM計劃在壹些重要地區逐漸用人員測量儀法取代日記法。
CSM收視率數據的調查流程大致可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第壹步:基礎研究
收視率調查是壹種抽樣調查,因而如何根據電視人口的總體特征,科學合理地設計抽樣方案,以獲得具有代表性的樣本,就成為收視數據是否準確的決定性因素。而基礎研究的目的正是要取得有關收視行為的影響因素,如電視機及相關設備的擁有情況、電視頻道的覆蓋情況、電視觀眾的年齡、性別、戶規模以及收入等方面的信息,為調查樣本的抽取提供壹個基礎。同時基礎研究的結果也為樣本的調整及輪換提供壹個決策的依據。CSM不僅在新建站時要進行基礎研究,而且對已建站點每年也要進行壹次基礎研究,以把握調查總體結構特征的變化,確保調查樣本對總體的代表性。
第二步:固定樣本的抽取及維護
在基礎研究的大樣本中,按照隨機原則抽取若幹家庭作為固定樣本,參與收視率的調查。CSM在現場抽取固定樣本時,堅持樣本戶的各個重要特征(如戶規模、電視機數目、收入水平、日用品購買者年齡、有小孩家庭比例以及有線戶比例)結構與基礎研究的結果盡可能地相壹致,以保證固定樣本的代表性。
CSM收視率調查的固定樣本量是在考慮了調查地區電視人口分布特征、調查精度要求、調查費用的條件下,采用科學的方法計算出來的。
樣本維護對於保持固定樣本的代表性,從而確保收視率數據的準確與可靠有十分重要的意義。CSM十分重視固定樣本的維護工作,並采用以下幾種措施進行固定樣本的維護:
A、樣本輪換 日記卡平均每周輪換2%的樣本戶,城市測量儀平均每月輪換1%的樣本戶,以防止被調查戶由於長期填寫日記卡產生疲勞而導致的填寫質量不穩或下降;
B、樣本結構的監測與調整 日記卡每周對樣本的控制目標進行監測,城市測量儀已做到對樣本的每天監控,檢查樣本結構特征與總體結構特征是否壹致,如果樣本結構與總體結構發生了偏離,則馬上對固定樣本進行調整;
C、大規模的基礎研究 CSM每年進行壹次基礎研究,以便為樣本輪換與調整提供最新的總體結構特征。
第三步:數據采集
CSM目前通過日記法和人員測量儀兩種方法來采集收視率數據。
第四步:數據處理
收視調查的原始數據輸入計算機之後,首先要進行數據的凈化,以確保原始數據的完整及合理。經凈化後的數據與樣本背景資料庫及節目資料庫合並形成壹個更全面的"收視率資料庫"。在這個"收視率資料庫"的基礎上,對收視調查的原始數據進行各種加權計算,便產生各種收視率結果,並以收視產品的形式提供給客戶。
■收視率調查記錄的是觀眾收視行為結果,而非收視行為本身。但是通過對結果的分析,完全可以透視收視行為,以及分析影響收視行為變化的因素有哪些。簡單地說,收視行為即選擇,包括看與不看的選擇,什麽時間看的選擇,看什麽頻道什麽節目的選擇,看多長時間的選擇,以及如何看(伴隨行為)的選擇。行為選擇的結果通過日記法或人員測量儀法記錄下來,成為計算收視率和研究收視行為的基礎數據。
由此可見,從收視率調查數據出發進行收視行為研究,首先要做的是把原始收視數據經過有效的整理、匯總和歸納,形成收視率指標,然後研究收視率所透視的收視行為模式,研究影響收視率變化和收視行為選擇模式形成與改變的諸種因素,研究收視率在反映收視行為方面的局限性以及突破辦法。
■基於調查數據計算收視率指標
收視率調查數據包括兩部分。壹部分是被調查者(被調查個人及其所屬戶)的背景資料數據,包括性別、年齡、職業、文化程度、個人/家庭收入、個人/家庭資產、家庭規模、家庭角色關系、家庭收視設備占有情況和電視接收情況、基本生活態度和休閑選擇、工作情況、居住地區、使用語言等。這部分數據主要通過樣戶入網調查得到,成為進行收視率計算和分析的背景數據。另壹部分是通過日記法或人員測量儀法記錄到的被調查者個人的電視收視數據,具體即有電視的家庭戶(樣本戶)中每位成員(年齡4周歲及以上的被調查者)在每天連續的24小時內每15分鐘(人員測量儀為每分鐘)收看或不收看電視以及收看什麽頻道的記錄信息。
另外還有壹部分數據不屬於收視率調查數據,也就是說不是從樣戶調查得來的數據,但對收視率計算與分析也至關重要,這就是電視頻道屬性數據和電視節目播出數據。這部分數據壹般由電視臺提供或通過電視監播得到。
有了以上三部分數據,就使得收視率指標的計算成為可能。只根據電視收視數據可以計算總收視率及分時段分頻道的收視率;如果結合背景資料數據,則可計算分目標觀眾收視率;如果結合電視節目播出數據,則可計算節目收視率。這樣組合運用這些數據,就可以計算出壹系列的收視率指標。下圖(圖1)列出了收視率指標的體系結構。
根據這壹體系結構,收視率指標被區分為兩大類,壹類為基本指標,指各種計算口徑的收視率,如按人計算的收視率、按戶計算的收視率、按時段計算的收視率、按節目計算的收視率、按目標觀眾計算的收視率等。另壹類為派生指標,包括反映市場結構的指標如收視份額(或稱市場占有率)、觀眾構成等,反映節目收視量的指標如開機率、總收視點(GRPs)、平均收視時間、到達率和暴露頻次等,反映節目收視偏好的指標如節目吸引力、觀眾重疊率、觀眾忠誠度等。這些指標有的更受電視臺重視,因為其對指導電視節目編排更有意義;有的更受廣告公司和廣告主重視,因為其對測算廣告投放成本、優化廣告投放策略更有意義。
這些指標的計算都有明確的定義和公式。例如GGTAM中分別對總收視點、開機率、到達率、暴露頻次、收視份額等主要指標定義如下:
總收視點(GRPs:Gross Rating Points):某項廣告投放活動中各次插播點收視率的總和;
開機率(HUTs/PUTs:Household/People Using Television):某特定時間段內按戶或按人的電視平均開機(不論看何頻道)百分比;
到達率(Reach):作為觀眾收看某壹系列節目或某壹廣告排期插播點至少壹次的累積百分比;
暴露頻次(Frequency):壹個廣告排期或壹系列節目中觀眾的平均收看次數;
收視份額(Audience Share):某壹規定時段內,某特定頻道或節目的觀眾收視量占觀眾總收視量的百分比。
按照《廣播電視詞典》的解釋:收視率是指在壹定時段內收看某壹節目的人數(或家戶數)占觀眾總人數(或總家戶數)的百分比,即收視率=收看某壹節目的人數(或家戶數)/觀眾總人數(或總家戶數)。收視率分為家庭收視率和個人收視率,壹般而言,家庭收視率大於個人收視率。北京廣播學院教授、電視傳播研究所副所長劉燕南說,目前業內以人數而不是家戶數為統計標準的做法更加普遍壹些,劉燕南所著的《電視收視率解析———調查、分析與應用》是國內系統研究收視率的第壹本專著。
■收視率是如何產生的?
目前采用的收視率數據采集方法有兩種,即日記法和人員測量儀法。日記法是指通過由樣本戶中所有4歲及以上家庭成員填寫日記卡來收集收視信息的方法。樣本戶中每壹家庭成員都有各自的日記卡,要求他們把每天收看電視的情況(包括收看的頻道和時間段)隨時記錄在自己的日記卡上。日記卡上所列的時間間隔為15分鐘。每壹張日記卡可記錄壹周的收視情況。
人員測量儀法是指利用“人員測量儀”來收集電視收視信息的方法,是目前國際上最新的收視調查手段。樣本家庭的每個成員在手控器上都有自己的按鈕,而且還留有客人的按鈕。當家庭成員開始看電視時,必須先按壹下手控器上代表自己的按鈕,不看電視時,再按壹下這個按鈕。測量儀會把收看電視的所有信息以每分鐘為時間段(甚至可以精確到秒)儲存下來,然後通過電話線傳送到總部的中心計算機\(或通過掌上電腦入戶取數據\)。
收視率多久能夠出來?有的是壹周,有的是兩周,有的是壹天。劉燕南說,這主要取決於采用什麽樣的測量方法,如果采用日記法,因為要對數據進行收集和分析,最快需要壹周,壹般需要兩周;如果采用人員測量儀法,因為電話線可以即時回傳數據,因此能夠做到隔壹天就能夠提供收視數據,只是人員測量儀成本比較高。
■電視劇收視率能否和《新聞聯播》比較?
如今,越來越多的電視劇在提供收視率時采用這樣的提法:某壹部電視劇的收視率僅次於《新聞聯播》,這種比較方法是否具有科學性?
劉燕南認為,兩者沒有可比性,首先電視劇和《新聞聯播》不在同壹個播出時段;其次,兩者面臨的不是同壹個市場,《新聞聯播》面向全國,而更多的電視劇是區域性的,面向壹個省或者壹個城市,“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提法,主要是在大家的印象中《新聞聯播》的收視率很高,想以此來證明該電視劇的收視率很高,但最好不要做這樣的比較。”其次,劉燕南介紹,在某些地方,壹部電視劇的收視率可能高於《新聞聯播》,比如《還珠格格》在某些地方的收視率達到60%,因為《新聞聯播》是面向全國的,統計的基數太大。
那應該拿什麽數據作為某壹部電視劇收視率的比較標準呢?劉燕南說,業內壹般都是以央視壹套黃金時段所播電視劇的收視率作為比較的標準,或者以某壹部有代表性的、曾經創造過收視神話的電視劇作為衡量標準。
■收視率能衡量電視劇的質量嗎?
劉燕南指出,收視分析中另壹比較常見的現象,是將收視率高低與內容好壞簡單掛鉤。當收視率走高或走低時,便時常可以看到諸如“這是因為節目內容好(或不好)”之類的斷言。壹般來說,收視率與節目內容之間存在相互關系,後者對前者的變化通常具有很明顯的影響作用,但這不是絕對的。劉燕南說,衡量壹個節目或者電視劇的好壞,不能用收視率作為唯壹標準,還應該有滿意度的指標,“如果說收視率衡量的是量的因素,那滿意度衡量的則是質的因素,而且是更重要的因素。”據介紹,有的電視劇收視率很高但滿意度很低,甚至會出現大家都看壹部電視劇但邊看邊罵的現象;有的電視劇收視率可能不是很高,但滿意度很高,比如《雍正王朝》,“以前我們不重視收視率,而現在則走向了另壹個極端:惟收視率馬首是瞻,這兩種情形都不對。”
其次是收視率也有造假現象。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張宏森曾在“2002中國傳播論壇—————中國電視劇傳播學術研討會”上痛斥假收視率的現象。他說自己所在的山東省壹家電視臺有壹個欄目已經停播三個月了,但是收視調查公司根本不知道,依舊提供該欄目的收視率,而且收視率還高達30%。
■央視索福瑞和AC尼爾森提供的收視率為何不壹樣?
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和AC尼爾森公司是中國目前最主要的兩家收視率調查公司。據業內人士分析,在電視收視率市場上,央視—索福瑞占據了全國85%左右的市場份額,AC尼爾森公司占據10%左右,另外兩家比較大的公司是AC尼爾森媒介研究和上海的廣播電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業內人士經常會有這樣的印象,即使是同壹地區同壹時段同壹部電視劇,AC尼爾森和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提供的收視率數據並不相同,有時還相差挺大。比如央視壹套播出的《浪漫的事》,尼爾森的平均收視率是7%,而央視—索福瑞則為6%;又如2000年1月1日到9月23日杭州地區《新聞聯播》的平均收視率,央視—索福瑞提供的數據是22.1%,AC尼爾森為4.6%。究竟哪壹個數據更加準確呢?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對於調查公司來說,這是壹個敏感的話題。壹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主要是因為測量手段不壹樣造成的:日記法和儀器測量法的結果肯定會有差異,應該說儀器測量法更準確壹些,日記法往往是通過事後回憶來填寫的,因此誤差會大壹些,而人員測量儀數據可以精確到1分鐘,這樣得到的收視率就會低很多。此外,由於樣本戶數不同、采用的計算體系不壹樣等,也會造成收視率不壹樣,“壹般來說,雖然數字不壹樣,但趨勢應該是壹致的,否則用戶就會糊塗了。”
■哪些因素影響收視率?
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的畢江燕則分析了影響電視劇收視率的五種因素:①地區因素。《劉老根》在東北的收視率高達22%,在南方卻只有幾個百分點。②季節因素。2002年的12個月中,前五個月平均收視率為3.66%,6月份是電視劇收視的低谷,只有2.82%。暑假收視率有了回升,並達到了全年的最高點3.85%。③時段因素。在收視上表現最好的則是19:00-20:00這個時段,收視率超過了5%,從這裏可以看出,時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電視劇的收視率。④頻道因素。同壹部電視劇在不同頻道播出,它的收視率也不同。比如《橘子紅了》在甘肅壹套(省級頻道)播出時收視率為13.97%,福建電視臺電視劇頻道(有線頻道)播出時收視率為7.37%,中央八套(中央級頻道)播出時收視率為7.29%。⑤播出輪次因素。同樣在武漢地區播出的電視劇《康熙微服私訪記第四部》,2002年10月份在武漢二套播出時收視率9.39%,而在11月份武漢四套播出時收視率不到4%。
■相關鏈接
收視率之現實壹種
根據2002年CSM提供的全國33個城市156個頻道的電視劇報告,在晚間17:00到24:00***播出1564部電視劇,平均收視率為3.57%,其中國內劇為1461部,平均收視率為3.70%。2002年,全國七個地區中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是不同的,華北是《鐵齒銅牙紀曉嵐》,東北是《末路之中國刑偵壹號案》,華東是《射雕英雄傳》,華中是《火鳳凰》,華南是《風雲必勝》,西南是《少林武王》,西北是《浮華背後》。
2004年北京地區各月的收視冠軍(資料提供:央視—索福瑞)1月《天龍八部》11.5%,2月《關中往事》11.8%,3月《林海雪原》20.8%,4月《無鹽女》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