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美日政府給錢喊我都不回去! 跨國車企持續加大在華投資

美日政府給錢喊我都不回去! 跨國車企持續加大在華投資

4月9日,白宮國家經濟會議主席庫德洛再次呼籲,所有在中國的美國公司全部撤離。搬家費,美國政府給予100%直接報銷,包括:廠房、設備、知識產權、基建、裝修等所有費用。

美國宣布100%直接報銷搬遷費後,美國小弟日本也不甘落後,首相安倍就直接下令,將拿出22億美元幫助在華企業回國!

可美日企業們會聽這些政客們的話嗎?《汽車專業網》註意到,在汽車行業情況恰恰相反。

據預測數據顯示,壹些大型車企正打算在未來幾年向中國電動汽車市場投資超過1500億美元。比如大眾汽車、通用汽車和豐田汽車公司都已加入了投資中國的行業。

另外,就連純電動汽車廠商——特斯拉也已在華建廠,並且在美國政府喊話的情況下,特斯拉還在加速在華二期工廠建設,特斯拉上海工廠第二階段的目標是將年產能增加到25萬輛。

此前,商務部發布的《中國汽車貿易高質量發展報告》稱,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的進壹步擴大,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外資管理模式,整車企業合資股比的逐步放開,主要外資品牌汽車企業正在醞釀調整全球市場戰略布局,通過控股現有合資公司或獨資建廠等手段,有望擴大在華生產汽車及出口規模。未來,?外資企業將加速引進先進技術和推進國產化進程,加大在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享出行等領域的投資布局。

美國工廠停工?上汽通用對外出口

《汽車專業網》帶大家看看具體車企今年的行動:就在寶馬公布今年第壹季度銷量數據的同時,華晨寶馬鐵西新工廠也正式動工開建;壹汽-大眾正在就成都分公司EA211發動機產能提升項目展開招標工作,上汽大眾在上海嘉定的動力總成工廠也在進行工程擴建;奧迪在其3月發布的2019年財報中表示,未來幾年內將在華產能將逐步提升到每年70萬輛,國產車型增加到12款。

根據此前通用汽車在華規劃,通用汽車計劃在2016至2020五年間在中國推出至少10款新能源車,並在2021至2023年間將投放中國市場的新能源車型總數增加壹倍。去年,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新園區正式落成,上汽通用電池組裝工廠投入生產,上汽通用融資租賃有限公司開始運營,為未來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4月9日,武漢“解封”的第二天,壹列開往烏茲別克斯坦的貨運列車將從武漢大花嶺火車站出發,載著首批出口烏茲別克斯坦的216臺雪佛蘭探界者,開始它們遠征“壹帶壹路”的旅程。這是上汽通用汽車首次開啟經“壹帶壹路”鐵路對中亞國家的整車出口業務。

尤其是在當下,美國本土受到疫情沖擊,大量美國汽車企業在美國工廠停產,美國車企在華工廠復工復產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日本制造業龍頭豐田汽車加大在華投資與擴產

最為值得壹提的是,日本汽車企業的龍頭與“王牌”豐田汽車4月2日剛與比亞迪合資成立比亞迪豐田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廣汽豐田正在建設投資額為49.9億元的第四生產線,專為新能源車型,年產能20萬輛。壹汽豐田今年以來也有消息傳出,其正在天津籌建壹座年產能2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工廠,預計總投資近85億元,按照天津市的規劃,這壹項目將在2020年年底前取得明顯進展。

根據豐田集團計劃,其2020年全球銷售目標為1077萬輛,與2019年1072萬輛的全球銷量基本持平。不過,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豐田部分在中國、歐洲和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的生產線壹度暫時停工,豐田汽車在日本國內5家工廠***7條生產線在4月3日也宣布暫時停工。

自2月17日起,豐田汽車在華工廠正式復產,豐田汽車是在華日系車企中生產和銷售恢復最迅速的車企,3月銷量達到10.2萬輛,是首個重回10萬輛月銷量的日系汽車品牌。今年第壹季,豐田在華銷量為27.1萬輛,同比下降22.1%,而同期中國車市整體銷量跌幅超過四成,大多數日系車企下滑逾三成。

至今,豐田尚未調整今年在華的銷量目標,並將在中國市場率先按下豐田“EV元年”的按鈕,推出C-HR?、IZOA?EV和LEXUSUX的EV這三款EV。與此同時,豐田加快產業鏈整合,除了在華增資新建電動車生產線,還推進零部件國產化速度,豐田變速器供應商愛信AW株式會社與廣汽乘用車有限公司***同投資的廣汽愛信自動變速器項目在正常推進中。此外,廣汽豐田還計劃?2021?年建成TNGA系列發動機項目,將投入37.3億元人民幣(按當時匯率折合約6.05億美元),其中股東增資20174萬美元。

中國的三大優勢令跨國車企難舍

中國地區復工復產為跨國車企帶來了巨大的福音,在壹定程度上緩解跨國車企在歐美等疫情比較嚴重地區的壓力,成為多家跨國車企的避風港,這些跨國車企沒有理由撤離中國。《汽車專業網》認為,相比中國市場強勁的復蘇態勢和發展潛力,美日政府給的搬遷費真是微不足道。尤其是美國疫情現在是節節攀升,美國車企回流本土能幹啥呢?

除了中國市場潛力外,中國勞動力比歐美日便宜,比東南亞和非洲素質高,這些跨國車企到哪去綜合性價比如此高的勞動力呢?近年來,壹些跨國企業考慮到勞動力成本的原因,將制造業部分搬遷到印度越南之後才發現後悔莫及,整天擔心著銷量問題,輾轉反側之後,最近又希望從東南亞國家轉回到中國,比如日本松下集團和鈴木集團將自己的工廠轉移到了東南亞等地。

前不久,日本媒體對1000多家日本企業,做了市場調查,問他們,在未來壹兩年內,他們在投資意向上,更想往哪個區域投資,結果排名第壹的是中國大陸。

與此同時,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無人能撼動,在中國開壹家工廠,幾乎在國內就能找到所有的零件供應,其他國家絕對做不到這壹點,這也是中國手中最大的底牌!

與此同時,中國有其他國家無可比擬的物流優勢,現在的中國無論是航運還是海運、陸運都非常發達,甚至國內大部分的港口吞吐量,都比世界上其他國家最大的港口還要多!

人力、供應鏈、物流這三大優勢相互結合,即使美日政府給了全部的搬遷費,也不會有企業想要搬離中國,在他們看來,搬遷費都是小問題,最重要的是,他們搬到本土還能不能保持正常生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