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創造了《仙劍奇俠傳》的他,真的毀了仙劍麽

創造了《仙劍奇俠傳》的他,真的毀了仙劍麽

他是中國單機遊戲的拓荒者,是中文遊戲制作界的“教父”,被人稱為“姚仙”。

但他也是這些年國內被黑的最慘的遊戲人,甚至許多人稱他為“仙劍毀滅者”。

他就是“仙劍之父”——姚壯憲。

他的《仙劍奇俠傳》系列,擁有國產遊戲最高的知名度和驚人的銷量。

但是這些年他卻在授權各種劣質遊戲和電視劇,濫用IP;

而他的另壹個代表作《大富翁》系列,也同樣開創了國產強手棋類型遊戲的先河,是最賣座的中文系列遊戲。

但是網遊化的《大富翁》卻敗走麥城,手遊版的《大富翁》更是和騰訊合作,被人口誅筆伐;

而《仙劍客棧》這個有些另類的經營類遊戲,也證明了他不壹樣的才華

但《仙劍客棧》的手遊卻運營不善,已經關服。

多樣化的遊戲與經歷造就了壹個復雜的姚壯憲,讓人霧裏看花。

那麽這個在中國遊戲界舉足輕重的人,到底是怎樣的,這篇文章或許可以幫妳了解的更多。

緣起

故事要從三十多年前說起。

出生於臺灣農村的姚壯憲,從小就不是壹個合群的孩子,相較於和小夥伴們壹起玩,他更加喜歡壹個人找樂子。

回憶起童年,他說:“青蛙,蛤蟆,蝌蚪,蛇,蜻蜓這些遊戲裏的小怪,最早的構想就來自於小時候的那些玩伴。我喜歡自己壹個人倒騰,給自己壹些小小的冒險。”

至於仙俠和武俠的啟蒙,則是靠幼時的漫畫小說的書屋,年幼的他經常蹭書看,看到被老板趕出書屋,各類出名不出名的小說都有涉獵,這為他之後的創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而隨著他進入大學,在接觸到編程之後,他立刻就被吸引了,整天泡在編程的世界裏。

他用五年的時間寫出無數的小遊戲,在和朋友分享的過程中他開始體會到了用戶的需求與心理。

在不斷修改的過程中,他的技術進壹步提升。

初識

19歲的姚壯憲面臨畢業,他也像所有面臨畢業的大學生壹樣迷茫,而他的家人也像所有的父母壹樣,希望他可以找壹個安穩的工作,比如公務員。

直到有壹天,他看到壹本雜誌,名為《軟體之星》,裏面介紹壹家新的軟件公司——大宇。

就在那壹瞬間,他明白了自己要做就是開發遊戲——“除了寫遊戲,我不知道自己還會什麽,我最想做的也是開發遊戲”。

於是有過多年創作經驗的他,寫了壹款射擊類遊戲,懷著忐忑的心情,直接去大宇公司面試。

大宇公司的老板李永進親自面試了他,並且試玩了他寫的遊戲。

試玩之後,李永進認為還不錯,但和公司正在開發的遊戲撞車了,所以讓他再寫壹個。

於是在三個月內,中國單機遊戲史上最賺錢的系列遊戲——《大富翁》,就在臺灣鄉下的壹個年輕的程序員手中誕生了。

破曉

“當時只是想寫什麽遊戲可以賺錢,滿腦子都是錢,錢,錢,於是就起了《大富翁》這個名字。”姚壯憲當年不僅面臨自我價值的實現,經濟壓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壹個方面。

這款遊戲成為了他的敲門磚,預估1000份銷量的情況下,在第壹年就賣出壹萬份,在那個年代,對於壹個個人遊戲,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於是他正式進入了大宇,成立了對整個華人遊戲圈影響深遠的“狂徒創作群”,並開發了《大富翁2》。

《大富翁2》依舊獲得了成功,但是思維跳躍的姚壯憲卻陷入了深思。

他開始不滿足於這種小成本的小制作遊戲,此時的世界範圍內,《最終幻想》以及《勇者鬥惡龍》這類的遊戲已經成為壹種趨勢,他想做壹個大作,壹個RPG大作。

當他提出這個想法的時候,李永進表示,想做那就去做吧,壹年後我再來看。

得到了老板的同意,姚壯憲充滿了幹勁,進入了“白天寫代碼,晚上寫劇本,半夜畫圖”的火力全開模式。

整個遊戲的開始大半年內,只有他壹個人來制作,從故事到編程,從畫圖到模型,全都壹個人包辦,但是他樂此不疲。

不過也正是在這個時候,由於他過於投入工作,疏忽了自己女友,最後導致了分手。

對於這段感情,姚壯憲每次提及就會有些落寞:“在我的遊戲生涯中最大的喜悅就是因為寫遊戲而結識了她,快樂地相戀兩年;最大的失望卻是因為忙於工作而失去了她,至今悔恨不已。”

但也正是這段刻骨卻又遺憾的感情,催生了《仙劍奇俠傳》劇本的誕生。

“《仙劍奇俠傳》的劇本是我第壹次失戀寫出來的,確實融合了自己的情感。”

壹年之後,李永進為《仙劍奇俠傳》的團隊陸續增加了許多人手,音樂,美工等不同專業同事的加入,讓這個團隊的速度變得快了起來。

1994年,臺北遊戲展,《仙劍奇俠傳》放出demo,眾人驚艷。

1995年,《仙劍奇俠傳》正式發布,壹炮而紅,兩岸三地銷量達到恐怖的100萬份,這個數在在那個年代的中國市場,不可想象。

要知道在盜版嚴重的中國,100萬份正版就意味著2000萬份盜版,恐怖的影響力導致幾年以後成立的天涯論壇中誕生了壹個經久不衰的話題。

林月如和趙靈兒之爭。

這話題也成為了經典的“天涯四大話題”之壹,持續十數年,幾十萬人為之爭論不休,引發了話題性的熱點。

所有的壹切都表明,他成功了。

觸礁

有了壹鳴驚人的《仙劍奇俠傳壹》,《仙劍奇俠傳二》開發迫在眉睫,但是項目立下,進程卻擱置了。

因為內部出了分歧。

當年“狂徒創作組”內,除了姚壯憲,還有壹個主創人員——謝崇輝,他同時也是《仙劍奇俠傳壹》的主策劃。

他和姚壯憲的觀點出現分歧。

關於《仙劍二》,姚壯憲認為應該另起壹個故事,而謝崇輝則認為應該續寫《仙劍壹》,於是“狂徒”的分裂,項目無法進行。

無奈之下姚壯憲就帶著張毅君——也就是《仙劍奇俠傳三》以及之後的主創,來到了北京,開拓大陸市場。

但沒過多久,謝崇輝帶領的“狂徒”集體離職,《仙劍奇俠傳二》項目再壹次被擱置。

萬般無奈之下,姚壯憲只能回到了臺灣,將開發了壹半的《仙劍奇俠傳二》制作完成,進行發售。

得益於《仙劍奇俠傳》初代的口碑,《仙劍二》的銷售情況依然火爆,但是玩家們玩完之後的感受則是異常憤怒——這是壹個半成品。

這確實是壹個半成品,還是壹個不符合制作者意誌的半成品。

而隨著買的人越來越多,大家對這個遊戲的意見聲也越來越大,《仙劍二》也成為了這個系列口碑最差的壹作。

壹時之間口誅筆伐,姚壯憲走到了絕境。

涅槃

65萬美金,這是大宇給《仙劍三》項目的啟動資金,而做壹個這個級別的大作,這些資金遠遠不夠,但是大宇對遠在大陸的新公司並沒有信心。

不過姚壯憲的背後沒有退路——如果《仙劍三》再次失敗,《仙劍奇俠傳》這個名字就再也不會有號召力,所以只能成功。

幾個月後,《仙劍三》發售,大賣,遊戲的典藏版甚至被人炒到14000元壹套;壹年後,《仙劍奇俠傳三外傳:問情篇》發售,雖然不及《仙劍三》的銷量,但是相對於成本而言,也能算的上壹次不錯的成績。

這個時候全國的仙劍粉絲都明白,《仙劍》回來了,姚仙回來了。

可又有多少人知道,《仙劍三》的劇本本來是為《仙劍二》準備的,如果沒有那壹次爭執,仙劍又怎麽會有那麽多的波折,十年被耽誤的真是可惜啊。

但是此時的姚壯憲早已不再是那個青澀的少年,他沒有沈浸在成功的榮耀中,也沒有時間去惋惜,而是立刻謀求《仙劍》新的表現形式。

他選擇了電視劇。

《仙劍奇俠傳》改變的電視劇,在那個並不遙遠的年代,引爆了收視熱潮,也開啟了中國遊戲改編電視劇的風潮。

壹時之間,李逍遙,趙靈兒,靈月如成了家喻戶曉的名字,也將胡歌,劉亦菲,安以軒等壹眾年輕演 員變得炙手可熱。

甚至還有“無胡歌不仙劍”的說法。

而要知道當時的胡歌,只是壹個大二的學生,正是姚壯憲在蜀山派的群眾演員中相中了他,將他作為主演,才有了這樣壹個形神兼備的“逍遙哥哥”。

所以說姚仙既是千裏馬,也是伯樂。

而這點不僅體現在電視劇的選角,更是體現在遊戲制作中。

在三年之後,在張毅君的帶領下,《仙劍奇俠傳四》橫空出世,震撼國內遊戲圈。

壹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這也成為了《仙劍奇俠傳壹》之後,仙劍IP下最成功的壹作。

遊戲最後的定格畫面讓無數人感動而回味,遊戲中小水滴的彩蛋也讓我們看到了他們創作的艱難與困苦。

工長即“弓長”,也就是張毅君

而張毅君正是在六年前,就被姚壯憲看中,全權負責《仙劍》系列,這是姚壯憲對他的信任;多年以後,他用《仙劍三》《仙劍四》等作品證明了自己,這是他給姚仙的答卷。

千裏馬與伯樂的故事,無論何時都讓人心馳神往。

分離

正在大家還在為《仙劍四》劇情而感動,紛紛猜測這次的銷量之時,上海軟星在2007年宣布解散,主要創作人員全部離職。

壹石激起千層浪。

十年前的壹個夜晚,在上海靜安區的壹家酒吧內,兩個相識多年,壹起奮鬥很久的中年男子邊喝邊聊,風塵仆仆的姚壯憲勸張毅君不要走,張毅君拒絕了,並且和姚壯憲說:離開大宇吧。

姚壯憲沈默了,他知道留不下這個人。

這個他曾經的愛將,就如十年前他的好搭檔謝崇輝壹樣,選擇離開了他,離開了大宇,也離開了仙劍。

而張毅君甚至在離開之後,成立了燭龍工作室,同樣開發國產單機武俠遊戲——《古劍奇譚》,矛頭直指大宇,可見怨氣之深。

姚壯憲依舊沒有說什麽,他選擇自己上前線,扛起了《仙劍奇俠傳五》開發的大旗。

五年時間內,《仙劍奇俠傳五》《仙劍奇俠傳五前傳》《仙劍奇俠傳六》三部仙劍的正統續作陸續出爐,姚壯憲用盡了他全部的力氣。

不過此時中國的玩家們已經見過太多形形色色的大作,更是有網絡遊戲占據著市場上絕大部分份額,幾部仙劍的口碑褒貶不壹。

雖然《仙劍五》有130萬的銷量,其後兩作也都壹百萬上下,但是在這個成本越來越高的時代,這樣的銷量是無法挽回損失的。

壹夜之間,姚壯憲似乎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那個夏天,伏案寫程序只為了做出“能賺錢的遊戲”,開始為賺錢發愁。

只是這壹次,他從青澀的程序員,變成了決定壹幫人飯碗的總經理。

堅守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妳且看他。

走投無路的姚壯憲明白,想要堅持做下去,就必須去掙錢,而想要掙錢,就必須舍棄壹些什麽,比如說——遊戲前輩的矜持。

而當下遊戲圈最火熱的,莫過於手遊以及IP運營。

恰好,這兩件事情《仙劍奇俠傳》都有資格涉足。

於是我們看到了電視劇《雲之凡》,也看到了仙劍授權的各種手遊。

他說:“現在是中國單機的青銅時代,不會更好,也不會更差,當下的環境裏想要靠賣遊戲賺到錢是不太現實的,只能用授權來填補損失。”

但是玩家們是理想主義的,他們看到了不能達到心理預期的電視劇,看到了各種需要氪金的手遊,玩家們的信仰崩塌了。

“姚壯憲?我看是姚撞騙!”

這位曾經的“姚仙”名聲壹落千丈,而《仙劍奇俠傳六》的優化問題更是火上澆油,雖然很快就修復了優化的問題,但是《泰坦隕落六》的調侃,很可能會伴隨他的壹生。

不過處於風暴之眼的姚壯憲卻並未理會這些,在解決了《仙劍六》的優化問題之後,他迅速投身到接下來的工作中。

他要忙《仙劍》新的手遊,仙劍前四部作品的重置版,以及《仙劍奇俠傳四》電視劇的相關工作。

這些都是為他的《仙劍奇俠傳七》積累資本。

十多年前,《大富翁五》和《仙劍奇俠傳二》由於遊戲品質不好,被人口誅筆伐。

姚壯憲選擇背水壹戰,用《大富翁六》和《仙劍奇俠傳三》證明了實力,也為自己正名。

十多年後,即將五十歲的姚壯憲又壹次站在了風口浪尖,他還是如當年壹樣沈默和堅定,並沒有因為世人的謗譽而影響自己的目標。

他並不是壹個完美的人,濫用IP已經“售賣情懷”的標簽誰都去不掉;但是他又是壹個很純粹的人,追求他的夢想的想法非常純粹。

有人問他:姚仙妳從中國單機的拓荒者和先驅變成了中國單機市場僅剩不多的守望者,沒想過放棄麽?

他說:“並不是我刻意想要成為守望者,只是其他人都跑了而已,我不能跑,不然就是對仙劍粉絲的不負責任,我要堅持做下去。”

初心

1994年,25歲的姚壯憲帶著《仙劍奇俠傳》的demo亮相臺北遊戲展,驚艷世人。

然後他將遊戲的結局定為了悲劇。

因為他當時有這樣的人生態度:“人生有苦有樂,是壹個循環,我不是壹個完全樂觀的人,但是在任何困境下能保持壹種希望。”

他曾經說過:“壹個遊戲有悲有喜,但也有缺憾,接近真實生活,這壹反過去遊戲故事裏的童話色彩,過去沒有人敢做壹個很貼近現實,告訴大家,人生就是這樣,那我就來做壹個吧。”

那時候的他,年少輕狂,意氣奮發,敢為天下先。

23年之後,經歷了無數沈浮與風雨的姚壯憲依然擡頭望向遠方,心中仍然“保持著壹種希望”。

這些年的經歷正是他多年前感悟的投射,仿佛宿命輪回。

但這時的他卻在所有人退卻時,如壹個楔子釘在中國的單機圈中,未改其誌。

時光會改變所有人的外貌和年齡,卻改變不了壹些人堅定的信念。

不論妳認為他是“姚仙”還是“姚撞騙”,這個執著的遊戲制作人曾為我們帶來無數的感動與歡笑,他至少是值得我們尊敬的。

而且我相信,這位本想成為遊戲圈中的“金庸”或者“瓊瑤”,卻陰差陽錯變成最後守望者的姚壯憲,也會成為國產遊戲再次崛起之時的開拓者。

我不知道兩次成為開拓者,是怎樣的壹個心境。

但是我知道——堅持二字,知易行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