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大運河申遺大運河申遺成功的原因

大運河申遺大運河申遺成功的原因

1、簡要闡述大運河申請世界遺產的理由2、中國大運河哪壹年申遺成功3、大運河申遺的意義簡要闡述大運河申請世界遺產的理由

大運河申遺的理由大運河申遺

1、大運河是隋朝隋煬帝下令建造大運河申遺,是中華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結晶,與長城同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兩大工程,在其建造成後的很長時間內,對南北文化,南北經濟發展起到大運河申遺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2、對南北文化,經濟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形成有多種文化元素的中國文化,對日後中國經濟重心的南移起到推動作用,作為南水北調的東線方案為大運河申遺我國經濟發展、國家統壹、社會進步和南北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擴展資料

大運河文化,上承春秋周敬王三十四年,下至清宣統末年,續以當代公元兩千之初。大運河是流動的文化,以物態文化創造出的流動的歷史。

因此大運河文化史——時間至少有2400多年,比中國的封建王朝還要長,跨越了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社會主義社會等四種社會形態。

而長城則是凝固的歷史。“大運河和長城在遺產名錄上應該是姊妹篇”劉楓說;“如果將京杭大運河的歷史價值、文化內涵和對中國歷史發展的貢獻相加,在某種程度上說可以與長城媲美。”權威專家鄭孝燮和羅哲文說。

大運河與萬裏長城,被列為世界最宏偉的四大古代工程之壹,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和壹大批水利專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偉大創造。

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流程最長的人工運河,開鑿於春秋——吳王夫差開鑿的從江都(今揚州)到末口(今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溝,完成於隋,繁榮於唐宋,取直於元,疏通於明清,距今已2400多年的歷史。

清中葉後,南北海運興起,津浦鐵路通車,加之黃河遷徙後,山東境內水源不足,河道淤淺,南北斷航,大運河作用逐漸縮小。

百度百科-大運河文化

百度百科-中國政府網-三城市爭相牽頭中國大運河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工作

中國大運河哪壹年申遺成功

2014年。

中國大運河由隋唐宋時期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元明清時期以北京、杭州為起始的京杭大運河。

從寧波入海與海上絲綢之路相連的浙東運河三條河流組成,涉及沿線8個省市27座城市的27段河道和58個遺產點,河道總長1011公裏。

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時間較早、規模最大、線路最長、延續時間最久的運河,被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委員會在《國際運河古跡名錄》中列為最具影響力的水道12。

中國大運河由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運河三大部分十段河道組成3,全長2700千米(含遺產河道1011千米),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縱貫在中國最富饒的華北大平原與江南水鄉上。

自北向南通達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自清末改漕運為海運後,大運河地位衰落。

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在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擴展資料:

2014年06月22日,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大運河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申報的系列遺產分別選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遺產點,包括河道遺產27段,總長度1011公裏,相關遺產***計58處遺產。

遺產類型包括閘、堤、壩、橋、水城門、纖道、碼頭、險工等運河水工遺存,以及倉窖、衙署、驛站、行宮、會館、鈔關等大運河的配套設施和管理設施,和壹部分與大運河文化意義密切相關的古建築、歷史文化街區等。

這些遺產分布在2個直轄市、6個省、25個地級市,遺產區總面積為20819公頃,緩沖區總面積為54263公頃。

百度百科——大運河

大運河申遺的意義

1、“中國大運河是世界建造時間最早、使用最久、空間跨度最大”的人工運河已是世界***識。

2、“未申遺前,大運河是中國的遺產,申遺成功後,大運河就是在中國的世界遺產。”中國大運河的價值提升。

3、申遺世界遺產對未來具有深遠影響:

壹是,增強國民對大運河歷史文化的保護意識和責任感;

二是,推動促進沿岸各城市大運河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

三是,對其水利

、航運的現實價值將能更充分的利用、開發等。

4、更實質的意義在於:保護、合理利用、開發中國大運河,讓後人在享受大運河文化遺存中感受祖國歷史文化的魅力。

5、運河申遺成功,告誡國人和政府領導不可為經濟利益而破壞運河文化遺產。申遺也將對各地的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帶來全新的觀念、思想,認識到未來應如何更好保護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