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硬盤為什麽有壽命
問題二:SSD固態硬盤壽命問題 SSD完全不用擔心壽命問題,SSD和機械硬盤的原理不壹樣,機械硬盤比如妳系統裝在C盤,C盤在磁盤的最外圈,所有它會壹直在最外圈讀和寫。SSD的主控會讓SSD平均寫入,就是永遠優先寫在使用次數少的存儲空間上,就是說就算妳拿壹個文件反復在SSD上復制刪除,其實他每次寫入的空間是不壹樣的,所以SSD的理論上更確切的應該說SSD可以寫入容量X1萬。拿主流64G的算,理論上就是60GX10000=60萬G,實際應用算它打對折30萬G。每天寫入200G的話可以用4年多,但是能用200G嗎?所有不用擔心壽命問題,SSD的換掉肯定是被淘汰或壞掉的,絕對不會是寫完的。
SSD好壞很難說,基本用價格和品牌衡量吧,現在價格64G的在800以上的為好,再低就有問題了。因特爾,美光,海盜船,芝奇,金士頓什麽的都可以。
不知道能不能幫到妳。順便鄙視下那些“黑”客,出SATA黑SATA,RAID民用化了,就黑RAID,現在開始流行SSD了,就黑SSD……做人這樣不累啊,科技更新換代是很正常的,嘴再硬妳能壹輩子用IDE的?
問題三:為啥SSD固態硬盤有壽命 日常使用基本上很難將SSD的壽命耗盡,但既然用上了SSD,盡量少用BT和迅雷。內存大的話,可以在內存中劃分壹個RAMDISK,把虛擬內存放到RAMDISK裏。
實際上SSD的壽命比想象中要長很多,比如壹塊120GB的硬盤(系統識別容量為111.76GB),可擦寫次數為1000次,那麽經過算法優化,最高可以寫入111.76*1000GB數據。而且即使擦寫壽命到期,也只不過這個硬盤變成了只讀存儲器而已,數據並不會丟失。
如果妳每天計算機消耗50GB數據,那麽撐6年基本沒什麽大問題。
而且有研究結果表明,壹些1000次擦寫次數的SSD在擦寫壽命到期後仍然可以繼續寫入數據,而且數量可觀,只不過這部分數據,廠商不會給妳承諾而已。
問題四:SSD固態硬盤壽命的問題 840 PRO 是MLC的芯片 壽命大概是3000-10000次
按照最低標準3000次計算的話 那就那最低可承受的數據量為256x3000= 768000GB 也就是750TB
三星的優化還算不錯 最起碼 也能弄個五六千次把
下載 可不像妳以為的 我下載了3G 那硬盤就只是讀寫了3G 可不是啊
固態硬盤的芯片是分等級的 排除廠家水品的影響
最好的SLC 的壽命是 約10萬次
中檔的MLC 是3千~1萬
低端的TCL 是5百~1千 840EVO 用的就是這種芯片
問題五:固態硬盤壽命在使用上有多長時間 品質合格的固態硬盤的壽命,取決於寫入量。
1、MLC閃存的,寫入量是3000次P/E。比如128G的,壹般有200T左右的寫入量。壹般家庭使用,用20年問題不大。
2、TLC閃存,寫入量是1000次,是MLC的三分之壹。像三星的850evo,就是75T。
3、SLC閃存。這個極少見,因為太貴。這個可以達到10000次P/E,是MLC的三倍還多。
問題六:固態硬盤壹般壽命多長? 前三位哥們兒的回答有半懂不懂的,有不懂裝懂的,還有裝 13的,裝 B那位妳就無視吧。
第壹,建議分2區C盤50G,剩下D盤,裝完系統針對SSD優化完畢後64位WIN7應該剩下30+的空間,留著不動,對固態盤的速度、壽命、穩定性有百利而無壹害。
第二,現在主流SSD的P\E次數是3000次,如果妳預算1000那麽128G可以買到5000P\E的好盤,也就是說,可以寫入128*5000=640000G的數據,假設每天大量寫入50G,平均寫入放大率為2,也就是每天寫入量100G,那麽使用壽命就是640000/100*365=17.534年,妳還得算算平均每天能不能寫到50G這個量,所以完全不必擔心閃存壽命,所以通常是電腦比SSD先掛,主控比閃存先掛。另外得吐槽壹下,那個哥們兒居然說“註意是 讀寫”,頭壹次聽說讀也能損耗閃存壽命的,SLC還牌子無所謂,現在SLC的消費級SSD只有壹款,而且就只有壹家淘寶店有代購,這哥們兒肯定是穿越來的。
第三,128G的SSD,1000價位推薦浦科特m5pro(註意不是m5s)或者英特爾520,都是5年質保,性能也非常強悍。
機械盤的話推薦西數的黑盤。
問題七:固態硬盤的壽命問題,大家都是怎麽用的 SSD雖然理論上寫入次數是有限的,但是實際上對於壹般人是完全夠用的。以128GB為例,壹般MLC顆粒的固態硬盤擦寫次數在2000次左右,128GB X 2000=256TB,假如每天寫入100GB的數據,可以使用2560天,相當於7年左右,當然除非每天下BT,才會寫入這麽多的數據,所以除非是電路故障或者物理損壞,就正常使用壽命來說不壹定就比機械硬盤短。而且固態硬盤會合理分配寫入的區域,刪除數據重新寫入時,不會壹直在同壹塊局域內寫入數據,會平均分攤給所有區域,保證不會出現個別區域寫入量過大的情況發生。但是機械硬盤就不壹樣了,刪除後再寫入可能就會寫入再同壹位置,所以用了很多年的機械硬盤也是很容易壞的。當然SSD有個缺點就是數據恢復難,所以現在很多人都是系統軟件裝在固態硬盤,數據資料都存在機械硬盤上,這樣既保證了流暢性,也保證數據的安全性。現在主流是MLC顆粒的固態硬盤,但是TLC顆粒的固態硬盤正在迅速普及,因為TLC顆粒成本低,三星固態硬盤基本上都要換成TLC顆粒了,畢竟他是第壹個量產TLC顆粒的。TLC顆粒只有1000次的完全擦寫次數,只有MLC的壹半,所以能買MLC就買MLC。說下幾個牌子,三星,英特爾,東芝,浦科特,閃迪,這些都是國外的大牌,國內的話三金,威剛(臺灣)等等。國內有個牌子叫特科芯,風頭很足,有自己的官方商城,而且全接口固態硬盤都有,Type-C接口都有,還出了個指紋加密的移動固態硬盤,可以關註下。謝謝!
問題八:現在的固態硬盤與機械盤比較,哪個壽命好些 硬盤的壽命是由擦寫次決定的
固態硬盤與機械硬盤比較,擁有以下缺點:
1. 成本高。每單位容量價格是機械硬盤的5~10倍(基於閃存),甚至200~300倍(基於頂RAM)。
2. 容量低。目前固態硬盤最大容量遠低於機械硬盤。固態硬盤的容量仍在迅速增長,據稱IBM已測試過4TB的固態硬盤。
3.
由於不像機械硬盤那樣屏蔽於法拉第籠中,固態硬盤更易受到某些外界因素的不良影響。如斷電(基於DRAM的固態硬盤尤甚)、磁場幹擾、靜電等。4.
寫入壽命有限(基於閃存)。壹般閃存寫入壽命為1萬到10萬次,特制的可達100萬到500萬次,然而整臺計算機壽命期內文件系統的某些部分(如文件分配表)的寫入次數仍將超過這壹極限。特制的文件系統或者固件可以分擔寫入的位置,使固態硬盤的整體壽命達到20年以上。不過壹般用的話ssd還是可以用好幾年的妳也可以買混合硬盤,有幫助請采納
問題九:SSD壽命真的有那麽不堪嗎 看怎麽比了,ssd是擦寫壽命,妳要是把硬盤折騰滿了,又下載又緩存,那肯定壽命短
問題十:壹般固態硬盤的使用壽命是多久 樓上這個 推薦答案 很不靠譜。 首先,誰會用固態硬盤存電影啊。。。他自己肯定就沒用過。 千萬別這麽計算。
壹般購買固態硬盤的,都是用作系統盤,以及程序,遊戲安裝盤。 這兩個盤的讀寫頻率遠遠高於妳存放電影的盤。。。
如果妳用固態硬盤存放電影的話,太得不償失了。。。大家就是考慮到固態硬盤的讀寫速度快,壹般都是用在頻繁硬盤操作的部位,比如系統盤,或者單獨的硬盤虛擬內存中。 玩遊戲的壹般都是把遊戲地圖或者整個遊戲都裝在固態硬盤中。這才是試用固態硬盤的優勢。
我看現在MLC的固態硬盤,應該用個5年左右不成問題。否則,他們也不會被商業生產出來。總之在妳淘汰這套系統之前,應該是比較靠譜的。 不過現在固態硬盤也就前幾年才興起的。目前都沒有到壽終正寢的時期,所以,到底會出現什麽狀況,大家都不太清楚。。。是頻繁丟文件報錯呢,還是校驗時間過長而影響性能呢。現在都不確定。。。
油鍋有錢的話,可以嘗嘗鮮。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