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化纖面料有哪些?

化纖面料有哪些?

壹、化學纖維

用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物質為原料制成的纖維。常見的紡織品,如粘膠布、滌綸卡其、錦綸絲襪、腈綸毛線以及丙綸地毯等,都是用化學纖維制成的。

根據原料來源的不同,化學纖維可以分為:人造纖維,以天然高分子物質(如纖維素等)為原料,有粘膠纖維等;合成纖維,以合成高分子物為原料,有滌綸等;無機纖維,以無機物為原料,有玻璃纖維等。

二、人造纖維

中國不僅是飼蠶制絲的發源地,從歷史記載看也是人工制造纖維最早的國家。人造纖維的主要品種有:

1、粘膠纖維,1848年J.默塞發現棉纖維素被濃堿液浸漬後,化學反應靈敏性增加。此後英國人C.克羅斯和E.貝文用二硫化碳與堿纖維作用獲得溶解性纖維素黃酸酯,從而制得粘膠纖維。

2、硝酸酯纖維,又稱硝酸人造絲。1855年,英國人將纖維素硝化後溶解成膠液並擠壓成絲。1884年,脫硝方法研究成功,硝酸法制造人造絲正式投產。

3、醋酯纖維,將棉短絨在以冰醋酸為主的試劑中醋化形成纖維素醋酸酯,溶解在三氯甲烷的漿液中,經過紡絲獲得三醋酯纖維。如將纖維素醋酸酯局部皂化,則獲得溶於丙酮的纖維素醋酸酯,紡絲後所得纖維稱二醋酯纖維。

4、銅銨纖維,采用氫氧化四氨銅溶液作溶劑,將棉短絨溶解成漿液紡絲制得的人造絲。絲質精細優美,但成本較高。

5、人造蛋白質纖維,英國人最早研究從動物膠中提取蛋白制造人造蛋白纖維。1935年意大利有人試驗從牛乳中提取乳酪素,制成人造羊毛。此後,壹些國家相繼以大豆蛋白、花生蛋白制取人造纖維獲得成功。由於這類纖維的實用性能和制造成本存在問題,產量極少。

三、合成纖維

普通合成纖維20世紀30年代中期合成纖維開始興起。聚氯乙烯纖維是最早的合成纖維(見含氯纖維)。以乙炔和鹽酸合成氯乙烯,然後經過聚合、紡絲制成纖維。德國最早的產品稱配采烏(PCU)。

纖維的斷裂強度和延伸度近似於棉,幹態和濕態的強度幾乎相等,耐水,抗腐蝕而且不易黴爛,對各種化學藥品的反應很穩定。耐燃燒是聚氯乙烯纖維的壹個突出性質,但在75~80℃時易變形。聚氯乙烯纖維可以用作工業濾布、薄膜、包裝布、航海服以及遊泳衣等。

四、特種纖維

指具有耐腐蝕、耐高溫、難燃、高強度、高模量等壹些特殊性能的新型合成纖維。特種纖維除作為紡織材料外,廣泛用於國防工業、航空航天、交通運輸、醫療衛生、海洋水產和通信等部門。

擴展資料:

舒適性

化纖在發展初期擁有三大優勢:壹是結實耐用;二是易打理,具有抗皺免燙特性;三是可進行工業化大規模生產,而不像天然纖維占用土地,加工費時費力、產量有限。但化纖的這些傳統優勢已“風光”不再。

壹是如今人們穿衣講究舒適性和時尚化,隨著消費觀念改變,化纖的結實耐用變得毫無用處。二是隨著紡織技術的發展,天然纖維經過後整理,壹樣能具有易打理的性能。三是人們已經認識到,石油資源不可再生,依賴石油資源而發展起來的化纖產業總有壹天會面臨“滅頂”之災。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化纖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