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嵩簡介,嚴嵩怎麽死的,嚴嵩書法,嚴嵩最終是被誰殺死的
嚴嵩簡介嚴嵩怎麽死的嚴嵩書法嚴嵩最終是被誰殺死的
嚴嵩簡介
嚴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號勉庵,是個江西人。嚴嵩是明朝嘉靖年間著名的權臣,因為把持朝政達二十年,期間犯下鏟除異己、結黨營私、貪汙賣官、敗壞朝政等罪行,所以後世壹般認為他是壹位奸臣。除此之外,嚴嵩在書法、詩詞等領域也極有造詣。
嚴嵩畫像
嚴嵩在25歲的時候高中了進士,可惜後來患上大病,退官回家養病了整整十年。復官後的十幾年,嚴嵩壹直在翰林院任職。之後通過討好自己的同鄉、深得嘉靖皇帝明世宗寵信的禮部尚書夏言,在1532年升為了南京的禮部尚書,四年後入京任職,沒幾年就成為內閣大學士。
世宗沈迷道教,夏言時常反對而嚴嵩壹味討好皇帝,因此在世宗眼中,嚴嵩開始比夏言更為重要更遭他喜歡。等到嚴嵩羽翼漸豐,他就開始攻擊迫害夏言,經過幾年的努力,夏言先是被罷官後又被斬首,嚴嵩也因此成為內閣首輔。
之後,雖然也有壹些大臣不滿嚴嵩專權,出面上疏列數他的罪行,希望世宗將其處死,可惜這些異己都反而被嚴嵩鏟除,所以當時嚴嵩在朝中沒有壹個可以跟他敵對的大臣。因此嚴嵩從此專權二十載,為所欲為。而他的兒子嚴世蕃,也借著老子的光,不必科舉就入朝為官,父子倆權傾朝野。
最後,世宗也慢慢對嚴嵩父子產生厭惡。恰好世宗身邊的壹個道士通過扶乩說嚴嵩是奸臣,因此,嚴嵩被罷官抄家,兒子被殺頭,自己在外流浪了兩年後病死。
嚴嵩書法
嚴嵩從小勤奮好學,為官後也壹直筆耕不輟,所以他也練就了壹手好書法。嚴嵩的書法不僅在當時明朝堪稱壹絕,即使是放在中國整個歷史上也算得上是壹位書法大家。與他相似的,歷史上還有蔡京、秦檜這兩位,這表明傳統“字如其人”的說法並不壹定。
嚴嵩書法
嚴嵩官居高位又有壹手好書法,自然各地都有不少他的墨寶。但是因為後世對他的定性是奸臣,擁有他墨寶的主人可能害怕走漏風聲從而大難臨頭,所以嚴嵩的書法作品大多已經失蹤,流傳至今的不多。其中,主要可以分為榜書、碑文、印文、卷軸四個大類。
榜文就是指宮殿大門的匾額上的書法作品,這壹類數量不多但應該是嚴嵩書法作品中最為出名的。其中以在北京的最多,比如“至公堂”、“孔綏皇祚”、“太極先林”、“六必居”等。
此外,各地也有不少,比如山海關的“天下第壹關”,山東孔廟的“聖府”。碑文據說只有兩個,其中壹個是杭州西湖 嶽飛 墓旁的“滿江紅”壹詞。印文就是嚴嵩自己的印章。卷軸,據說是嚴嵩生前最多的書法作品,但因為容易毀壞保留下來的反而最少,主要是他的“千字文”。
除了自己喜歡書法,嚴嵩也很喜歡名家的墨寶。據說他的家中書畫作品無數,最後抄家時搜出了許多珍貴的名人字畫。此外,史書記載了他為了搶奪《清明上河圖》而殺害原主人的故事。
嚴嵩是怎麽死的
1562年,嚴嵩被人彈劾,明世宗嘉靖皇帝終於下令,拔出了嚴嵩的所有官職並勒令他回到原籍。沒過幾年,他又被削去官籍貶為庶民,家財也全部被抄,1567年,在貧窮和疾病中去世,落了個淒慘的下場。
嚴嵩剛開始只是被削官而已,世宗並沒有想讓他死,可最後卻再次降罪這才導致了他最後的死亡。而第二次降罪的禍根是在他的兒子嚴世蕃,也就是說他受了兒子的牽連。
當嚴嵩下令被罷官還鄉時,他的兒子和黨羽也被遣送去駐守邊疆。可是沒多久,嚴世蕃壹行就在途中私自逃回了家鄉。之後,嚴世蕃以及黨羽羅龍紋等人,網羅江洋大盜等亡命之徒,在鄉裏橫行霸道,為非作歹。
也是因此,又有人來上書彈劾嚴世蕃,而狀告的主要兩條罪行是作亂和通倭,而這兩條正是世宗嘉靖最為討厭的,所以才換來了嚴世蕃的殺頭,甚至牽連了父親嚴嵩。原來,嚴世蕃的黨羽羅龍文,本身就是倭寇的親戚,兩人的親密交往也就自然而然成了那些仇視嚴嵩壹家的人的把柄,甚至多了壹個意圖作亂的罪名。
嚴嵩被削籍抄家後,可謂無家可歸窮困潦倒,加上年事已高身染重病也是常事。因此,壹直茍活在他人墓地裏的嚴嵩在1567年病死,享年87歲。據說,他在彌留之際寫下了“平生報國惟忠赤,身死從人說是非”兩句。死後,嚴嵩不經沒有棺木下葬,而且沒有壹個人敢去吊唁,直到萬歷年間才得以安葬。
嚴嵩是哪裏人
嚴嵩是江西新余市分宜縣介橋村人,所以他的號裏有壹個就是“分宜”。因為是嚴嵩的故裏,那裏也壹直在以嚴嵩作為自己發展旅遊業的文化名片,保留了許多嚴嵩的遺跡和文物。據說現在,村裏還有許多與嚴嵩同族的嚴姓後裔。
嚴嵩故裏
嚴嵩壹生在世87年,其中25歲高中舉人前壹直居住於家鄉,而之後不久他因為患上大病而退官回到原籍整整十年,以及最後他倒臺後死前也是被送回家鄉。因此,嚴嵩壹生有接近40年的時間是生活在家鄉的,因此,他給家鄉留下了許多文物和遺跡。
據說在巖松的家鄉,和他有關的歷史遺存,有數百件之多。比如他的故裏有幾十棟明清時期的古祠,有嚴嵩的真假墓地,有嚴嵩的家廟等,同時也流傳了不少有關的傳說。比如,介橋村原來叫介溪村,因為當地有壹泉水自西向東流淌,形成了壹個池塘,被稱為介塘。嚴嵩的父親在當地捐資修建了壹座石橋,嚴嵩後來把它稱為介橋,於是該村就改名為介橋村。
擅長詩詞的嚴嵩,據說壹生寫了1300多首詩詞作品,其中描寫贊頌江西省名山名勝的詩詞就有200多篇。比起他的詩詞,嚴嵩更為留名青史的是他的書法。就跟詩人喜歡在旅遊時寫首詩來抒發感慨壹樣,擅長書法的文人大多也喜歡在名勝古跡留下自己的墨寶,此外也有許多人願意來求他的墨寶。所以在嚴嵩的家鄉,他的書法作品有不少。
現在發現的嚴嵩的文物不多,兩方私印,壹張卷軸,壹件禦賜的皇袍,兩件象牙朝笏等。
嚴嵩父子
嚴嵩因為壹生忠於自己的妻子,沒取小妾,所以子嗣不多,據記載,只有兩個女兒和壹個兒子嚴世蕃。因為是獨子,嚴世蕃從小深受嚴嵩寵愛,他也壹直仗勢欺人胡作非為,最後嚴嵩淒慘的下場也可以說某些程度上是受到了兒子的牽連。
據說,嚴世蕃長得短小矮胖,和瘦瘦高高的父親嚴嵩很不相同。不過他在智力方面很好地繼承了嚴嵩,所以從小聰明機靈,長大後通曉時務,很回揣測他人的心意,甚至被稱為是嘉靖時期第壹鬼才。嚴世蕃沒有通過科舉入朝為官,而是借了嚴嵩的恩蔭,先在國子監讀書後來直接做官,在嚴嵩的扶持提拔下,壹路高升。
後來因為嚴嵩官居高位,任內閣首輔,但年事已高又要時常伺候在皇帝身邊,於是他就慢慢把政務工作交付給兒子嚴世蕃來接手。而他寫的公文票擬十分迎合嘉靖皇帝的心意。此外,據說嚴嵩被皇帝贊賞的許多青詞,也是出自嚴世蕃之手。由此可見嚴世蕃的聰明,因此在當時父子倆被稱為“大小丞相”。
父子倆權傾朝野後,愈發肆無忌憚,嚴世蕃更是驕奢淫逸,無惡不作。嚴世蕃通過賣官鬻爵等方式大肆搜刮錢財,多到富可敵國,他把金山銀山藏在地窖裏,有次給父親看,嚴嵩就感覺可能大禍臨頭。嚴世蕃的生活更是奢靡,妻妾27個,侍女更是無數,據說《金瓶梅》裏的西門慶就是以他為原型,當時還有關於他的美人盂的故事。
最後,嚴世蕃被彈劾入獄,第二年被斬首,也是因為他,已經被削官的嚴嵩被貶為庶民,抄盡家產。
嚴嵩後人
嚴嵩雖然高壽但因為只有壹個妻子沒有小妾,所以壹生子嗣極少,只有兒子嚴世蕃和兩個女兒。據記載,嚴嵩只有6個孫子和1個孫女,外加兩個恩養孫子。再加上後來嚴嵩倒臺嚴世蕃斬首,他的後人如何成了壹個謎。
嚴嵩故裏
嚴嵩壹家,他的妻子在他倒臺前就以去世,兒子嚴世蕃後來被彈劾入獄時隔壹年就被斬首,自己要再兩年後才因病逝世。至於嚴嵩其他家人的情況正史記載較少,不過史書也沒有嚴嵩被滿門抄斬之類的記載,因此他們存活的可能很大。
據說,嚴嵩倒臺嚴世蕃被斬首的時候,受其牽連他的家人中有27個被下令遣送去戍邊,說是戴罪立功。而等到明朝萬歷年間,張居正開始專政,嚴嵩的政敵徐階等人也已經死的死、倒的倒,因此嚴嵩後人又開始回到了官場。比如嚴嵩的第二個孫子,嚴紹庭據說因為平定倭寇侵擾有功,而被官復原職。而他的兒子嚴雲從後來更是高中武進士,也曾經為朝廷屢立戰功,在明朝滅亡後也沒有入清朝為官,是嚴嵩的後人裏面相對比較顯貴和出名的壹個。
不過,關於嚴嵩的後人的記載基本上也就到嚴雲從為止。因為清朝剛剛建立,漢族對滿族統治的反感還很深,所以反抗不斷。於是,清朝開始大興文字獄,殺害了不少不順從統治的漢族文人士大夫。清廷為了緩和矛盾,就拿明朝來說事,把嚴嵩定性為奸臣加以貶責。至此,嚴嵩的後人的境遇可想而知,大概他們也是那個時候開始過上了隱姓埋名的生活。
嚴嵩後張居正的關系
張居正和嚴嵩都是明朝的宰相,縱觀他們倆人的壹生,也有相同點。雖然嚴嵩被後人稱為奸相,遺臭萬年,但是嚴嵩和張居正在壹定程度上來說,都有相似的經歷。
張居正和嚴嵩都是天才級別的人物,他們倆在青年時期就已經展現出很高的才情,年紀輕輕都已進入官場;第二點就是張居正和嚴嵩在書法和文學造詣方面都有很不錯的成就,張居正的行書寫的很好,詩詞都還不錯,而嚴嵩的書法造詣很高,並且擅長寫青詞。第三點就是,張居正和嚴嵩都有壹位良師益友,張居正的良師益友是徐階,嚴嵩的是夏言。
夏言和嚴嵩是老鄉,夏言很提拔重用嚴嵩,但是嚴嵩卻出賣迫害了夏言,最後夏言去世之前,又對徐階進行了拉攏和培養,最後徐階推翻了嚴嵩。張居正做宰相壹方面是自己的鬥爭結果,另壹方面是馮保和高拱在鬥爭中,張居正獲得了利益。
除此之外,倆人的下場都很淒慘。張居正生前死後都很光榮,但是在不久之後,便遭到反對黨派的迫害,明神宗下令對張居正的家進行抄查,還對他的家屬進行流放,最後家中所剩人員寥寥無幾;嚴嵩晚年更是餓死街頭,還遭遇了千古罵名。
但是他倆對政治上的不同追求,又致使他們在歷史上的評價不同。嚴嵩做了宰相之後,利用職位之便大量的斂財貪汙,成為壹位奸臣;而張居正推行萬歷新政,使明朝的統治得以延續60多年,而這壹切都與張居正所做的貢獻是分不開的。
嚴嵩抄家
嚴嵩以及其兒子嚴世蕃在明朝嘉靖年間,總***專權長達20年之久。期間,兩人通過接受賞賜、貪汙受賄、賣官鬻爵、巧取豪奪等途徑,不斷斂財導致富可敵國的地步,所以嚴世蕃才敢口出狂言說朝廷沒他富。最後,兩人倒臺被抄家,錢財壹半充邊餉,壹半入內庫。
《天水冰山錄》
貪官錢多又來路不明,因此他們大多喜歡藏錢。不過據說嚴嵩和他兒子嚴世蕃對藏錢有不同的喜好。嚴嵩比較低調,把成堆的金銀錠、金銀條都回爐再造,變成鍋碗瓢盆等日用品。和父親不同,嚴世蕃就奢華得多,他很享受金山銀山圍繞的感覺,所以就在家挖了十幾個地窖來放金銀珠寶。
嚴嵩倒臺後不久,嚴世蕃被人彈劾而下獄,第二年結案後斬首,嚴嵩也因此被削籍,同時兩人的家產全部被抄。據說,當時為了抄家把他的家產列成壹份清單,因為數量實在龐大,記錄的字數越來越多,最後總計六萬多字,變成了壹本書。書名叫《天水冰山錄》,取的是“太陽壹出冰山落”的意思。
據《天水冰山錄》記載,嚴嵩抄家時總查出了黃金壹萬多兩,白銀兩百多萬兩,以及幾千件金銀珠寶首飾等。就嚴嵩的金銀而言,和他之前的大太監劉瑾抄家時搜出的黃金250萬兩、白銀5000萬兩相比,的確小巫見大巫了,甚至還不如他的壹些手下。
但和沒文化俗氣的太監不同,嚴嵩本身很有文學造詣,所以自然就很喜歡附庸風雅,他常常拿錢來換各種書畫、典籍等物件。嚴嵩收藏的自然都是上乘的書畫,罕見的孤本,這些文物的價值就不是壹般金銀可以相比。
嚴嵩是奸臣嗎
判斷壹個人是忠臣還是奸臣,壹般從他的功績和品德兩方面進行分析,兩者相加,功大於過,善大於惡,那就是忠臣,反之則為奸臣。而從嚴嵩的生平來看,他在這兩方面都稱不上好,所以是壹個奸臣。
嚴嵩壹生為官大約40年,其中二十多年官居高位,甚至身為內閣首輔等同丞相,專權壹時。加上明世宗嘉靖皇帝對他十分信任,嚴嵩原本是可以大展宏圖,做出壹番事業來改變當時朝政的混亂、官場的腐敗等問題。但是就已知的史料來看,他並沒有做出什麽功績,既沒有勸阻皇帝專心朝政,反而鼓勵縱容他沈迷道教。嚴嵩壹生做出了不少危害社稷的事情,比如,嚴嵩陷害了不少忠良,比如提拔他的夏言、彈劾他的楊繼盛等人;比如,賣官鬻爵,瘋狂斂財;比如,縱容兒子和手下為非作歹等。
就嚴嵩的個人道德而言,後世存在壹定的爭議,畢竟人性復雜。從之前舉例的惡行來看,嚴嵩的品德應該用敗壞來形容。但是,嚴嵩也有不少亮點:比如勤奮好學,壹生筆耕不輟;比如,壹生只有壹個妻子沒有小妾並壹直忠誠於她;比如,熱心鄉裏,為家鄉修建了不少橋和路。
不論嚴嵩的個人道德是否惡劣,至少稱不上美好,而他又毫無功績反而惡貫滿盈,無論如何都只能稱之為壹個奸臣。與他相反,張居正,雖然專權貪汙個人品德不佳,但改革政治功在社稷,所以總的來說是壹忠臣。
嚴嵩壞名聲是怎麽得來的
嚴嵩被《明史》列為明朝六大奸臣之壹,後世流傳的故事、改編的戲劇和電影裏,他也壹直是以奸臣的形象示人。但其實,嚴嵩有不少評價是錯誤的,而且也有許多優點。那麽嚴嵩如此惡劣遺臭萬年的名聲是怎麽得來的呢?
首先,來自他權力鬥爭的對手。嚴嵩專權二十年,鏟除了不少異己,也樹立了許多政敵,比如徐階。徐階不僅是嚴嵩倒臺的幕後推手,據說也是讓他兒子嚴世蕃罪名成立而被斬首的策劃者。而他想要鬥倒嚴嵩,謀取更大的權力,就必須潑臟水。所以他們對嚴嵩的指責和批評,往往是有誇張和誣陷的地方。
其次,來自文人的指責和辱罵。文人需要贏得名聲謀取官位,除了自己寫出壹首好詩、好文章之外,還有壹個方式就是批評惡人來樹立自己正義的形象,而嚴嵩是壹個不錯的對象。兒子啊眾多罵嚴嵩的文人裏,罵得最兇的是王世貞,他為嚴嵩寫的傳記裏對他極盡指責,此外據說以嚴嵩兒子嚴世蕃為原型的小說《金瓶梅》也是出自他手。
然後,來自清朝朝廷的貶低。清朝剛建立,漢族對滿族統治的反感還很深。清廷為了使漢族文人士大夫服從統治,壹方面大興文字獄,另壹方面就是尋求與他們的相似處。為了減輕抵觸,清廷就拿明朝來說事,把嚴嵩定性為奸臣加以貶責。
最後,來自百姓的不知情。嚴嵩的故事和小說在民間各種流傳,然後又被改編成戲文搬上舞臺,不明2真相的百姓聽著故事看著戲劇,裏面嚴嵩奸臣形象也慢慢就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