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山東德州特產有什麽

山東德州特產有什麽

德州扒雞、德州壹中火腿、德州西瓜、樂陵小棗、寧津景泰藍、古貝春酒、禹王亭特釀等都是德州特產。

德州扒雞,為五香脫骨扒雞的俗稱,是山東省德州市特產之壹。其口味鮮鹹香嫩,造型別致美觀,肉嫩骨酥,壹抖之下骨脫肉爛,故名脫骨扒雞。它集中華傳統名吃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博采百家之精華,嚴謹的制作方法,獨特的佐料配方開發研制而成。其外型完整美觀,色澤金黃透紅,肉質松,軟適口,具有健胃、補腎、助消化等功能。

德州扒雞制作源於明代,創於清朝,傳於民國,盛於當今,如今已是馳名中外,家喻戶曉,深受世界各國消費者的喜愛。“德州扒雞”在燒雞的基礎上,借鑒了扒肘子、扒牛肉的烹制方法。

德州壹中火腿因由德州市壹中食品廠生產而得名,是經高溫蒸煮,真空包裝的肉制品,是與德州扒雞、樂陵金絲小棗齊名的德州名吃。

德州西瓜素以個大、皮薄、果肉細嫩、甘美爽口而聞名全國。主要產地為德州市和平原、武城、陵縣三縣的部分鄉鎮。聞名海內的德州西瓜,其實已有1000多年的種植歷史,文字記載有300余年的歷史。

樂陵小棗,亦稱金絲小棗。樂陵地區地處黃河下遊華北平原,是棗的原產地之壹。其栽培歷史,始於商周,興於魏晉,盛於明清,距今已有3000多年。北魏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中記載:“青州有樂氏棗,豐肌細核,膏多肥美,為天下第壹。父老相傳雲,樂毅破齊時,從燕賫來所種也”。(當時樂陵屬青州郡)距今已有2200余年。

觀、東陵縣城東北有壹株“老壽星”棗樹,傳說隋末農民起義軍羅成曾在此樹下拴馬歇息,清乾隆《樂陵縣誌》記載:明萬歷十九年,樂陵知縣王登庸“教民樹藝,對民種棗,有過者課種棗,以贖愆,故邑多棗。”清代的樂陵即被譽為“鬥地打石糧,”“壹年頂三秋”的風水寶地。詩人吳泰龐詩中寫道:“六月荷花連水碧,千家小棗射紅雲”。十分形象地描述了當時樂陵棗樹栽培的盛況和金秋季節成熟的棗樹掛滿枝頭的豐收景象。

寧津縣王布諫琺瑯廠建廠於1978年,其景泰藍制作工藝系由北京傳入。景泰藍是壹種金屬工藝與琺瑯工藝的復合工藝品,也稱“銅胎掐絲琺瑯”。但是景泰藍以它變化多姿的淳厚造型,精湛典雅的紋飾技巧,金碧交輝的迷人色澤,動人心弦的華美氣韻以及流光溢彩的藝術韻律和獨樹壹幟的民族風格,成為載譽世界文化寶庫中優秀的藝術珍品之壹。

提起“古貝春”,人們都知道是壹種濃香型優質白酒。愛喝的人不少。當地人都喝順了口。七十年代末她壹問世,就很快譽滿中原。山東、河北、河南,乃至京、津等地區,產品所到之處,無不翹指稱贊。當時,是計劃經濟的年代,名優產品供不應求,商貿部門憑票供應。

禹王亭特釀,是禹城市酒廠於1975年研制的壹種濃香型特制大曲酒。其特點為酒質清澈透明、窖香濃郁、醇厚爽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