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萬氏兄弟的成就,及其對中國動漫的深遠影響
萬氏兄弟自幼喜愛繪畫,很早就萌發萬泉河之晨創作中國動畫片的念頭。 萬氏兄弟
經過多次試驗,終於在1925年繪制成功中國第壹部動畫片(廣告片)《舒振東華文打字機》。1926~1940年萬氏兄弟合作完成了《大鬧畫室》、《國人速醒》、《民族痛史》、《龜兔賽跑》、《駱駝獻舞》、《抗戰標語》等多部動畫短片。1940年,完成了中國第壹部長動畫片《鐵扇公主》,極富民族特色。
萬超塵在1951年與他人合作,研制了彩色關節木偶,並於1953年攝制了中國第壹部木偶片《小小英雄》。此後擔任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導演,拍攝了《機智的山羊》和《雕龍記》等。這兩部影片均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萬古蟾1956年開始研究剪紙片,1958年拍攝了中國第壹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此後他又完成了《漁童》、《濟公鬥蟋蟀》、《人參娃娃》、《金色的海螺》等剪紙片,並先後在國內國際獲獎。剪紙片開拓了美術片的新片種。 萬籟鳴於1960年參加《大鬧天宮》的繪畫設計和編導工作,該片富於民族色彩,場面宏大,色彩繽紛,多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
1936年
大萬寫過壹篇《閑話卡通》的文章,立中檢討了這個缺點,並說;“要使中國動畫事業具有無限的生命力,必須在自己民族傳統土壤裏生根。”可惜,他們還未來得及實現自己的藝術改造,全面抗戰的炮聲就打響了。
在萬籟鳴的兒子萬國偉的眼中,萬氏兄弟都是與人為善、不看重功名利祿的人,而父親萬籟鳴更為低調。萬國偉說:“父親對名利淡薄得很,從來沒有對組織提過個人工作生活上的要求。他壹直認為,社會給予他的表揚,遠遠超過了他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的萬籟鳴,平易近人,樂觀豁達,似乎只有高興,沒有牢騷,子女們都以他為榜樣。相對於成年人,萬籟鳴更喜歡和小孩子接觸。每年的“六壹”,他總是特別忙,從少年宮到小學,各種能和小孩子親近的活動他都是來者不拒。或許動畫片是萬籟鳴給自己創造的另壹個兒童世界吧。1949年至1954年,萬籟鳴任職於香港長城影業公司。身在異鄉的他每次聽到《五星紅旗》的旋律時,總是感動得留下眼淚。
大家都知道手冢治蟲是日本的漫畫之神,但是他卻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手冢在青少年的時候,曾經看過萬氏兄弟制作的〈鐵扇公主〉,因為受這部作品的影響而下決心從事動畫片的制作,二十多年前手冢首次訪問中國,特意拜會了壹向崇敬的萬籟明前輩。手冢生前最後的動畫作品就是〈我是孫悟空〉,從這壹點來看,手冢對萬籟明前輩是非常尊敬的。
萬氏兄弟成就是空前的,他們不但是中國動畫事業的奠基人,同事還無意中帶動了日本動漫的發起與發展,可以說是中國動漫的鼻祖!亞洲動漫的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