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菜趣談”
聽美食專家李繼強老師講“楚菜趣談”,談古論今,內容極其豐富,每壹個成語都有著壹段歷史典故,對於我這個歷史文化知之甚少的人來說,聽著都很新鮮,增長了不少知識。這裏我只能表述壹點皮毛,算是我的壹點收獲吧。
壹、從歷史來看,了解了楚文化淵源。
(壹)楚國的鼎盛時期。
楚國三千年前創造輝煌歷史,地域上北到黃河,東達東海上海。公元前306年以後,東至巴蜀,南抵嶺南南越地區均臣服於楚。在吸收、融合創新之中形成了楚國文化,從文化發展軌跡上看,楚包括湖南、四川、安徽,江西,河南,江蘇等地。
(二)楚文化的影響
所謂楚文化就是促進人民生活和發展方式的總和,具有包容、創新、融合的特點。
楚文化璀璨奪目,博大精深,以至於楚史專家借用“恢弘詭異,精彩絕艷”來概括楚文化。季羨林認為“中國古史應當重寫”,緣由就在於“楚文化或者南方文化至少可以同中原文化並駕齊驅。
楚辭的浪漫優雅,青銅器的莊嚴厚重,漆器的神秘艷麗,這些極具標誌性的楚文化遺產早已溶入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也成為了中華文化的標誌。
(三)楚文化的積澱
文化符號:
神龍文化、楚文化、三國文化、儒道佛文化、長江文化、革命文化等。
精神特點:
“篳路藍縷”的創業精神。 讓我知道了我們的祖先熊繹“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創業之路。知道了楚人都是火神祝融的後代。
“撫夷屬夏”的開放精神。
“壹鳴驚人”的創新精神。
“深固難徙”的愛國精神。
“止戈為武”的和合精神。
每壹種精神都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們要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發揚。
二、從飲食上看,了解了飲食文化包含的哲理。
(壹)筷子的哲理:
筷子的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與動物有本質的不同。
筷子壹頭圓壹頭方,代表天圓地方。天圓地方圖,由道家修行者陳摶老祖傳出。天圓地方本質上是《易經》陰陽體系中對天地生成及其運行的解讀,而《易經》為百經之首,國學之源,其思想體系認為萬事萬物都是按照陰陽五行演化而來,因此在古代的各門學科中,都有陰陽五行的思想體系在其中。
筷子是兩根,稱呼卻是壹雙。在餐廳裏呼喚服務生“拿壹雙筷子吧”,那肯定是中國人;如果說“拿兩根筷子吧”,那壹定是外國人。 為什麽明明是兩根筷子,卻叫壹雙筷子呢? 這裏面有太極和陰陽的理念。太極是壹,陰陽是二;壹就是二,二就是壹;壹中含二,合二為壹。這是中國人的哲學,西方人不懂。
筷子在使用的時候,講究配合和協調。壹根動,壹根不動,才能夾得穩。兩根都動,或者兩根都不動,就夾不住。這是中國的陰陽原理。
(二)吃的重要性。
自古民以食為天。“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夫禮之初,始諸飲食”,說的就是禮儀制度和風俗習慣始於飲食活動之源。
“壹肉之恨必泄,壹飯之恩必報”的典故,說明了哪怕是壹次吃,都可以對人的命運產生巨大的影響。
(三)南北差異性
北方的羊面文化,南方的魚米文化。
北方人吃鹹的,南方人吃甜的。
北方人大碗喝酒,南方人小杯酌飲,等等。
中國地域廣闊,在南北跨度大的情況下,各個地方人們的生活飲食習慣也大不相同。
三、從飲食上看,了解了楚菜好吃的味道的成因。
首先是食材要好。其次是有以下五味之味的特點。
1、 糖 :加點糖,起到提鮮的作用。
2、 鹽 :百味之先。加適量鹽,少了什麽味都吃不出來,多了就只有鹹味。
3、 鮮 :適量味精
4、 辣 :無辣不歡。辣椒能施放天然的鎮痛劑,絕大多數人都愛它。
5、 脂 :脂肪的無味之味,滲到內心,有如“登天的感覺”。
老師說了,我們的魚資源豐富,只要能把魚做好,就不得了啦。這裏介紹幾點做魚的小常識: 去掉魚內黑色的衣就可以去掉魚腥;燒魚時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燒,少不了蔥姜糖醋,起鍋時加味精;家中蒸魚壹般15分鐘魚熟而嫰。
楚文化和飲食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還有太多的知識等待我們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