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電子
壹.電子商務的發展勢頭迅猛,對推動經貿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據有關調查機構不完全統計,2002年我國互聯網用戶已迅速增長到5910萬戶,位居全球第二;國內電子交易額在近三年內翻了兩番,2002年底已達1809億元,比2001年底增長66%。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的電子商務呈加速發展之勢,如今已有了堅實的基礎。廣大企業逐步認清信息化是當代市場競爭發展的大勢所趨,制定企業信息化發展戰略就是搶占國際經濟壹體化的制高點,開展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企業投身全球市場競爭的入門證。壹些大中型企業紛紛加快了信息化建設的步伐,不同程度地引入了ERP(企業資源規劃)、SCM(供應鏈管理)、CRM(客戶關系管理)等先進地管理軟件系統,優化了內部管理,提升了企業地敏捷性和競爭力。中石化、中石油、中化、中糧、中國五礦等大型企業都開展了形式不同的電子商務,有效地拓展了業務,普遍提高了商務活動效率,延伸了商務活動範圍,降低了交易成本。中石化物資采購電子商務網站自2000年8月投入運營以來,累計節約采購資金7.4億元,如今網上交易規模已經超過300多億元,呈現出勃勃生機。海爾集團把電子商務作為其實施國際化戰略的重要手段,截至2002年,利用其網絡采購平臺產生的直接效益達15億元之巨。目前,在全國各級政府及經貿等部門的大力推進下,形式多樣的電子商務活動正在大量開展和推廣,各地方的網上招商博覽會、跨國項目洽談會、“不落幕”交易會等層出不窮,具有地方特色的“貿易之橋”、“信息港”等電子商貿網絡體系紛紛建立。“電子銀行”、“電子稅收”、“電子海關”等工程的長足進展,大大提高了“城市智商”。
與此同時,大量的中小企業也踴躍參與電子商務活動,成為電子商務積極的實踐者和推動者。為了更有效地扶持廣大中小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商務部加大了提供公***商務信息服務力度,其政府網站於2002年開發建立了包括《中國貿易指南》、《中國投資指南》和《中國合作指南》等公***商務信息資源數據信息量大,其中的《世界買家數據庫》入庫企業已達33萬家規模,向企業免費提供了包括196個國家和地區的幾十萬家企業資料。據國外權威統計,目前中國商務部網站訪問量排在美國商務部和英國貿工部網站之前。
二、在今年上半年的壹些特殊重大事件影響面前,電子商務的優勢令人們折服。
今年上半年國際國內發生兩件大事:國際上是美國發動了對伊拉克的第二次海灣戰爭;國內是舉國上下抗擊“非典”,這兩件事使得壹些傳統的商務渠道當時受到嚴重影響,而電子商務有效地幫助人們克服了這些特定限制條件下開展商貿活動的困難。今年的第93屆中國廣交會正值“非典”肆虐時期,電子商務驟然成為抵禦“非典”疫情破壞的最有效手段,特別是在確保參展商有相當多的客戶不到現場的情況下,仍然保持了與客戶的溝通,為擴大現場交易和增值服務等方面起到了有力的補充作用。廣交會上,中國對外貿易中心、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和機電商會三家網站的訪問量達5882.6萬點擊次,比去年增長48%,***達成網上確認成交、意向成交合計3.1億美元。為應對“非典”疫情影響,全國各商貿部門、機構和企業充分發揮了電子商務的優勢,通過網上會展、網上洽談、網上促銷、網上交易等方式進壹步開拓市場、化解風險,把“非典”帶來的不利影響降低到了最低限度。商務部依托部統壹的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系統,及時圓滿地完成了“非典”緊急物資和城市生活必需品的快速調配任務,提高了應對緊急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深圳市及時建立了虛擬網上洽談室,在“深圳招商網”中用英、日、德等多種語言直接與外商互動交流;上海市實施電子通關,同時加大對電子商務網絡建設投入,支持企業與外商保持網上“握手”;正是靠電子商務手段的保證,山東青島、河北廊坊才能有條不紊地開展了網上招商、博覽會;四川成都高新區將“非典”期間交易會日程中地實地考察改為網上介紹和網絡銷售,不僅保持了與國內外市場的聯系,還做成了部分曾經壹度被擱置的引資項目;在義烏--全國小商品交易量最大的義烏小商品城,20%的攤位業主用上了電腦,80%以上的商品都已在網上市場中進行展示。各類電子商務活動的開展,還有效地引導和改善了廣大企業和消費者網上交易的觀念和習慣。
可以預計,電子商務將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信息化飛速發展的兩大力量驅動下,將無情地把企業分為兩類:壹種是運用電子商務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的企業,另壹類即是破產或瀕臨倒閉的企業。最鮮明的案例是美國的兩家商業巨頭沃爾瑪公司和凱馬特公司的興衰比較,兩大公司都曾有過位居世界零售榜首的業績,沃爾瑪依托電子商務流程改造企業,獲得了超速發展,如日中天,而凱馬特公司卻於2002年申請了破產保護。
三、目前我國電子商務的主要難點問題
(壹)法律法規等環境體系不完善
當前,法律規範和市場信用不健全,使得交易者權益和信息安全缺乏有效的保護。相關標準規則不完善,專業人才匱乏,以及網絡基礎設施、技術和管理等等這些軟、硬件環境因素影響了我國電子商務向更深層次發展。目前國外對中國電子商務普遍關註的也是法律環境和信用體系等環境建設問題。
(二)認識方面存在誤區
認識上尚存在誤區。在開展電子商務活動中往往存在兩種片面的認識和行為:壹種是急於求成,認為可以很快實現網上成交,壹味追求成交率,忽視電子商務初期主要是網上洽談和網上聯系,違背規律,重表輕裏,或把精力全部放在“成交”的硬件建設上,偏離了現階段的實際,因而屢交學費走彎路,華而不實,以至於出現網絡重復建設現象。由於長期不見實效,使應用者心灰,建設者心急,投資者心顫、領導者心疑;另壹種是止步不前,認為網上成交遙遙無期,看不清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不敢結合實際需求,對電子商務不積極,畏難疑慮思想嚴重,規劃雖有卻束之高閣,使電子商務的作用得不到應有的發揮。
(三)區域發展不平衡
目前,我國電子商務應用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部分沿海發達地區。從第93屆廣交會網站的訪問情況看,國內訪問量也主要集中在廣東、上海、江蘇、浙江和山東等省市。目前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落後、應用程度較低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西部某省級商貿機構裏,只有很少幾臺電腦能連上互聯網。西部地區更需要信息,更需要省時省錢的信息獲取方式。商務部曾經為山西省地縣企業送去公***商務信息服務,免費贈送壹批商貿信息資料,地方領導盛贊是為西部企業送來了壹頓“免費大餐”。
(四)政府促進和企業自主發展之間的結合點有待進壹步探索
政府對電子商務的促進作用在我國現階段尤顯重要。電子商務的應用,本質上是生產方式的變革,是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的結合。在美國等國家,對電子商務的應用基本上由企業自主發展,政府只管法律環境建設。但我國90年代後期以來電子商務的應用實踐證明,完全走企業自由發展的道路並不理想。商務部對電子商務應用非常重視,力求發揮政府的促進和服務職能。在工作中既抓環境建設,又抓促進推廣,既不放任,也不包辦,取得了壹定的成效。今後,將繼續認真研究符合中國國情的促進措施,積極探索各種有效的引導方式及途徑。
四、目前推進我國電子商務應用的工作重點
推動電子商務應用最重要的是結合業務實際,以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應用來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促進電子商務與傳統實體經濟的結合,在各領域擴大電子商務網上應用範圍,使企業獲得實惠,使電子商務落到實處。在實施過程中,既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現有資源,又要不斷創造條件,加快發展。
首先,要加強宣傳,提高認識。使廣大企業認清電子商務的發展規律,既認清電子商務發展的長期性和復雜性,更要緊迫地認識到電子商務的應用在現階段對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重要作用,堅持實用為主,急用先行。密切結合商貿業務發展的實際需要,因地制宜地把電子商務應用引向深入。
第二,從抓好試點入手,以點帶面。在部分重點省市和產業領域,選擇基礎較好的行業、企業,做好規範試點工作,培育壹批示範企業,開展經驗交流。
第三,做好培訓和各項基礎性工作。加大投入,建立培訓制度,把幹部業務培訓工作和知識更新任務結合起來,不斷提高企業尤其是企業領導的思想認識水平。同時,多渠道培養輸送各層次高級專業人才。
第四,推動法律法規和規則標準建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針對性地解決電子商務應用發展中的各種阻礙因素。積極參與國際電子商務交流,推動我國電子商務積極穩步向前發展。
中國國內電子商務的幾種典型
時下,網絡銀行、電子商務已經進入了我們的生活,不少人在網上體會到了做買賣和購物的樂趣,對易趣、卓越等名字也都耳熟能詳。當前的這些交易平臺都有各自的交易特色,在此我們分別介紹:
1) 易趣的個人對個人模式(CtoC):優點是商品種類多,基本覆蓋了目前市場上的所有流通商品;但是其全面開放的互聯網特性,使得上面假貨橫行,盡管網站采取壹定的措施(信用評價系統),但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此類問題的發生。
2) 卓越的統購統銷模式(BtoC):卓越出售的商品通過正規進貨渠道采購,以保證商品商品的質量。對有質量保證書的商品按照保證書的承諾執行,其它商品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雖然從采購源頭杜絕了假貨的現象,但是受到公司有限資源的限制,在商品供應上就很難滿足眾多用戶的需求。
以上兩種電子商務模式是目前電子商務的主流形式,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的不斷創新,各種新型的電子商務應用模式應運而生。
電子商務新生力量
日前,某互聯網公司推出了壹種全新的電子商務解決方案——“金銀島——硬信用”
據其網站宣稱:“金銀島——硬信用”從根本上杜絕交易過程風險,徹底解決中國商業信用嚴重缺失問題。達到了把傳統業務放在“硬信用”平臺上交易比傳統交易更安全的突破性進展。其“硬信用”的核心是:采用對買賣雙方實行“貨到付款和款到發貨”的全程雙向保全機制,交易貨款由銀行監管,交易糾紛由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開創了“金銀島—金融機構—仲裁機構”三方***同締造的“金三角”商業新模式,這也正是金銀島“硬信用”含義的集中體現,促使電子商務成為真正的商務和交易。
“硬信用”模式使電子商務的發展又有了新的思路。在這樣壹個平臺上,買賣雙方可以更加放心的交易。同時,這個平臺將會突破BtoC和CtoC的界線區分,使用戶能夠通過電子商務得到更多的便利。
盡管電子商務有這樣那樣的困難,可喜的是電子商務企業越來越務實了,向電子商務轉型企業的腳步也越來越快了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正進入壹個更完整、更務實的嶄新階段。“硬信用”的誕生,會成為解決電子商務信用瓶頸問題的曙光嗎?我們拭目以待!
IDC的壹份市場調查報告顯示,B2B交易方式是真正的電子商務引擎,在未來幾年將超過B2C交易方式; BtoB模式是當前電子商務模式中最具操作性、最容易成功的模式。從全球電子商務發展的事實和發展潮流看,B2B業務已經占據絕對主導地位。著名市場研究調查公司GartnerGroup日前發表的壹份研究報告指出,1999年全球B2B電子商務已達1450億美元,到2004年這壹數字將快速攀升至7.29萬億美元。
本文系轉載,僅供參考,出現任何問題,我概不負責!
參考文獻:電子商務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