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中超聯賽每個球隊要有壹個亞洲外援
不是每個隊都要有壹個亞洲外援,而是各支球隊按照自己的風格特點及經濟實力可以選擇壹個亞洲外援。
自從亞冠2009賽季采用3名不限國籍外援加壹名亞洲外援的外援政策以來,中超緊跟腳步,2015賽季盡管每支球隊仍可報名5名外援,但上場依舊只能3+1。因此,中超球隊在對待亞洲外援的態度上,都非常謹慎。截止到目前,中超16支球隊中,只有上海申鑫沒有亞洲外援,除此之外,中超其他15支球隊,都至少有1名亞洲外援。
總體而言,韓國外援是最受中超球隊歡迎的,目前***有8名韓國外援效力中超的8支球隊,澳大利亞也有3名球員效力中超,其中包括上海申花大名鼎鼎的卡希爾。另外,像巴勒斯坦、黎巴嫩、菲律賓這樣印象中的亞洲足球弱國,也都有實力出眾的球員效力中超。
與中前場喜歡使用歐美外援不同,中超在亞外的選擇上,明顯偏重於防守型球員。亞外打前鋒的,只有上海申花的卡希爾、河南建業的帕蒂尼奧、江蘇舜天的埃斯庫德羅,而打後衛位置的多達10人,踢中場的山東魯能的尤西雷、廣州富力的張賢秀也時常被拉到後衛線上救急。
這實際上體現了中超球隊的壹個普遍的引援思路,花大價錢買歐美進攻球員,花小錢買亞洲防守球員,從而讓球隊每個賽季的預算取得最大化的效果。在所有占用亞外名額的球員中,山東魯能的尤西雷擁有巴西和巴勒斯坦的雙重國籍,他的身價最高。根據德國《轉會市場》的估算,尤西雷目前身價高達700萬歐元。而實際上,除他之外,其余各隊的亞外身價普遍不高。
也許有球迷會說,中超外援的存在,弊大於利,尤其是亞洲外援,他們不但像歐美外援壹樣,擠壓了本土球員的成長空間,並且還客觀上利用中超練了兵,增強了國足在亞洲的對手的實力。但是,中超聯賽若想取得更大的影響力,中超球隊若想在亞冠甚至世俱杯上取得更好的成績,閉門造車肯定是行不通的。包括亞外在內的所有外援,實際上提高了中超整體競技水平和觀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