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風的治療三原則有哪些?
第壹原則:早期原則,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大量的實踐證明,在白癜風的初發期,治療是比較容易的。初發1 ~ 2 個月的白斑,往往在治療半個月至兩個月內,可以完全消失。這是因為初發的白斑,皮損內尚存有未完全破壞的黑素細胞,我們稱之為“不完全性白斑”,此時及早治療,可望於白斑皮膚基底層的黑素細胞修復、分裂增殖,分泌黑素、並經樹枝狀突起輸送到表皮各層,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同時,初發白斑,面積較小,周圍正常皮膚的黑素細胞可向白斑區移行,亦有助於白斑迅速消失,縮短療程。而病程超過壹年,療程則相應的延長,病程數年甚至數十年者,由於白斑內表皮基底層的黑素細胞完全破壞,甚至毛囊內的黑素細胞亦完全消失,治療就相當困難了。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治療白癜風病的壹個重要原則。
第二原則:白癜風分期治療的原則。
白癜風在病程上可分為靜止期和進行期。治療中,切不可不辨病期,亂塗外用。白癜風的進行期,應以內治為主,調整機體的免疫功能、神經內分泌功能,有其他系統疾病者,如甲狀腺病、糖尿病、肝病等,應同時予以治療。進行期,切不可選擇強烈的日光照射或紫外線,以免加重黑素細胞的負荷,增加黑素代謝的毒性產物,加劇黑素細胞的自身破壞。同時,亦不可外塗作用強烈的刺激性藥物,如5 -氟尿嘧啶、氮芥、補骨脂等,以免產生局部刺激反應,損傷黑素細胞,加重免疫紊亂,而致白斑擴大、擴散。穩定期白斑,尤其是小面積的穩定期白斑,方可考慮以外用藥為主,同時配合光療。中醫學認為初發白斑為風邪阻絡,治療以_風為主;損害日久,氣血失調、瘀血阻滯,絡脈不通,所謂“久病入絡”,治以活血化瘀,理氣通絡;久病,肝腎不足,精血虧損,所謂“久病及腎”,治以滋肝補腎、益精養血,這種辨證思想在白癜風的治療中,亦有很好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第三原則:白癜風綜合治療的原則。
由於白癜風的發病因素是復雜的、多方面的,各種因素又相互影響,互為因果,其具體機制又尚未完全明了。因此,任何單壹的治療方法或單種藥物的作用,往往是有限的,且療程較長,痊愈率很低。因此,至少在現階段,治療白癜風應堅持綜合治療。例如階段型白癜風,既要考慮神經化學因素,又要考慮其可能引發免疫紊亂的因素,制定系統的、綜合的治療方案,對於提高療效,提高痊愈率是很有必要的。在我國,幾千年來的中醫藥實踐積累了豐富的治療白癜風的經驗和方藥,如能中西醫結合,毫無疑問,要比單純用西藥效果更好。因此,強調堅持綜合治療,即內服、外用相結合,中西醫相結合、藥物和理療或其他療法相結合。
白癜風是皮膚頑疾,發病後影響人的容顏,也給生活和工作帶來許多不便,許多患者久治不愈,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部分患者甚至終日承受著煩惱與痛苦的折磨。因此,人們患病後最擔心的就是治療問題,能否治愈、何種療法為好、怎樣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治療本病有哪些藥物、治療多長時間見效、多長時間治愈?
白癜風目前達到了怎樣的治療水平?能否痊愈?尚存在不同的認識,我們認為有兩種觀念是影響治療的誤區:壹是誇大療效,即不分病情如何皆可治愈。這種認識往往誤使患者濫用藥物,結果療效不佳,甚至促使病情發展,貽誤了治療時機;二是否定療效,有的醫務工作者對白癜風治療持否定態度,認為“不治之癥、不能治愈”。
這種觀念又給患者造成了壹定的心理負擔,尤其是青少年患者和家長都造成較大的精神壓力。對於壹些疑難病的治療,西醫學只能采取對癥療法,目前西藥治療白癜風效果不佳,歐美壹些醫院拒治此病。
我國醫務工作者發揮中醫學的獨特優勢,采用中醫中藥或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經過多年研究,使白癜風的治療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發病早期治愈率達95% 以上,中期達50% 以上,晚期達30%,治療水平居世界領先地位。但目前不論何種療法,都還不能達到100%的治愈率,不分病情治愈所有患者的說法缺乏科學性。所以,治療仍有許多難度,其原因在於中醫治療是運用辨證論治的方法,在治療過程中須針對病情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還須依據病情變化不斷調整治療方案,才能取得最佳療效。另外,醫生的責任心和患者的密切配合也是影響療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它是壹個綜合的治療過程,並沒有某種特效藥或祖傳秘方能夠不分病情將患者全部治愈。作為患者即要認識本病的難治性,又要樹立治愈的信心。病後要保持心態穩定,克服盲目急躁情緒,防止濫用藥物,多方咨詢,反復比較,針對自己的病情選擇恰當的治療方法。如果首次治療獲得明顯療效,便為痊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尤其是早期發病者,經過及時恰當的治療均可獲得痊愈。許多患者關心愈後是否復發,據臨床隨訪觀察,痊愈後復發率僅為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