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全國民主聯盟領袖昂山素季,做了哪些事情引人關註?
她成為了緬甸的良知。再過幾天,外表看起來依然標致的昂山素季就要迎來70歲的生日了。她的人生大致能夠分為兩個階段:1988年8月前,她是緬甸民族英雄昂山將軍的女兒,牛津大學結業後在聯合國短暫工作,之後嫁給邁克爾?阿裏斯博士,生下兩個兒子,過了10多年相夫教子的日子;1988年8月回國探母時,恰遇緬甸暴發學潮,官方的嚴厲彈壓讓昂山素季感觸震驚,她選擇留下來投身否決運動,並開辦了“全國民主同盟”。昂山將軍女兒的身份使她得到了大量的支持者,不外真正讓她名滿天下的,是她壹直堅持的“非暴力”的鬥爭理念。投身政治以來,面對極權主義、暴力、禁錮、選舉成效被取消、言論節制等現實, 昂山素季總以自在姿態作無聲的抗議,否決以暴易暴,給不擇手段的政治付與了道德的意涵。昂山素季的理念和印度甘地、南非曼德拉、捷克哈維爾是壹脈相承的。她成為了緬甸的良知,壹舉壹動都牽動著世人的心。
緬甸民主有倒退跡象自1962年以來,緬甸壹直由甲士統治,軍方在1988年學生運動中彈壓了數千人,引發公憤,美國等多個國度對緬甸實行嚴厲的經濟制裁。2010年11月,以吳登盛為首的軍當局起頭了民主化過程,取消黨禁報禁,開釋政治犯,西方社會壹片歡娛。美國國務卿自1955年以來首次對緬甸進行會見,壹些國度消除了對緬甸的制裁。緬甸的汗青掀開了新的壹頁。
昂山素季為中國人出了力2010年11月,以昂山素季的獲釋為標誌,緬甸軍當局出人意表地開啟了改造過程。昂山素季的人生也起頭了新的階段。此時曾經成績了她壹時之名的妥協、寬容、設身處地的精力,仿佛正在引發越來越多的不滿。她不願在宗教、外來投資等問題上刀切斧砍地否決和非難當局,人們起頭嘖有煩言,認為她已經變節了民主的理想。
中國在緬甸投資銳減的原因是遊戲規則變了。在民主化之前,緬甸面對西方的制裁毫無選擇,不能不寄托中國;在民主化後,列國紛繁伸出橄欖枝,緬甸多方下註尋求自身長處的最大化就成為了本能的選擇。並且在民主化之後,緬甸官方不成能繼承壹言堂,至少必要在形式上得凝聽民意。而中國企業的壹些經營伎倆,很容易授人以柄:密松大壩位於伊洛瓦底江源頭,這裏是本地克欽人的聖地,也被視為緬甸文明的發源地,在此建大壩遭到否決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