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基金經理 呂俊 簡介

基金經理 呂俊 簡介

離開上投做私募了。

董事會未批準呂俊辭職

“我是被王鴻嬪逼走的。”8月26日晚,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呂俊幾乎有些憤怒。

他說,外界對他離職有太多誤會和猜測,對其個人和家庭都造成了太大壓力,而最近的事態發展亦令他無法置身事外,遂只能將真相公布於眾。

據呂俊透露,他於7月26日14點50分以郵件形式正式向上投摩根總經理王鴻嬪表示辭職,並希望解除勞動合同關系。

僅隔壹天後的7月27日晚9點36分,王鴻嬪以短信形式回復呂俊,“妳的辭職信已收到,我尊重妳的決定。周壹壹早進辦公室即請面談工作交接事宜。也需請妳配合公司對內外溝通節奏,我們祝福妳,也盼好聚好散,壹起創下完美句點。”

再隔幾日的8月10日,王鴻嬪罕見的以博客形式高調向外界宣布,接受呂俊副總經理和投資總監的辭職。

“實際上當天的公告只是我辭去中國優勢的基金經理職務,Mandy(王鴻嬪的英文名)如此急促宣布,是想造成既成事實,是逼我走。”呂俊說。

按上投摩根章程,呂俊副總經理壹職的辭職需要經過公司董事會的批準。

8月23日,上投摩根召開董事會,原本就呂俊辭職壹事進行表決。據與會人士稱,會上,中方股東,來自上海國際信托投資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上投摩根董事長陳開元先生對王鴻嬪擅自接受呂俊辭去副總經理壹事極為不滿。“妳有什麽權限接受副總辭職?”

如是,該次董事會最終未予批準呂俊的辭職請求。

因而在會後,王鴻嬪打電話給呂俊,請求呂俊體諒,能否留到11月底,等待上投摩根下次董事會審議批準離職事件。

“但我已經無法再待下去了。”呂俊說,“我哪裏是投資總監?我現在連投資總監最基本的事權和用人權都被削奪了。”

離職內幕

呂俊說,導致他最終離職的主要原因是投資總監的權力被剝奪。

呂分析說,作為基金公司投資總監,全面負責上投摩根的業績,因而具有事權和用人權兩項權利。

而這兩項權利自去年以來,開始被逐步剝奪。呂俊說,2006年11月開始,上投摩根開始實行新的制度,將交易室收歸總經理直接管理。

交易室原本由投資總監管理,而該部門的權限在於,掌管著幾百億資金規模的交易席位(傭金)分配。

根據上投摩根的制度,席位分配壹直嚴格按照投研部門對券商服務的打分來完成。也就是說,投研部門根據券商提供的研究報告等服務水平來打分,按照打分高低,對應不同的傭金數量。

“但交易室被收歸總經理直管後,我發現排名靠前券商未獲得相應傭金。”

呂俊為此在7月10日發郵件給交易部總監張軍和王鴻嬪,郵件主題為“關於席位交易量和研究服務排名的差異”,文中說,“最近高華證券打電話過來詢問為何分配的交易量遠遠低於應有水平,他們委婉地提出要降低對我們服務的優先度。請解釋為什麽席位交易量與研究服務打分的結果相去甚遠。何時能恢復?”

張軍回復稱,“傭金分配壹直按照評估結果為唯壹原則分配,呂俊所關心的高華的例子,整個分配的過程和安排是符合規定的,至於結果如何,由於種種原因並不是我所能保證的。”

8月27日,上投摩根的壹位內部人士解釋說,高華分配傭金和打分不匹配是因為高華進入席位的時間比較晚,“而且高華在深圳的席位本身交易量就不大,我們和高華解釋後,他們也理解”。

但呂俊則認為,由於總經理並不專長投資,因而投研部門在發現交易部錯誤分配傭金時也無可奈何,這實際上會造成分配不均,致使優秀的券商不能提供服務,而最終導致基民利益損失,最終承擔責任的也只有投研部門。

至於為何在2006年11月由總經理直管交易部,上述內部人士說,“這應該是公司的考慮”。

記者找到上海壹家合資基金公司的總經理,談到交易室的歸屬問題,他說,應該從投資總監承擔什麽職責的角度來考量投資總監具有什麽權利。

具體來說投資總監的權限是:負責投研部門和交易室,確保交易室的公平交易,根據投研部門的打分完成傭金分配;負責投研部門人員的招聘和錄用;負責投研部門和交易室人員的考核。

“我們公司交易室歸投資部管,海外很多基金公司都這樣。”這位總經理說。

上投摩根市場總監朱戈宇卻對此解釋說,“交易室的權限問題,這是證監會直接批文規定的”。對此,上述基金公司總經理說,“我沒有聽說過這樣的說法”。

呂俊說,另壹件事件更令人玩味。那是今年6月的壹個下午,上投交易部總監張軍發郵件給呂俊說,“交易室設物理隔離和門禁是遵照法規而實現的內控制度。投資總監有權進入交易室,我沒有異議。但今天下午您進入交易室獨自看報,思考問題,將交易室當作您的第二辦公室是否妥當?所以,下次您如果想借用交易室辦公,請事先通知Mandy。”

“我立即去找Mandy,結果還是要得到她的批準。”呂俊說。

除了事權,另外的用人權,在呂俊看來,也已名存實亡。

“新近招聘的投資副總監楊逸楓,從最初的面試到最後的發offer,我竟然都不知道。”呂俊說。

8月27日上午,記者找到在北京出差的楊逸楓,這位聲稱是Mandy的學妹和前同事的上投摩根投資副總監說,“我正式到上投是7月5日,不過面試問題不能告訴妳”。在記者直接表明獲知呂俊從未面試她時,她改口說,“我進上投摩根主要是香港那邊面試的”。

“這是上國投和JP摩根合資,並且由中方控股的合資公司,投資副總監的履職,竟然繞過副總經理和投資總監!”呂俊說,“種種跡象表明,Mandy處處針對我,我只能離職”。

“鉛筆”的生存法則

記者試圖聯絡上投摩根總經理王鴻嬪女士。

該公司市場總監朱戈宇表示,當日已與mandy取得聯絡,並就上述問題以公司主體對外發布。

朱表示,對於楊逸楓的招聘問題,公司認為是符合正常招聘流程的,不存在針對某個人的事情;而有關交易室的權限,朱說,這在業界本身即有分歧,不同公司采取的策略往往不同,上投摩根將交易室收歸總經理直管,是出於有利於監管的角度。

盡管上投摩根聲稱,絕無針對呂俊個人之意,亦尊重呂俊個人選擇。但呂卻表示,其實自加盟上投摩根以來,對Mandy強勢性格的隱忍,令呂俊延遲至今,才作出最終離開的選擇。

上投摩根2007年春節年會上,有員工總結出在上投摩根的生存法則,“我把自己當成是鉛筆,隨便怎麽削都可以”。

鉛筆的生存法則得到了多位上投舊將的認同。

“我是鋼筆!我不願意被隨意削來削去!”呂俊說。

呂說,外界壹直以為上投摩根對其信賴有加,其本人也在多種場合表達對上投摩根的感謝,但今時今日想起過往之事,仍是唏噓不已。

“我從2004年加盟上投摩根,最初的兩年是投資部副總監,直到2006年我才升任投資總監,在那兩年中,Mandy還在外陸陸續續找投資總監,可想而知,壹個長達兩年沒有投資總監的基金公司是如何過來的?”

“我只能用業績來證明自己,這還不夠,我還必須帶出團隊,結果證明,上投摩根的團隊也是業內最優秀的之壹,這才在2007年6月份獲得副總經理的批文。”

而這個副總經理,相對於業內同時代同水準的基金投資人來說,顯得有些遲到了。如廣發的朱平2005年5月就已是副總經理。

“所以外界有人說我當上副總經理就撂挑子,是誤會了。”呂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