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淇縣國土資源局

淇縣國土資源局

淇縣北靠鶴壁,南接新鄉,地處豫北城區中心位置,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石武鐵路客運專線、南水北調路線工程穿城而過。“肘山腋水,地形爽塏”是淇縣地形的特點。西部為山丘地區,占全縣面積的三分之二,東部為平原泊窪區。縣域面積567平方公裏,人口25.8萬,耕地35萬畝。轄壹鄉四鎮四個街道辦事處,即黃洞鄉,高村、北陽、西崗、廟口四鎮和朝歌、橋盟、魏都、靈山四個街道辦事處。

郭廣東 局黨組書記、局長

牛彥斌 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王海珍 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李豫進 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馬學周 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王俊清 局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程廣營 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

嶽崇傑 副主任科員

孫榮明 副主任科員

郭廣東簡歷:淇縣橋盟鄉古煙村人,1964年10月出生,漢族,本科學歷,中***黨員。1984年7月參加工作,1984年7月~1991年9月,在縣物價局工作,任辦公室主任;1991年9月~2001年12月,在縣政府辦公室工作,任政府辦副主任;2001年12月至今,任淇縣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淇縣國土資源局於2001年12月由原土地管理局與地質礦產局合並組成,***有幹部職工112人。內設機構有辦公室、行政服務股、法規監察股、規劃科技股、地籍管理股、礦產管理股、土地利用股、法制信訪股、測繪管理股等9個行政股室和監察大隊、測繪隊、估價事務所、地產交易中心、土地儲備中心、土地整理中心6個事業隊,所以及朝歌、橋盟、北陽、西崗、高村、廟口、黃洞、鐵西8個國土資源所。

土地資源截至2010年底,全縣土地總面積851142.5畝,其中,農用地481287.5畝,建設用地94302.4畝,未利用地275552.6畝。

耕地保護2010年,建立了政府土地管理和耕地保護責任制,把耕地保護目標納入了政府責任目標考核體系。年初縣政府向鄉、鎮政府下達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責任目標,簽訂目標責任書,明確各鄉鎮長是本轄區執行土地管理工作的第壹責任人,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負總責。年中由縣委、縣政府督查室和縣國土局定期對目標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年底嚴格考核獎懲。對於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管理職責,造成耕地保護目標沒有完成的鄉鎮,取消評先資格,並在全縣通報批評。對土地違法違規行為不制止、不組織查處或隱瞞不報、壓案不報的,堅決依法依紀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2010年,淇縣耕地保有量穩定在23158公頃,基本農田面積穩定在18685公頃。

用地保障2010年,***上報省、市建設用地23個批次,總面積8647.78畝,其中省、市政府審批14個批次,面積4883.16畝。通過加大保障發展力度,為華晨汽車改裝項目、鶴淇大道、萬家歡樂服裝、方舟瓷業、天天創業園、縣醫院、廉租房二期等重點項目建設提供了合法用地保障,有力促進了全縣經濟社會特別是鶴淇產業集聚區的發展。穩步推進國土資源市場建設,***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12宗,面積1914畝,總成交價款32200萬元;協議出讓土地11宗,面積248畝,出讓價款3635萬元;***辦理土地交易117宗,總面積為63.6畝;為企業融資辦理土地抵押評估、登記手續20宗,總面積1446.7畝,顯化土地資產26216萬元。

規劃修編根據《淇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確定的各項規劃指標,完成了橋盟、廟口、黃洞、高村、西崗、朝歌、北陽等7個鄉鎮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2月26日,鶴壁市人民政府以鶴政文〔2010〕16號對7個鄉鎮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了批復,為合理布局全縣建設用地指標和鶴淇產業集聚區的發展提供了合法的基礎性保障。

第二次土地調查2010年,紮實推進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完成了統壹時點更新調查中國家核查出的176個疑問圖斑和48個非疑問圖斑的實地核查以及數據庫的修改上報;完成了統壹時點更新調查數據庫與基本農田數據庫的銜接、修改和上報;進行了鶴壁市內部以及淇縣與周邊縣區權屬邊界的初步對接工作,並將有關情況以文字形式上報市局。34平方公裏的城鎮地籍更新調查工作順利通過了省廳和市局預檢。

土地開發整理淇縣國土資源局組織實施的國家投資2556萬元、總規模998.05公頃的淇縣廟口鄉土地整理項目於2010年1月份壹次性通過了省國土資源廳驗收。該項目完成後***新增耕地135.14公頃,新增耕地率13.54%,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做出了積極貢獻,受到了項目區群眾的壹致好評。2010年7月份又上報了朝歌鎮石橋村和北陽鎮高樓新莊村兩個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村項目,項目資金1237.05萬元,繼8月份被市國土資源局批復立項後,12月份經省國土資源廳正式批復。

礦產資源概況淇縣地處豫北太行山東麓,總面積567.43平方公裏,蘊藏有優質無煙煤以及金屬、非金屬礦產等十余種礦產資源,但除石灰巖、白雲巖、石英砂巖、片麻巖,其他礦種儲量較小,有些甚至沒有開采價值。無煙煤屬優質無煙煤,資源儲量約有2000余萬噸,目前未開采。其他非金屬礦種主要分布於西部山區,位置比較分散,礦種有石灰巖、白雲巖、石英砂巖、脈石英、鉀長石、花崗巖、木魚石、石膏、玄武巖、重晶石、耐火粘土、方解石、建築沙等。金屬礦產主要有鐵、鎂、銅、鉛、錳等,但儲量很小,或品位較低,工業利用價值較小,開采意義不大。

非煤礦產資源開發整合2010年,按照省、市資源整合文件精神,淇縣國土資源局編制了《淇縣非煤礦產資源重點礦區整合方案》,重點劃定了12個礦區,重點礦區的整合協議全部簽訂,外業測繪和劃界工作全部完成,非煤礦產資源開發整合第壹階段工作全部完成。整合後,非煤礦山數量由57家縮減為35家,縮減率達38.59%。

地質災害防治2010年,以“十有縣”建設為契機,進壹步推進了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的規範化、標準化;深化了地質災害防災機制和體制建設,出臺了《201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進壹步完善了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機制;對災害隱患區各戶發放明白卡200余份,在廟口鄉、黃洞鄉路邊的崩塌區加立了警示標誌牌,在重要處噴刷了警示標語;實施緊急避險2次,保護了20余名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輕了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橋盟趙莊趙長海榮獲了“全國群測群防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測繪管理2010年4月,經淇縣編辦批準,正式成立了測繪管理股,理順了測繪管理體制。深入開展了“三無”地圖清查工作,對全縣境內所有測量標誌實行定期巡查制度,對永久性測量標誌指派專人負責管理,發現有損壞的及時予以修復。認真做好測繪資質的年檢,加強測繪資質監管,確保了淇縣測繪市場管理的規範有序。

“兩整治壹改革”專項行動按照國土資源部和省廳、市局的統壹部署和要求,認真開展了“兩整治壹改革”專項行動。明確單位壹把手是廉政風險點排查與自查自糾工作第壹責任人,根據“自已查、相互議、股室查、班子定”的程序,采取自己給自己找、下級給上級找、上級給下級找、班子成員與分管股室相互找等方法,認真查找存在的廉政風險點,建立臺賬。在風險點排查和自查自糾工作中,該局要求全局每壹位幹部職工必須手寫填報表格,並經分管業務口領導審核把關簽字後,報局辦公室匯總,確保了排查和自查的實際效果,為預防出現廉政問題及下步專項行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執法監察進壹步加強巡回檢查工作,對國土資源違法苗頭做到了及時發現及時制止,***發現查處各類土地違法案件16宗,強制拆除違法占地建築7宗,立案處理率達到了100%,結案率達到了99%,有效打擊了土地違法行為。紮實開展第十次衛片執法檢查的迎檢工作,按照2009年度衛星遙感監測圖斑情況進行逐宗核查落實,登記造冊,對發現的9宗未報即用違法占地和3宗實地偽變化圖斑認真進行了整改,順利通過了省廳的檢查驗收。

加大對各類礦產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強化動態巡查,及時發現並依法制止零星非法采礦點5個,進壹步規範了礦業開采秩序,轄區內礦山儲量動態檢測率達到了100%。

信訪工作2010年,認真落實省、市、縣信訪穩定工作會議精神和領導包案、輪流接訪、責任追究等信訪工作制度,局長與各國土所、局內各股室簽訂了信訪目標責任書,切實把信訪穩定工作落到實處。全年***受理信訪案件46起,其中,接待群眾來信、來訪23起、42人次,全部協調處理;辦理縣信訪局和市國土資源局交辦案件23起,其中21起結案上報,縣以上交辦案件按期辦結率達到了100%,有效維護了社會大局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