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華的人物評價
對於陳朝華,業內業外評價可謂眾說紛紜。然而下面的壹段話卻精辟地概括了他極具傳奇色彩的媒體人之路。
“他是學生時代的“風雲詩人”,畢業後卻毅然放棄自己的法學專業,轉投新聞行業。他用十五年青春年華,見證了南方系的跌宕起伏。他手下《南都周刊》堅守新聞理想,麾下《南都娛樂周刊》讓文章撒潑耍橫,他用前瞻性布局成就了南方報業的全媒體。他在傳統門戶進入寒冬的2015加盟搜狐。張朝陽滿懷期待,認為他的靈丹妙藥讓傳統門戶起死回生,他身背期望和信任上路。他就是搜狐新任副總裁,總編輯--陳朝華。“
《青年領袖》記者在對陳朝華進行過采訪後,寫下了下面壹段有趣卻又精準的描述:
陳朝華這人,摳門小氣,辦公室裏藏著高達數尺的廢紙舍不得扔,辯之曰:反面尚可用; 陳朝華這人,慷慨義氣,人若有求,但凡力所能及,幾無不從,雖不至兩脅插刀,兜裏有三千亦可給妳抽出兩千來;陳朝華這人,感性矯情,宣稱1995年後再不寫詩,博文上時不時透出的詩人情懷依然讓眾多新朋舊友引之為知己;陳朝華這人,理性務實,早早看穿詩人不能為職,堅定投身傳媒界……;
對於加盟搜狐,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報道獎最佳新聞評論獎得主姜伯靜這樣評價:
其實陳朝華是很適合互聯網的,不管是做新聞還是做娛樂,畢竟搜狐請陳朝華來不只是為了請壹個新聞內容的總監。從總體上看,南都系的新聞理念是與互聯網新聞精神有相同之處的。南都系的媒體,壹直以感言著稱,亦因此受到關註,受到歡迎,甚至引起爭議。這種新聞理念,其實在某種角度與成功門戶網站在新聞方面的理念是不謀而合的,互聯網在追求刺激、宣泄的同時也追求真相的探求。
搜狐很是需要陳朝華這樣壹個人,用他極具特色、極受歡迎的新聞理念來打造搜狐門戶的內容。用內容,吸引更多的網民,培育屬於自己的固定讀者群、固定粉絲群,打好自己面向未來的基礎。網媒和紙媒壹樣,最重要的還是內容。相信,陳朝華不會讓人失望。當然,如果按照南都式的理念,搜狐說不定會引來很多麻煩。不過,即便陳朝華的理念會帶來壹些爭議,但互聯網是很歡迎爭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