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王殿輝的山西聚義實業集團董事長

王殿輝的山西聚義實業集團董事長

靈石縣,故老相傳,大禹治水在此“打開靈石口,空出晉陽湖”。 崔家溝,地處靈石縣東部邊緣,西臨汾河,北臨108國道,南同蒲鐵路穿村而過,自然資源豐富,交通快捷便利。沿著四車道的汾河大橋,穿過巍然矗立的漢白玉石坊,記者走進了崔家溝。王殿輝,記者此次探訪的對象和他的聚義集團,就紮根在這個初具城鎮化雛形的山村中。在當地,提起王殿輝的名字,熟悉他的人無不交口稱贊。這個身材魁梧的山西漢子,憑著自己的執著、睿智和激情,硬是在這個曾經難以溫飽的小山坳打造出了壹個資產過10億元的現代化民營企業 。

劈山造地

1963年,王殿輝出生於崔家溝的壹個礦工家庭。當時的崔家溝,經濟條件滯後,人民生活貧困,村裏唯壹的聯辦企業洗煤廠和村辦煤礦生產極為不景氣。貧困的生活磨練了王殿輝的意誌,高中畢業後,王殿輝被當時的國營靈石煤礦招為正式職工。那時候,在很多人看來,成為了國營企業正式工的王殿輝算是端上了鐵飯碗。但王殿輝並不滿足於此,當改革的號角聲傳至靈石,王殿輝不顧親友反對,毅然放棄了在當時令人艷羨的鐵飯碗,東挪西借籌集了4000元,開起了副食店。自此,王殿輝走上了篳路藍縷的創業之路。由於經營有方,再加上勤學肯幹,王殿輝兩年下來就成了遠近聞名的萬元戶,當時他年僅20歲。

靈石什麽最多?對於這個問題,靈石人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山多、煤多。興許是天公厚愛,靈石煤海滾滾,70%的面積含煤。王殿輝看準了當地這壹優勢,決心抓住其中的商機和財富。1986年,王殿輝憑借自己多年積累的關系和積蓄,與太原壹家企業聯合建起了壹個焦化廠。幾經沈浮,王殿輝的焦化廠在2002年的集體產權置換中相繼買斷了村辦洗煤廠和村辦棗溝煤礦的產權,創建了如今的聚義集團的雛形——“聚義煤化有限公司”。

起步初期的聚義煤化有限公司是“壹小兩少”:規模小,固定資產15萬元,年入洗原煤不過6萬噸;職工少,算上老總王殿輝也才37號人;收入少,全年收入400萬元,利稅13萬元。當時的煤炭市場形勢嚴峻,價格低廉,銷路不暢,回款困難,聚義算得上是舉步維艱。不少人斷言聚義必然短命,必將垮臺。王殿輝的幾個親朋好友也婉轉的提出是不是能將借款先還上。這時的王殿輝真是“內外交困”,剛剛啟航的聚義煤化隨時有傾覆的危險。

但王殿輝卻沒有被困境嚇倒,產權的置換,已經將他和聚義煤化的命運緊緊的聯系在了壹起。他臨危不懼,背水壹戰,果斷選擇了對洗煤廠和煤礦實施技改,走上了壹條規模化經營,持續發展的道路。

在技改的過程中,王殿輝提出了“以質量求生存、靠管理出效益、憑實力贏挑戰、抓機遇勤創新”經營理念,為公司配備了先進的洗煤機械設備和礦井安全生產設備。

技改後的洗煤廠產能大增,從年入洗原煤6萬噸壹躍至30萬噸。但洗煤廠場地狹窄,嚴重制約了洗煤廠今後的發展。2003年春天,王殿輝提出了壹個驚人的構想——“劈山造地”。 王殿輝認為,雖然劈山造地會增加建設成本,但贏得的卻是發展先機。靈石山地多,平地少,而建設用地就更少,這幾年的發展,使得相關用地越來越緊張,企業要選擇壹塊現成的建設用地很困難,如果占用耕地、林地,審批難度相當大。劈山造地不僅造福百姓,而且企業審批起來也相對容易,這樣項目建設就能迅速啟動,把握住現在較為寬松的政策機遇及成本機遇。

在這場劈山造地的大會戰中,王殿輝帶著壹班人***挖走土石方210立方,漿砌石壩280平方米,修建排洪渠和下水洞360米,經過半年多的奮戰,壹座年入洗60萬噸原煤的洗煤廠矗立在了20000平米的寬闊場地上。這半年時間中,王殿輝求親告友,租賃裝載機,賒購洗煤機,安排工匠,想辦法周轉資金,幾乎沒有睡過壹個安穩覺。由於休息不好外帶著急上火,王殿輝整整瘦了40斤,身形魁梧的他幾乎都變了形,妻子更是心疼得偷偷地直掉眼淚。

隨後,煤礦的技改擴建也列項上馬,不斷加大了煤礦技改項目的投資力度,並先後完成了資源整合,繳納了資源價款,實現了機械化作業,使煤礦的技術裝備,安全系數、資源回收率和生產效益顯著上升,原來年產僅3萬噸原煤的礦井被壹座年產30萬噸原煤的現代化礦井取而代之。

技改後的煤礦和洗煤廠無論從產能還是質量上,都有了質的飛躍。同時,隨著煤炭市場的好轉,公司的效益也逐漸好轉,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4年,王殿輝成立了年運輸量100萬噸的汽車運輸公司;

2005年,機修廠成立;

2006年,年產1.1億塊煤矸石多孔燒結磚的新型墻體材料有限公司成立;

2007年,年發運量200萬噸的礦產發運公司成立……

也是2007年,王殿輝正式將“聚義煤化有限公司”更名為“山西聚義煤化集團”。從公司到集團,不僅僅是名稱的變化,也標誌著企業的發展壯大,更使得王殿輝有了更高的追求和夢想。

在王殿輝的辦公室裏,掛著壹幅“足程不息”的四字橫幅。這時刻提醒著他,不能小富即安,企業要做大做強,需要他足程不息,不斷向前。

2008年,王殿輝成功收購了中國煤炭信息網。他的思路是,將中國煤炭信息網打造成融煤(焦)炭交易、貨款結算、合同擔保、融資服務、運輸倉儲、物流配送、信息咨詢、會展商務等多種服務於壹體的煤炭商品網上交易市場。滿足不同運輸方式、交貨方式條件下的現貨和中遠期煤炭交易。為用戶提供競價拍賣、招標采購、電子訂貨、大宗交易的服務,進壹步降低煤炭購銷企業的交易成本,減少中間流通環節,引導與調控全國煤炭價格行情,解決現有市場中的煤電矛盾,有力地推動煤炭市場的合理化資源配置。爭取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裏,實現企業結構調整的基本轉型。

山西省省委書記袁純清在靈石調研時曾說過這樣的話,“能源資源型地區,像靈石這些個地方,原則上講應該做大項目、大企業。因為好處在於對資源的循環利用,便於運用高技術,便於承擔先期的高成本。”

作為煤炭企業的老總,王殿輝深知建立在壹煤獨大和脆弱的生態環境之上的輝煌,當資源的優勢不再時,如何擺脫煤炭依賴而謀求新的更為科學的發展之路,就成為了企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王殿輝力主集團與山西焦煤汾西礦業集團合作建設起了煤、焦、化、電壹體化的循環經濟生態園。這個園區是個大工程,總投資達到23億元。包括2010年7月竣工,年入洗精煤230萬噸重介洗煤廠的“山西聚義實業集團鑫鑫洗煤有限公司”;投資16.1億元,預計在2011年底竣工,年產130萬噸冶金焦的靈石聚義富康煤焦化有限公司;投資4.5億元,預計在2011年底竣工,年產20萬噸甲醇的山西聚義實業集團鑫順化工材料有限公司;投資1.3億元,2010年6月竣工,年產2.2億塊的煤矸石多空燒結磚的山西聚義實業集團鑫融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同時園區還利用磚廠磚窯余熱和焦化廠幹熄焦發電。項目建成後,完全是封閉運作,不汙染環境。煤通過傳輸設備到達焦化廠,在煉焦中產生的焦爐煤氣制取甲醇。煤矸石用來制磚,制磚產生的余熱用來發電,電廠發出的電用於制磚。項目全部建成後年銷售收入可達70億元,實現利稅9億元,安排就業近3000人。

目前,聚義集團已發展成為了壹個擁有10個子公司,員工1800余人,總資產過10億,利稅過億的集團企業。

造福桑梓

聚義集團的發展壯大並沒有讓王殿輝忘記家鄉父老。多年來,人口和土地的懸殊,是崔家溝老百姓難以擺脫貧困的主要原因,人均收入僅1000元。企業的發展讓鄉親們看到了王殿輝的能力,2003年,崔家溝村進行村委會換屆選舉,王殿輝以全票通過的絕對優勢被村民們擁為村委主任。自從當選以來,他勤政為民、無私奉公,處處為百姓辦實事、辦好事。“只要村民有難處,我能幫助解決的,我都會主動竭力解決。我要為百姓謀福利,帶領全村百姓過上幸福的生活。”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在村裏各項事業中,王殿輝把教育事業放在壹切工作的首位。為改善崔家溝小學校舍簡陋、教學設備差、桌椅板凳破舊不堪的狀況,讓學生有個好的求學環境,王殿輝先後籌資500多萬元對原教學樓進行了改造,並新建了壹幢教學樓,兩幢教學大樓面積達2800平方米,可容納600名師生。他先後個人捐資40余萬元,為學校配備了30臺電腦,並裝備了壹個多媒體教室,使該村小學壹舉成為全省壹流的現代化、高標準寄宿制完全小學,讓村裏的孩子也都能接受像城裏孩子壹樣的教育,從而成功地點燃了上任後的第壹把火。

王殿輝關心的是教育,惦記的是那些上不起學的孩子。多年來,他捐助了壹大批貧困的農家子弟和患病兒童,受過他支助的貧困生每年不下30人,資助金每年不下6萬元。

走進崔家溝村,壹條3公裏長的商業街道連接著村裏的休閑娛樂廣場。為了修建這條路,王殿輝在2003年靈石縣啟動村村通油路工程的建設中,率先捐資80多萬元推動了工程順利竣工。隨後,他又個人投資20余萬元用於村街道的改造和商業街的開發。同時,為使村民盡快過上城市人的生活,他還超前謀劃,建成了整潔美觀而又極富人文特色的高水準綠色住宅小區,推進了城鎮化建設步伐。

除了孩子,王殿輝也沒有忘記老人。春節、中秋、重陽節、冬至這四個節日是村裏的“福利節”,從豬肉、羊肉副食品到白面、大米、日用品,凡是符合條件的村民都能得到實惠。為解決村裏老有所養的問題,消除老年人的後顧之憂,王殿輝從自己的企業中出資,對戶口在本村的60歲以上老人,每人按月發生活補助,且額度隨企業的發展壯大不斷增加。

在王殿輝的倡導下,集團免費對村民進行專業技術培訓,讓700多名村民在公司就業。按照國家規定壹方面與所有職工簽訂並落實了合理合法的勞動合同,另壹方面給職工加入了大病醫療互助保險、社會養老保險、工傷保險、社會醫療保險、生育保險、住房補助,從壹定程度上解決了職工的後顧之憂。他還扶持村民發展運輸業、養殖業和第三產業。現在崔家溝村搞運輸業的有30余戶,開飯店開門市的有20余戶。興建的壹個養豬場,年出欄生豬千余頭。

現在崔家溝村民有著豐富的農村文化生活。文化活動中心有容納500人的禮堂;有籃球場,羽毛球場;有圖書室,棋牌室,乒乓球室;還有健身房。元旦、春節、三八節、五壹節、國慶節,村民都要組織文化活動自演自娛。2005年的“踢踏舞”代表靈石縣在全市表演中榮獲第壹名。2009年的“紮西德勒”舞蹈參加了晉中社火節。五壹節的拔河比賽,籃球、乒乓球、羽毛球、象棋、撲克比賽都搞得紅紅火火。積極健康的文化生活讓不少村民都告別了網吧、麻將桌,促進了村風文明、民風和諧。崔家溝村已經成為“省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近年來,聚義集團給中小學校捐款、給學生捐助、給病人捐贈、給單位贊助、給突發災難救助、給公益工程資助近百次,達200萬元以上。汶川地震,捐款13萬元,還拿出70萬給集團四川籍員工每人補助5000元;今年給雲南曲靖市旱災捐款20萬元;給青海玉樹震災捐款16萬元。中國工業合作協會、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中國發展戰略組委會以及縣鎮各級給聚義集團和王殿輝頒發了“愛心使者”,“熱心公益傑出人物”“愛心奉獻、捐資助學”、“捐資助教先進”等榮譽。由於王殿輝辛勤的付出和傾心的奉獻,被感動的村民自發組織將寫有“廉潔奉公”的金字牌匾掛在了他家的大門上。

王殿輝印象

王殿輝的辦公室是壹個有著濃厚中國傳統文化氣息的空間,壹套典雅的根雕茶幾和幾株精心雕琢過的紅豆杉,書架上擺著不多的幾套書籍。雅致、情調、品位彌漫於這個空間,體現著壹種文化的追求。

王殿輝對於我們的到來很是歡迎,但決不誇張,打招呼、禮貌語都是平平和和,臉上的微笑準確地透著應有的熱情和親近。微笑的臉龐非常光潤年輕,看不出過往的艱辛歲月所留下的任何痕跡。

坦誠,這是王殿輝給我的最深的印象。交談中妳看不見他的豪言壯語,有的只是真實表露和謙恭。或許這正是那些做事高調、為人低調者的風格。低調並不是對周邊的人和事都少於關心和過問,而是工作太過忙碌。作為企業家,他比壹般人繁忙很多,以至於平時就是吃頓飯都顯得倉促。

王殿輝說,他始終忘不了小時候,姐姐因為母親下地幹活沒有時間照顧而被石磨壓得變了形的手。這是王殿輝努力拼搏創業的動力源泉:將來壹定要出人頭地,為父母、兄弟姐妹和自己爭口氣,改變這裏的壹切,讓父老鄉親都過上富裕的日子。

工作時間內,王殿輝的日程安排得滿滿的,他所處的位置要求他不得不滿負荷地工作。他說,“我現在每天早上六點就起,先在村裏轉壹圈,看看有沒有什麽事情要處理,然後就得到辦公室,沒辦法,事太多。”

但是工作之余,他就會完完全全地放開,什麽都不想,只是休息。讀書是王殿輝的壹大嗜好,王殿輝愛看的書和大多數企業家所看的沒有什麽差別,關於哲學、關於管理、關於經營。“學習對人的幫助是毋庸置疑的。”他說。

“他是壹個有著跨越式思維的人”。這是聚義集團員工對王殿輝的認識。在他們的眼裏,王殿輝總能比常人看得更遠、思考得更深,總能帶領著他們找到壹條適合企業發展的道路。

王殿輝有壹個夢想:讓自己的企業跨入全國能源企業100強,讓自己的員工享受到企業發展帶來的好處,讓自己的父老鄉親過上城裏人的日子。懷著這個夢想,在這場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轉型跨越之旅中,王殿輝,這個身形魁梧的山西漢子正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