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種植“巨人稻”,前景怎麽樣?
目前,巨稻已在湖南邵陽、常德、株洲、長沙等地進行了試驗。巨稻的生物量比常規稻大50%以上,畝產量比常規稻提高15%-20%夏新界說,以巨米為例,平均每株水稻大約有40穗。每穗粒數可達800粒,重約28克/千粒,畝產量預計超過1000公斤。
我身高1.75米。巨米比我高,最高的高度是2.25米。昨天,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夏新界站得很高,在長沙縣金井鎮香峰村壹個100畝的巨型水稻試驗場與“巨型水稻”進行了比較。米飯比他高40多厘米。環顧四周,巨米像高粱壹樣直,長穗多粒,圓形飽滿,平均每株1.8米,最高2.25米。在稻田裏,泥鰍會遊泳,青蛙會跳。高大的水稻和良好的環境離實現“享受谷下涼爽”的夢想又近了壹步。
夏新界是長沙種植巨米時第壹個吃螃蟹的人。他從事植物分子遺傳學、遺傳育種和分子生物學已有20多年。2007年,遠在美國,他毅然放棄高薪工作,懷著科研和愛國的心,投身祖國懷抱,回到湖南成為壹名“農民”。
經過十年的精耕細作,他帶領壹個平均年齡不超過40歲的研究團隊,在實驗室培育香菊1號、香菊2號等巨稻。2013年,他在常德西部洞庭種植了巨型水稻試驗場。第壹次試驗成功,面積產量超過1000公斤。2016年,夏新界帶領研究團隊和祥豐集團在長沙種植第壹批巨稻,向高產、優質、高效的“巨稻”發起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