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逆向設計”
“逆向設計”是課程教學論中的壹個重要理論,主要指在設計課程時,應該先考慮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或者終極目標,再根據這些目標設計出課程內容和教學活動。這個理論與傳統的“正向設計”相反,傳統的設計通常是從教學資源出發,先確定教學資源和內容,然後再考慮學習目標和評估方式。
逆向設計的過程可以大致分為以下三個步驟:
1. 確定學習目標和評估方式。這壹步非常關鍵,因為學習目標應該是課程設計的核心。學習目標應該根據學生需要了解、掌握和應用的知識、技能和態度來確定。同時,要考慮評估方式,這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2. 設計教學活動和課程內容。壹旦確定學習目標和評估方式,就可以開始設計具體的教學活動和課程內容。在設計過程中,應該考慮如何讓學生實現學習目標。
3. 不斷評估和完善。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要持續監測學生的學習進展和評估結果,這有助於教師在課程設計和實施中及時調整,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逆向設計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專註於學習目標和學生需要,確保課程設計和實施的有效性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