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用論語的壹句話寫作文200字

用論語的壹句話寫作文200字

1. 以壹句論語,寫道德修養的作文,200~300字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雲。” 孔子過著清苦的日子,認為樂趣就在中間,不正當的手段奪來的財富,孔子覺得它就像天上飄過的浮雲壹樣。

雖然日子過得請苦,但清苦的日子裏也有歡樂,不壹定說只有非常多的財富,才能得到快樂。大部分富貴的家庭也得不到快樂的日子。

孔子寧可壹生過著清苦的日子,也不願用不好的行為來奪取財富。 雖說我家不是富裕的家庭,但是我們每天都過著和諧相處、快快樂樂的日子。

爸爸、媽媽正在用他們勤勞的雙手去改變生活。我們家每天都處在歡笑中。

妹妹是個“開心果”,爸爸是個“幽默怪”,我與媽媽是個“愛笑鬼”。 雖然我們家有時會吵架,但是沒過幾分鐘,馬上就和好了,不像壹些富有的家庭吵架,可能過了十幾年,還是沒和好。

就像被開水燙到的皮膚,不去治療,不去抹藥膏,到最後愈合了還是會有留下難看的、醜陋的疤痕。 如同現在這個社會,壹些已是很富裕的人、領導,但還是去使用不正當的手段,貪汙國家的財產,吞為私有。

還有壹些窮苦的人受不了窮苦的日子,就去偷、去搶、去為此過上好的生活,而不是去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美好、幸福的日子。 孔子說的這句有道德修養的話,使我受益匪淺。

日子是有尊嚴的,它不願意看到自己是用不正當的手段創造自己。它壹定會很憤怒的。

“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雲。”這句話多麽有哲理啊!它告誡我們用不正當手段得來的富貴,是如天上飄過的雲朵壹樣。

我們壹定要做“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雲”的人。

2. 以論語中的壹句為題寫壹論文150字到200字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星空,美得像蝴蝶,在這星空夜晚之下,我得到了壹個感人至深的大道理!今晚,就在這月圓之夜,發生了壹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今天,本是月圓之夜,應該和家人開開心心的過日子,因為我和母親不合的的原因,爭吵了壹下,我無奈之下,無聊的漫步在三樓的花園中,欣賞著星空夜色.銀河裏的星星仿佛在跟我打招呼,仿佛在安慰著我:別生氣了.因此,我和星星展開了對話.我不屑的說:什麽嗎?是她錯在先的.星星失望的說:妳怎麽能這樣?她畢竟是妳母親呀,她不理解妳碗不是妳打翻的,妳就不能原諒她嗎?我正想反駁,星星突然語重心長地說:子曰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古語大意:人家不理解妳卻不生氣,這不是君子的行為嗎?頓時,我恍然大悟.但是我卻很疑惑,就問星星了:妳只不過是通過大氣層而磨檫隕石嗎?怎麽能和我對話呢?星星仿佛沒有聽見,卻又說:妳今天剛學這壹個論語,怎麽忘記了呀?不能不學無術呀!頓時,我剛想起我今天剛學了論語的第壹篇:學而時習之,不怎麽能忘了呢,真如星星所說的我真不學無術呀!壹陣大叫聲叫醒了我,原來,我在做夢呀!後來,我跟媽媽道歉了.通過這壹件事,我終於明白了學而時習之的道理了。

3. 以論語壹句話開頭的作文

我來幫幫妳,但願幫到妳!祝學習愉快! 原文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譯文我們的老師溫和親切、心地善良、尊重他人、生活節儉、謙虛禮讓(,人們願意向他請教而讓他知道很多事)。 “溫、良、恭、儉、讓”是孔子的畫像,也是我們要努力學習的地方。

“溫”是溫和、溫文爾雅,是我們平常說的脾氣好,容易親近。人發脾氣,體內會產生毒素,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

所以凡是脾氣不好的人,多數都短命——剛則易折,和氣百年。我見壹些佛教徒,越學脾氣越大,看誰都是魔,卻不懂得躬身自省,結果搞到家庭不和、朋友不睦,心情整年都是緊張的,實在是求死之道。

“良”者,心地善良敦厚,心行皆善而不以為功。 “儉”向來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品德,可中國改革開放,百姓生活好了,浪費的現象也很嚴重,導致木材、水、電等資源的短缺,生態環境也遭到破壞。

中國未來要建設成為節約型社會,還非得從“儉”的品德入手不可。懂得勤儉愛物,便能對勞動人民產生感恩之心,其他很多的美德都會因此壹壹長養。

“溫、良、恭、儉、讓”在內是指壹個人的人品,在外表現出的是求學的態度,妳能做到“溫、良、恭、儉、讓”,老師會格外喜歡妳,領導會格外器重妳,都願意將妳作為重點的培養對象。所以知識易學而品德難成,為學先為人的道理就在此地。

4. 以論語壹句話開頭的作文

我來幫幫妳,但願幫到妳!祝學習愉快!

原文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譯文我們的老師溫和親切、心地善良、尊重他人、生活節儉、謙虛禮讓(,人們願意向他請教而讓他知道很多事)。

“溫、良、恭、儉、讓”是孔子的畫像,也是我們要努力學習的地方。

“溫”是溫和、溫文爾雅,是我們平常說的脾氣好,容易親近。人發脾氣,體內會產生毒素,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所以凡是脾氣不好的人,多數都短命——剛則易折,和氣百年。我見壹些佛教徒,越學脾氣越大,看誰都是魔,卻不懂得躬身自省,結果搞到家庭不和、朋友不睦,心情整年都是緊張的,實在是求死之道。

“良”者,心地善良敦厚,心行皆善而不以為功。

“儉”向來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品德,可中國改革開放,百姓生活好了,浪費的現象也很嚴重,導致木材、水、電等資源的短缺,生態環境也遭到破壞。中國未來要建設成為節約型社會,還非得從“儉”的品德入手不可。懂得勤儉愛物,便能對勞動人民產生感恩之心,其他很多的美德都會因此壹壹長養。

“溫、良、恭、儉、讓”在內是指壹個人的人品,在外表現出的是求學的態度,妳能做到“溫、良、恭、儉、讓”,老師會格外喜歡妳,領導會格外器重妳,都願意將妳作為重點的培養對象。所以知識易學而品德難成,為學先為人的道理就在此地。

5. 讀《論語》中的(為政篇)的的壹句話,任意壹句,寫壹篇200字以

這裏說說比較著名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吧!這句話語言很淺顯,道理很深刻。

當然,其實這句話可以直接從字面上理解。如果只是機械地學習所謂知識,自己不去思考,只能陷入形而上學之中,無法將學習到的知識融會貫通,正確運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常人的學習都是追求知識的了解和技能的掌握,而不願意深入領會其中的道理,只要知其然就心滿意足、洋洋得意了,根本不去深入了解其所以然,這就是學而不思。喜歡思考的人還是有的,但喜歡思考還得勤於學習,因為沒有知識支持的思考是有很大局限性的,甚至可能淪為胡思亂想。

而只有思考,不去不斷進行學習,也是很難有質的進步的,所以孔子在《衛靈公》壹篇中有說道,“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所謂“謠言止於智者”,智者就是學而思、思而學的人。

現實生活中為什麽常常是謠言不止,就是因為壹來缺乏智者,二來人們很難能夠聽取智者的意見。現實中智者本來就是少數甚至極少數,大家還不去好好地聽他們的意見,謠言當然就不會止於智者,而只能止於下壹個謠言了。

有網友問“在論述學與思的關系時,為何不先說‘思而不學則殆’,而是先說‘學而不思則罔’”。這個問題《論語》中就有答案,就是上面提到過的《衛靈公》篇中記載孔子說的那段話——“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幾乎沒有人不學習,但能夠勤於思考、善於思考的人就不常見了。而只是機械地學習不去思考,學習是不會有幫助的,所以說“學而不思則罔”。

但只是壹味地思考,而不去學習,思想也不會進步,所以孔子才有“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的感慨,從而提出“思而不學則殆”。

6. 用自己喜歡的論語十二章裏的壹句話結合自己寫壹篇小作文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歷史的畫卷,因歲月的沖洗,顯得枯黃陳舊,將歷史的足跡點點抹淡。然而,華夏五千年的文化,總有些像《論語》壹類的書籍雖早已褪去了華麗的色彩,顯得古老陳舊,但實則它與我們的距離並不遙遠。——題記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論語·衛靈公》。《論語》中有許多簡單的道理需要我們去感悟與實踐。它用的文字往往言簡意賅,但其蘊含的道理絕不會同表面壹樣容易。就像《論語·衛靈公》中記載的,孔子的學子之壹子貢,曾問了孔子壹個非常重大的問題:“有壹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意思是有沒有壹句話可以使人終生奉行的呢?孔子用商量的語氣對他說:“其恕乎!”什麽叫“恕”呢?孔子又用了八個字解釋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那麽也就是說,做任何事,都要推己及人,將心比心,不要強人所難,更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用現如今的話說,就是要學會寬容。

《北京日報》曾刊登過這樣壹件事:壹位少年在公交車上吐了壹口痰,女售票員讓他擦掉。少年感到很難堪,不願去擦。女售票員給了他個臺階下,自己用紙把痰擦掉了。事後少年很後悔,他給報社寫了封信,表示向這位售票員道歉。這件事告訴我們,得理且讓人。寬容的感化常比劍拔弩張的作用要恒久得多。如果她不這麽做,而是硬逼少年去擦痰,結果會是怎樣的呢?也許,不用我說,也可以想象得到。正因為女售票員懂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所以以寬容之心完美的化解了這件事。

怎樣算寬容呢?就是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換位思考,包容他人;就是要學會忘記。因為克制性的寬容,不是真正的寬容,它不能從根源愈合心靈的傷口。只有那種不記、不究的寬容,才是寬容的真正境界。

“其恕乎!”——就壹個“恕”字,教會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的快樂,如何適應日常的秩序,找到人生的目標;就壹個“恕”字,就是我們自己的壹幅健康的心電圖,是這個世界的壹張美好的通行證。讓我們學會如何去寬容別人吧!得過且過,我們的生活才會快樂。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人著想,人也會為妳著想,真誠才能換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壹點,世界會更加和平,安寧。生活會更加和諧,幸福,並充滿了快樂。

7. 用論語十則中的壹句寫作文

讀了《論語十則》後,我感覺到了壹股讓我興奮的奇怪的感覺,為什麽讓我興奮呢?因為它給我壹股學習的沖擊力,讓我們走向學習的快樂時空。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壹,是壹部記錄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其中不少言論頗具哲理,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論語十則》主要講兩方面的內容:壹是講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二是講有關於思想修養方面的。

《論語》使我懂得如何處世待人,教給了我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 特別是“溫故而知新”這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它的意思是:溫習舊知識後,就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體會。

我對這句話有較深的體會:我整理以前的書本時,會不時有新的發現;偶爾翻起壹本老書瀏覽幾頁,有時也會有新的收獲。我時常會拿起小學時的課本來復習,每次復習後,就會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體會,有時還能發現壹些以前不曾註意的新的知識,由此可見復習的重要性,何樂而不為呢? 還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講的是處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討厭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別人的身上”。

不是嗎?自己不喜歡的事或物,怎麽可以強施到別人身上呢? 舉個例子吧,開學時,班長發新課本給同學,如果她發現有壹本課本缺了個角或有破損,就馬上發給了別人,這就是錯誤的做法。我們應該學習魯迅先生,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

如果人人都能學習魯迅先生,這世間該多麽的美好,多麽的和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