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重慶新世紀百貨超市的物流配送中心在哪?

重慶新世紀百貨超市的物流配送中心在哪?

樓主這問題看起來真是機密。。。平面圖,整體結構圖。。哪個廠商會把自己公司的東西貢獻在網絡上?

6月26日和27日,市委召開了二屆三次全委會。會上,市委鎮東書記作了題為《加快實施城鎮化戰略,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鬥》的重要講話,審議通過了《中***重慶市委關於進壹步加快城鎮化進程的決定》。會議要求全市黨員幹部深刻認識加快推進城鎮化的戰略意義,認真落實推進城鎮化的重點任務、政策措施,切實加強領導,強化工作責任,確保全市推進城鎮化的各項任務真正落到實處,努力把重慶建設成為“壹中心、多組團、城鎮群集合”的現代化大都市。會議號召全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振奮精神,搶抓機遇,負重自強,開拓進取,加快推進我市城鎮化進程,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7月7日,市委鎮東書記壹行來我區視察工作,並作了重要講話。要求我們,要抓住“兩大機遇”,挖掘“三大潛力”,做大總量,優化結構,加快發展。

貫徹落實好市委二屆三次全委會精神和鎮東書記的重要指示,對於推動我區各項工作都具有重大意義。區委對此作了專門研究。現在,我根據常委會研究的意見,主要講五個方面的問題。

壹、回顧我區城市化進程,切實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

重慶直轄,使重慶的城市化進程進入了壹個新的起點。直轄以來,我區在分析區情現狀和所處地位的基礎上,提出了“加快經濟發展,增加財政收入,改善城市形象,搞好班子建設”的工作重點,把改善城市形象作為全區工作的重要任務。註重研究城市,經營城市,建設城市和發展城市,大力推進城市化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全區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城市化率由1997年的60.8%提高到2002年的70.5%,年均提高2個百分點。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人口由45萬增加到56萬,年均增長4%;東部建成區面積由32平方公裏擴大到35.26平方公裏,年均增加0.65平方公裏。城市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保等城市公益事業有了新的發展,舊城改造和城區擴容取得顯著效果。回顧過去,我們推進城市化的主要體會是:

(壹)堅持以城帶鄉,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同發展

我區經濟呈二元結構,是大城市帶大農村的縮影。如何抓好發展,我們把切入點放在加快東部城區的建設發展上,努力增強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發揮東部城市對西部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以工帶農,以商帶農。在推進城市化的同時,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支持農村面向城市調整結構,開拓市場,服務城市,發展城郊都市型農業,引導人口和生產要素在城鄉間有序流動,實現城鄉經濟社會***同進步,***同繁榮。

(二)精心打造東部城區,充分發揮主城區的輻射帶動作用

在東部城區,加快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了特色鮮明的三峽廣場,展現出“文化、綠化和人性化”的特點。著眼於“聚人氣、造市氣、添財氣”,打造重慶第二商貿中心,逐步形成“壹個中心區、三個物流配送中心和六個社區商業”的框架。加強了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濱江路、龍泉路、天星橋立交、石小路拓寬改造等工程,城市面貌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東部城區實力的增強,為西部農村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大力發展鎮域經濟,增強各鎮的聚散功能

重點抓好陳家橋、青木關鎮的發展,並鼓勵各鎮加強道路建設,實現“村村通公路,鎮鎮通柏油路”;積極發展鄉鎮企業,增加財政收入;加強小城鎮建設和管理,不斷提高聚集能力和輻射能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化;大力發展回龍壩紡織園、青鳳工業園和以商業服務業為主的陳家橋中心鎮,形成各具特色的鎮域經濟。

(四)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提高二、三產業比重

堅持“三、二、壹”產業發展方向,優化產業結構。突破傳統發展觀念,在城市經濟中,把加快發展第三產業作為城市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著力點,擴大總量,拓寬服務領域,提高服務水平。做大做強商貿流通業、交通運輸業、教育文化產業。大力發展需求潛力和就業容量大的服務業,重點發展科技產業、金融保險業、中介服務業、現代物流業、房地產業和旅遊業。發展新興工業,運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支持重點骨幹企業上規模上效益。

(五)加快園區建設,增強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能力

企業向園區集中、土地向大戶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註重發展塊狀經濟,加快重大科技園、井口、上橋工業園等園區的建設。抓緊馬家巖建築裝飾材料市場、梨樹灣金屬材料批發市場和西物板材市場等專業市場的建設。建設商貿中心區、高檔房地產小區,發展現代物流中心。充分利用園區的資源聚集效應,整合市場資源,吸納了大量城鄉勞動力。

以上五條,是我區經營城市的主要特點。實踐充分證明,市委作出的實施城鎮化戰略決策是符合實際的,是完全正確的。推進城市化進程,不僅是經濟發展由農業化向工業化、城市化發展規律的必然要求,而且是“都市經濟發達圈”發展的主要任務,同時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途徑,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區城市化發展的整體水平與市委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與我區改革發展的新形勢還不相適應。目前,我區的城市化率雖然高出全國平均水平30.08個百分點,但與主城區城市化率相比,仍然低了11.91個百分點,東部城區城市化率達到90%,而西部地區僅有14%;東部城區聚集和輻射能力有待進壹步提高,城市基礎設施投入不足,城市建設總體水平不高,全方位經營城市的思想還未充分體現出來。這些問題如不及時解決,不僅影響我區城市化建設的進程,而且會影響我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全局。

二、進壹步明確加快推進我區城市化進程的總體思路

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是我區壹項全局性、根本性的戰略任務,它既是壹個較長的歷史進程,又是壹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城市化是壹個涉及人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轉變和社會結構轉型的過程。壹個地區的城市化程度是由生產力水平決定的。我們提出城市化,而沒有提城鎮化的概念,並不是說兩者有什麽本質差別,而是反映發展水平和程度上的差異。從我區城鄉發展的現狀和趨勢來看,可以跨越小城鎮的階段,而直接成為主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城市化的內容看,不僅有以人口比重來說明城市化水平的數量指標,還有城市化的質量指標和功能指標。從地域範圍看,規劃中的二環高速路以內,我區西部260平方公裏納入了主城區範圍;從城市開發看,大學城作為我區西部新城建設的突破口,將對西部的城市化進程產生巨大的帶動作用;從產業結構來看,我區的國民經濟以二、三產業為主,壹產業只占GDP的4%,因此,我們提出推進城市化而不是城鎮化是符合區情實際的。

當前和今後壹個時期,我區加快推進城市化的總體要求是: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在重慶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戰略目標,堅持東、中、西的生產力布局,以西部開發為契機,重點西移,東西聯動,以東帶西;堅持舊城改造與新區建設並舉,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以基礎設施為前提,以產業發展為支撐,以先進文化為內涵,以農村勞動力轉移為重點;完善城市功能,強化城市經濟,發展城市文明,努力把沙坪壩區建設成為“兩城壹帶三園”的直轄市壹流的現代化城區。

堅持以上總體要求,表明了我區城市化建設的重點,隨著大學城的建設,由東部城區向歌樂山以西地區轉移。要堅持東部城區和西部地區的互動並進,以東部城區的改造提升帶動西部新城的建設。要把握城市化的主要內容和相互關系,促進經濟、文化的協調發展,逐步形成東部老城和西部新城“兩城”,歌樂山、中梁山生態旅遊帶,和青鳳機械工業園、回龍壩紡織工業園、曾家生態農業園“三園”的城市發展格局。

加快推進我區城市化,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

本屆區委、區政府任期的五年,即到2007年,轉移農村人口7萬人,城市建成面積68平方公裏,全區城市化率達到73%,城市人口69萬以上,國內生產總值達170億元。

到2010年,在2007年基礎上轉移農村人口3萬人,城市建成面積87平方公裏,全區城市化率達到79%,城市人口84萬以上,國內生產總值達210億元。

到2015年,在2010年基礎上轉移農村人口5萬人,城市建成面積100平方公裏,全區城市化率達到85%,城市化率達到或接近中等發達國家城市發展水平,城市人口105萬以上,國內生產總值達370億元,率先在重慶基本實現現代化。

按三個階段推進城市化,必須把握區情、從實際出發,註意五個方面的結合。

壹是推進城市化要與發展區域經濟相結合。我區是在全市40個區縣中發展比較快、經濟實力比較強、科教優勢十分突出、文化底蘊豐厚的壹個區。要加快產業發展,第壹產業就是要搞好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山水果林、花卉、度假、休閑為主的城郊都市型農業;第二產業就是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第三產業就是要大力發展社區服務,特別是要服務於教育、科研單位的後勤社會化。

二是推進城市化要與解決“三農問題”相結合。加強農業必須發展非農產業,富裕農民必須減少農民,繁榮農村必須推進城市化。解決“三農”問題必須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走郊區城市化,城市郊區化的發展道路。要依靠科技,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要面向市場,突出特色,加快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努力發展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企業為龍頭、以基地為依托,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企業化管理、社會化服務。要提高農村工業化水平,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發展良性互動,促進經濟良性循環和社會協調發展。

三是推進城市化要與註重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相結合。推進城市化進程要合理開發和節約使用各種自然資源,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堅持可持續發展,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統壹。特別要註重保護自然環境,堅決制止亂挖亂采,亂砍亂伐。要廣泛開展創建優良人居環境活動,創建“山水園林城區”。長期堅持全民植樹,保山保水,根治“三廢”,凈化環境,建設秀美山川,讓人們世世代代生活在藍天白雲之下、青山綠水之間。

四是推進西部農村城市化要與改造提升東部城區相結合。我區城市化重點在西部260平方公裏。西部新城建設要後來居上,實施跳躍式發展,建設現代化城區。要繼續著力打造東部城區,提升城市功能,把商貿、教育、文化功能逐步提升到主城區的中心地位上來,充分利用東部的輻射帶動作用,積極推進西部的城市化進程。

五是推進城市化進程要註意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相結合。既要充分發揮政府對推進城市化的主導作用,有所作為,又要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要努力構建渠道暢通的多元投融資體制,改善信用和投資環境,積極吸引外來資金,用市場化的思路、方法和手段經營城市,不斷增強城市化的動力和後勁。

這五個方面的結合,既是我區近年來城市化建設的體會,也是進壹步加快推進城市化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

三、推進城市化戰略的總體布局

加快東、中、西部的建設與開發,逐步形成級次分明、結構合理、點軸相連、互動並進的城市化發展新格局。

東部城區60平方公裏要做強做靚。要完善功能,增強實力,提升形象。努力在“山”上下功夫,突出革命性,歷史性;在“水邊”上下功夫,突出民俗性、休閑性;在“街”上下功夫,突出現代性、文化性。加快改造(土灣)東大門,建設(井口)北大門;加強大型景觀建設,擴大休閑空間;城區兩頭做大工業園區,中間發展科技、教育、文化產業。把東部城區建設成為我區的都市核心區、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火車頭”。

中部歌樂山、中梁山60平方公裏要做特做精。要完善總體規劃,挖掘豐富的歌樂山抗戰文化、巴渝文化和紅巖文化;加快開發生態旅遊業,完善旅遊服務功能;抓好退耕還林還草,實施封山育林,發展花卉產業,把中部的歌樂山鎮、中梁鎮建設成為壹流的休閑度假帶。

西部地區260平方公裏要做大做優。要緊緊抓住大學城開工建設和渝遂高速公路建設兩大機遇,加快建設以重慶市大學城、西永特色工業園等五大板塊為主體的西部新城。圍繞整合三大園區,促其上規模上水平。特別要抓好回龍壩紡織園的建設,與上海寧波等地合作,發展紡織和服裝,增強自營出口創匯能力,使之成為重慶紡織業的“壹枝獨秀”。要努力將西部新城建設成為壹座現代化科教新城,成為中國西部壹道靚麗的風景線。

四、加快推進我區城市化進程的主要任務

(壹)高標準做好規劃,科學推進城市化

推進城市化要結合實際、適度超前、合理布局、科學規劃。要提高規劃的前瞻性、科學性,盡快形成科學完善的城市規劃體系;以產業規劃作為城市規劃的先導,進壹步強化城市綜合功能和產業支撐;著力塑造城市的特色風貌,充分發揮城市規劃機構的決策指導作用,不斷提高全區城市規劃水平。

城市規劃要做到三個“註重”、四個“突出”和五個“兼顧”,即:註重傳統、註重文化、註重環保;突出重點、突出特色、突出內涵、突出人性化;兼顧眼前與長遠、局部與全面、經濟功能與社會生態功能、實用價值與觀賞價值、外部經驗與本區區情。

城市化規劃要打破地方保護,引入競爭機制,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大膽引進國內外先進的規劃設計方案,開展與國內外知名規劃設計單位的合作。全面實行規劃設計方案招投標制度,讓更多有實力有水平的國內外規劃設計單位參與,通過招標擇優確定規劃方案和設計方案。

(二)提高經營城市水平,不斷提高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

經營城市是現代化城市建設和發展的新要求。要進壹步強化經營城市的理念,強化市場意識、開放意識和效益意識。要盤活城市存量資產,實現城市資源的資本化,把土地資源變成土地資本,把民間資金變成民間資本,把資源優勢變成資本優勢。切實做好土地這篇文章,建立起土地壹級市場由政府調控、二級市場由市場運作的機制。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建立沙坪壩區城市建設投資公司,培養壹批投資主體,促進城市建設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和籌資方式的多樣化。

要優化城市生產要素的配置。加快城鄉交通網絡建設,構建能源供給保障體系,發展信息網絡建設,加強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提高城管執法水平和群眾參與管理的能力,促進管理的科學化。要抓好五大板塊的建設和發展,即提升三峽廣場中心區的功能,整合上橋、新橋工業園區,開發梨樹灣溫泉度假區,做大做強馬家巖片區專業批發市場,抓好井口特色工業園區。做靚平頂山文化公園,將磁器口打造成雲南麗江那樣的魅力古鎮。努力把城市的“實力做強、功能做優、形象做美”。

(三)加快開發西部新城,推動西部各鎮向城市化轉型

以建設重慶市大學城為突破口,加快西部新城開發。初步規劃在西部建設20平方公裏的重慶市大學城、10平方公裏的第三產業服務區、14平方公裏的西永科技產業園區、14平方公裏的鐵路現代物流園區和10平方公裏的生態旅遊觀光區等西部新城的五大板塊。

要按照“西部領先,全國壹流”的要求加快大學城的建設。今年內完成控規和修建性詳規,盡快辦理有關土地手續,完成征地拆遷工作,全面實施道路、水、電、氣、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支持入駐高校開工建設。努力把大學城建設成“精品工程、樣板工程”,建設成高等教育基地、科教研發中心、人才智力中心、國際教育交流中心。要加快渝遂高速公路梨樹灣隧道工程建設,今年11月底前開工,力爭2005年11月建成通車。要先行做好西部新城80平方公裏的規劃,按照“成熟壹個,報批壹個”的原則,分步實施規劃項目,千方百計加快西部新城的開發。

陳家橋鎮是市裏確定的45個中心鎮之壹。要用好用活市裏中心鎮的政策,按西部新城的功能定位做好規劃,相對集中搞好搬遷,引進大型企業進入中心鎮,努力把陳家橋建設成為西部新城的第三產業服務區。

(四)繼續搞好園區建設,著力培育推進城市化的動力源

堅持以特色園區為載體,做好園區規劃和功能定位。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景觀功能,大力招商引資。要加快重大科技園示範園的建設,扶持和培養壹批高新技術企業,爭取年內入園企業達到180家。積極申報西永特色工業園,做好規劃,啟動基礎設施建設。要努力將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納入國家西部大開發項目,爭取國債資金和市裏投入,積極利用多種現代融資手段籌集資金。

各園區要以增強企業競爭力為著力點,大力實施經濟結構調整,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加快資金技術密集型的高新技術產業、低耗能低汙染的都市型工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 著力發展把清潔生產和廢棄物綜合利用融為壹體的“循環經濟”;發展新型工業,開發電子信息、光機電壹體化、生物醫藥和環境保護等高新技術產業。各部門要全力支持園區的發展,為進入園區的企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

(五)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多渠道、多形式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

要創新工作思路,努力探索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的有效途徑。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努力提高非公有制經濟的比重,充分運用市場機制的靈活性來壯大區域經濟,采取有力措施,多方式、多途徑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努力實現城鎮居民的充分就業。

要著力做好區內消化吸收勞動力的工作,通過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不斷拓展就業空間,努力增加就業崗位。著力發展壹批以紡織、食品、農副產品加工、家政服務等為重點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更多更好地吸納城鄉勞動力就業。

要著力健全城鎮就業服務體系,加強勞動力市場建設,規範勞動力中介服務行為,為勞動力就業提供準確、及時的市場信息。積極采取多種方式,加強農村青壯年勞動力職業技術和就業技能培訓,努力提高進城民工的科學文化素質,不斷增強他們的生存、就業和創業能力。

(六)大力發展科技教育文化事業,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

全面提高人口素質是推進城市化的基礎工程。我們要積極培養高層次人才和適用型人才,為發展城市經濟提供綜合素質較高的人力資源。建立和完善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為依托的科技創新體系。樹立現代開放的教育思想,探索教育創新,深化教育改革,優化教育結構,提高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教育現代化。

要針對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制定壹系列相關的激勵措施,加強對廣大農民的科學文化和實用技術的培訓,不斷提高農民就業和自謀職業的能力。在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農產品經營及社會服務等方面實現農民的職業轉換,實現農民與土地等生產資料的剝離,確保農民在城市化進程中“得實惠、能就業、生活好”。

要以產業促進城市發展,以文化提升城市形象。善於用自己豐厚的文化積澱和人文情操,凝煉城市精神,構建獨特的城市文明。堅持“群眾文化是基礎,文化品牌是拳頭,現代都市型文化產業是支撐點”的城市文化工作思路。強化藝術產業,發展藝術品市場。加強重點文物保護,不斷豐富城市化建設的文化內涵。

(七)用好用活中央、市裏有關政策,為進壹步推進城市化提供堅實的政策保障

要認真貫徹落實好中央關於推進城鎮化的壹系列方針政策,繼續執行好重慶市近幾年下發的關於城鎮化建設的三個重要文件,特別是最近出臺的中心鎮政策。要多渠道籌集資金,整合現有財政專項資金,加大對城市建設投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積極探索我區城市化發展的招商引資新辦法,不斷提高招商引資實效。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積極探索和建立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采取戶口、編制、工資、待遇等“幾不變”的措施,鼓勵機關幹部、學校教師到鎮上去工作,為加快城市化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五、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紮實有效地推進城市化進程

加快推進城市化是壹項長期而艱巨的系統工程,關鍵在領導,重點在抓落實。

第壹,營造推進城市化的良好思想氛圍。實施城市化戰略,推進城鄉協調發展,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是貫徹落實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七壹”講話的具體實踐。要以掀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為契機,進壹步加大宣傳發動力度,增強推進城市化的思想動力,激發全區幹部群眾的參與熱情。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推進城市化作為實現跨越發展的重要抓手,把是否有利於城鎮改革與發展、是否有利於增強城鎮綜合實力、是否有利於提高城鎮居民的生活水平作為工作的重要出發點和落腳點,各司其職,相互配合,自覺參與,形成推進城市化的強大合力。

第二,建立健全推進城市化的建設和管理體系。要進壹步充實領導力量,研究、協調、處理城市化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做好推進城市化的日常工作。經區委常委會研究決定,建立區城市化工作領導小組,由黃雲同誌任組長,胡大世、李世蓉、羅建極、甘紅四位同誌任副組長,區計委、區建委、區規劃分局等部門負責同誌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建委。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進壹步轉變政府職能,建立和維護科學有序的市場競爭機制,加大執法力度和監管力度,努力促進城市化建設和管理走向規範化、法制化的軌道。

第三,著力創造務實、高效、優質的工作環境。要堅持從實際出發,抓住城市化建設的主要矛盾,發揮優勢,創新思路,把握重點,突出特色,註重實效。要強化管理就是服務、管理就是效益的觀念,提高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要建立健全目標考核責任制,認真做好城市化建設各項任務的督促落實。區城市化工作領導小組要盡快制定全區城市化目標管理考核辦法,實行逐級嚴格考核,並將考核結果作為衡量幹部政績的重要依據。區委、區政府督查室要加強對城市化工作的督查,及時發現問題,認真督促整改。同時,要建立有利於調動積極性的激勵機制,大膽獎勵推進城市化成效顯著的單位和個人。

第四,建設和培養壹支高素質的幹部隊伍。要大力提高幹部綜合素質,切實增強做好城市化工作的本領和能力。全區廣大幹部要進壹步解放思想,更新城市建設的觀念,把思路打開壹些,眼光放遠壹些,起點站高壹些。要認真學習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等科學理論,學習全國各地推進城市化的經驗和做法,“遠學沿海,近學廣安”,大膽借鑒,勇於探索、創新。把推進城市化與大規模培訓幹部工作結合起來,加強城市化知識的培訓,使各級幹部真正學會科學規劃城市、精心建設城市、規範管理城市、集約經營城市,成為城市化工作的行家裏手。團結和帶領廣大幹部群眾,***同開創我區城市化建設和發展的新局面。

同誌們!加快推進我區城市化進程,建設富有特色而又靚麗無比的現代化城市是壹項十分艱巨的任務,任重道遠。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奮發有為,開拓創新,紮實工作,加快推進我區城市化進程,大手筆規劃城市,高檔次建設城市,規範化管理城市,為把沙坪壩建設成直轄市壹流的現代化城區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