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竇太後

竇太後

西漢第壹位太後是呂後,第二位太後是漢文帝的母親薄太後,第三位太後就是竇太後,她是漢文帝的皇後,漢景帝的母親,漢武帝的奶奶,竇太後壹生經歷了漢惠帝、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四個朝代,是標準的四朝元老。

漢朝建立之後,就開始有了呂後專權亂政,早在劉邦時代,呂後就以皇後身份插手政事,她做了兩件大事,壹件是殺死了兵仙韓信,另壹件就是害死了梁王彭越,劉邦去世後,盡管有呂雉兒子漢惠帝劉盈在位,但呂雉還是通過自己的權勢剝奪了漢惠帝的親政權,漢惠帝反而成為呂雉的傀儡,當時的政令皆出自於呂後。

呂後之後的第二個就是薄太後,薄太後雖然沒有呂後那麽專權,但是經常也會幹涉政事,比如薄太後幹涉漢文帝懲治周勃的事,周勃被人告謀反,漢文帝把周勃下了監獄,薄太後聽說後,把自己的頭巾擲向漢文帝,說周勃是無辜的,漢文帝啥也不說了,直接聽從命令。

薄太後還幹涉自己孫子漢景帝劉啟的婚姻大事,把自己的侄孫女薄氏嫁給了劉啟,這個薄氏也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壹任皇後,只是因為沒有生子而被廢除。而竇太後當時作為漢文帝的妃子,還是被薄太後詔令漢文帝封為皇後的。

到了第三任太後竇太後在位時,因為前二任太後幹涉朝政的先例,所以竇太後在漢景帝壹朝和漢武帝壹朝也是經常幹涉朝政的,漢景帝時期,竇太後非常寵愛自己的小兒子梁王劉武,還希望打破祖制讓漢景帝百年之後立梁王為帝,漢景帝不敢直接說不,而是采取了壹種柔和的應對方式,將此事在朝廷上商議,結果滿朝官員壹面倒地反對梁王即位,就連竇太後的親侄子竇嬰也反對,結果竇太後也只能作罷。

即使梁王劉武犯了罪,也因為竇太後的庇護,漢景帝也不敢治罪,而且因為竇太後喜歡黃老學說,所以劉氏皇族子弟和外戚竇氏子弟都得學習黃老學說方面的書籍,如果有和黃老學說沖突的,壹概不被竇太後喜歡,所以儒家學說在漢景帝壹朝是倍受打擊的。

到了漢武帝壹朝時,竇太後的權勢更甚,漢武帝想要推行新政,實行儒家思想治國,並且起用壹批支持儒家思想的大臣開啟新政,比如趙綰和王臧,這兩人都是儒家學者出身,趙綰是禦史大夫,王臧是郎中令,他們給漢武帝提了兩個建議,壹個是以儒家為本,制訂各項制度,比如建立明堂、舉行封禪大禮,另壹個是禁止漢武帝向竇太後報告政事,禁止太後幹政。

結果把竇太後惹毛了,竇太後在幕後操縱,抓住了趙綰和王臧的過錯,要求漢武帝罷免了趙綰和王臧,並把這兩人下了監獄,同時任命親近黃老學說的許昌當了丞相,莊青翟當了禦史大夫,竇太後以漢文帝時期招搖撞騙的術士新垣平為例,說趙綰和王臧是招搖撞騙的儒生,並且逼得趙綰和王臧在監獄中自殺,而竇太後在做這壹切時 ,漢武帝沒有任何反對,只有服從命令,沒有反抗。

為什麽漢武帝身為壹國之君,在男權和皇權極端強勢的西漢時期,漢武帝又有雄心壯誌,為何會聽命於自己的奶奶太皇太後竇太後呢?

第壹個原因:漢朝以孝治國。

西漢除了漢太祖高皇帝劉邦之外,所有皇帝的謚號中都有壹個孝字,比漢文帝劉恒的謚號是:孝文皇帝,漢景帝劉啟的謚號是:孝景皇帝。

自從秦始皇開創皇帝制度和家天下的制度後,漢朝基本繼承了秦朝的制度,在漢朝,國就是家,家就是國,可以理解為整個天下都是劉氏的大家庭,而家長就是皇帝,為了維持劉氏皇族永世的地位,漢朝就以孝治國,維持基本的禮儀制度。

舉個例子,秦始皇這個在儒家眼中的殘暴皇帝,在自己母親趙姬犯了錯誤,與嫪毐生了兩個孩子,趙姬被秦始皇斷絕母子關系並軟禁起來,結果不斷有儒生前來勸說秦始皇不能這麽做時,先後有27人因為勸諫秦始皇被殺,但是輪到第28個人時,壹個叫矛焦的人以“秦王想要統壹天下,不能有失孝道”為由說明了秦始皇,緩和了秦始皇與自己母親的關系,收回自己的命令,這說明孝道在戰國就是重要的禮儀和道德,所以也被後來的漢朝所繼承。

什麽叫孝?簡單地說就是孝敬父母和長輩,當時的孝講的是絕對的服從,而且這壹理念從漢武帝的爺爺漢文帝時期就開始流傳,漢文帝曾經給自己母親薄太後嘗湯藥,這事還進入了二十四孝的故事,漢文帝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所有皇帝中最孝敬的,漢文帝言傳身教之下,後世的幾代皇帝都是這樣,他兒子漢景帝也不敢違背母親竇太後的意誌。

到了漢武帝時期,同樣如此,漢武帝並不敢明面上違背竇太後的意誌,即使有治國理念上的沖突,漢武帝也是暫時隱藏真實意圖,刻章討好竇太後,並營造自己“孝順”的壹面,實際上漢武帝是聰明,他表面上順從了竇太後,實際上他在暗中策劃,等竇太後壹去世,漢武帝全盤否定了竇太後的理念,改為推行自己的治國理念,所以在竇太後活著的時候,漢武帝不敢反抗,只是聽從。

第二個原因:漢武帝即位之初年齡小,未親政,玉璽在竇太後之手

漢武帝即位的時候只有15歲,按古人的說法,只有成年後才能親政,也就是20歲行冠禮之後才能親政,而在這之前,皇帝是不能親政的,只能由大臣輔佐,同時由後宮中最高地位的皇帝直親來親政,這就是竇太後,雖然當時漢武帝的母親王娡是皇太後,但是王娡只是竇太後兒媳婦,竇太後在,那就只能是竇太後親政。

同時代表皇帝最高權力的玉璽也是在竇太後那裏的,朝廷議事都需要竇太後做決定,而漢武帝的新政起用趙綰和王臧時,漢武帝只有十七八歲,還是個未成年人,所以有些事並不能做決定。況且漢武帝很聰明,當時只有十幾歲,而竇太後已經是四朝元老了,年齡很大了,隨時都可能去世,漢武帝有的是時間耗死竇太後,根本不用和竇太後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