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華為和高通和解?
華為支付18億美元授權費,和高通和解,是否預示著華為mate40用驍龍芯片
根據相關報道,高通和華為已經達成了和解,並華為還在第四 財季向高通支付18億美元的追補款,這預示著華為和高通確實握手言和了。我們能夠理解華為的行為,華為的行為實際上市為了解決美國芯片的壓力而采取的措施,這種措施有沒有用,我覺得這是壹步暗棋。
壹方面,如果麒麟處理器真的被臺積電代工給斷供,華為將面臨著沒有芯片的窘境,特別是華為mate40系列,如果麒麟1020的芯片缺乏極強的性能優勢,對於華為來說,無外乎就是芯片缺乏的尷尬,對於華為是非常不利的。因此,5nm工藝確實制約了華為的發展,沒有臺積電,目前三星代工的把握不大;而中芯的能力不足,這種情況下,華為只能需求新的出路。
另壹方面,華為並非沒有用過高通處理器,如果真的斷供,使用高通處理器的概率並不低,雖然說受困於美國的芯片的限制,高通暫時也不能夠給華為提供芯片,但是這壹次兩家公司的和解,確實可能會給高通想方法打破美的法規,很有促進作用。
我們覺得華為使用高通的頂級芯片的可能性並不少,甚至會出現這種可能,類似於三星的獵戶座、高通處理器混用的情況,來保證華為mate40系列的充足供應。
我們也清楚,如果華為真的有希望打破和高通合作的禁錮,並且使用高通處理器,我反而覺得也並非是壞事,著可能是壹種緩兵之計,能夠給麒麟處理器更多的機會,這確實也是有可能的。
我們的警示:擁有自己的處理器,自己的技術,才是未來華為發展的關鍵之路,掐脖子,真的不是我們願意見到的。
近期,HW和高通的專利之爭引發 社會 各界的廣泛關註,以HW向高通每年繳納5億美元的專利費而和解,對此,很多業界人士看法不壹,那麽問題來了,為什麽HW掌握著如此多的5G專利,卻還要向高通繳納專利費,要知道HW在全球的5G專利上位居首位,遠遠大於高通,為什麽HW不能向高通收取專利費呢?
高通稅,避不開的大山說到這就不得不說下高通,談到高通很多人第壹個想到的就是手機芯片,那麽高通的手機芯片到底有多厲害,從每當高通新推出新的手機芯片時,就會引發國內外眾多手機廠商的爭搶,更有甚者為此大打出手,就可以看出,高通芯片的厲害,而這僅僅只是高通所獲得的壹部分利益,在業界有種說法叫“高通稅”,就是指只要是手機廠商,不管妳是否用了高通的芯片,只要妳的手機使用2G、3G和4G網絡,那麽妳就避不開高通,因為CDMA技術、CDMA2000技術、LET技術核心專利都來自高通。而HW的5G更是如此,雖然HW的5G專利全球第壹,但畢竟起步晚,很多核心技術都是無法繞開高通的,除非是2G、3G、4G陸續退網停用之後,但這確需要時間,畢竟現在大家還是離不開4G的。
核心技術才是硬通貨其次就是高通公司主要是研究手機芯片和通信技術,而HW則涉及到手機通信技術的方方面面,對高通的5G專利需求較其他手機廠家更大,正因為如此,HW才會在每年的科研投入越來越大,畢竟只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提高了,對外的依賴度也就越少了,同時又能獲得壹定的專利收入。對於HW而言,雖然近些年科研成就越來越多,但畢竟起步較晚,很多基礎性的核心專利還是掌握在高通手裏,再有就是受美國政府得制裁,使得HW得處境備受打壓和其本身所剩得麒麟芯片已日漸減少,這也是HW不得不和高通妥協的重要原因。
當前來看,HW與高通的專利之爭多在5G方面,伴隨著5G的不斷普及,和雙方在專利方面存在的拐點,以及HW科研實力的不斷趕超,最終使得高通不得不和HW進入到談判桌上進入談判,同時這也側面反映了近些年我國國內 科技 公司的發展和國家科研的不斷進步。
華為和高通和解在今天是個熱門話題,大家關註的點主要有三個,分別是 十八億美元的費用、和高通和解後的好處以及對華為未來發展的影響 ,下面我就為大家壹壹解答壹下。
十八億美元其實算是華為的專利使用費用其實在這壹消息出來的時候,很多人都感覺到比較奇怪。華為在5G領域的專利數量處於全球領先,為什麽還要給高通專利費?這其實是高通在“吃老本”。
在2G、3G和4G時代高通壹直是處於全球領先的地位,直到5G的時候華為才算是完成了彎道超車,徹底的把高通的勢頭壓了下去。不過高通在以往的專利實在是太多了,按照相關規則當前所有制造的需要連接到蜂窩網絡的設備,即就算不使用高通的芯片,也需要向高通支付壹筆許可費。這樣華為自然也不能破例,只能老實的交納費用。
不過隨著2G3G網絡逐漸退出市場,高通能夠使用的專利也會逐漸減少,華為以後支付的專利費也會慢慢降低。
和高通和解到底有哪些好處?從目前來看,華為和高通和解算是壹個互利***贏的事情。
對於高通方面來說,它結束了和華為的相關專利糾紛,拿到了大量的收益。同時這次和解意味著華為即將成為它的大客戶,未來必定能賺的盆滿缽滿。
對於華為來說壹個擁有大量它需要專利的合作夥伴肯定是比壹個敵人更有用,華為不止能從高通那邊得到大量它需要的專利,並且在未來還可能會獲得芯片成品,這對華為手機的供應鏈來說至關重要。
華為未來的發展依舊充滿變數雖說短期內華為通過和解獲得了和高通合作的機會,但是對於目前被封殺的局面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改善。
華為手機最難的點有兩個,分別是GMS和芯片。
目前華為和谷歌暫且沒有看到絲毫和解的可能性,這意味華為仍舊只能通過推廣自己的HMS來慢慢的重新搶占國外市場,這個過程並不容易。
芯片這個問題則更加麻煩,起碼現在臺積電沒法繼續為華為代工,三星的可能性不大,中芯國際也難以扛起重擔,那麽擺在華為面前的路只有去購買成品。目前聯發科和高通都有供貨的可能,但是都有受到美國壓力直接斷供的風險;至於說最終他們能提供什麽貨,他們自己說的完全不算。
不管怎麽說能和高通達成和解對華為來說絕對算個好消息,至於能否解決當前的困境,華為依舊需要更多的變數。
所以不要妄自猜測和給臉上貼金行為,的確也有專家表示,接下來有可能可以使用高通或者聯發科的系列芯片 ,甚至明年華為mate50系列和P50系列都有可能采用高通的芯片,這個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而華為在生產芯片方面還需要自我的解決!
不過這無疑對於高通來說是壹個很不錯的喜訊,畢竟來說今年身為美國企業很不容易,而且最關鍵的是高通也不希望美國進行制裁和打壓華為 ,因為高通和中國的企業合作以及和華為的合作還是非常密切的,所以這必然會有壹些利益和經濟往來,是有利於高通這家企業的!
所以才有這個說法推翻美國對於公司的反壟斷法裁決,所以我覺得民心,民意,企業心中所想並不壹定是政客心中所想,所以如果美國再壹意孤行 。估計很多企業都很難支撐下去,所以這壹方面也能看到全球的互聯網化經濟浪潮還是能繼續運行下去!
而且 這並不是華為的單方面示弱,或者示好,而且壹次自我的實力的體現,依然而言華為和美國的企業該旅行的義務和條約繼續履行 ,對於華為來說推動價值還是非常巨大的;也展示了中國企業的實力,因為不僅僅是 科技 技術的實力也有資金實力都是不容小覷的!而美國很多企業也需要和中國有著很好的貿易往來,這就是所謂的殃及魚池的道理。
的確是和解了,華為支付18億美元,高通給予專利授權,和平解決了糾紛,合作得以繼續,雖然可能並非皆大歡喜。就像之前蘋果與高通長達數年的專利糾紛告終壹樣,只是蘋果支付了45億美元,華為比蘋果付得少是由於與高通可以專利交叉授權,對沖了,這表明華為已經夠牛的了。
如何看待?
華為現在應當支付。 不應當支付,華為就絕不會最終認交,而所謂糾紛主要集中在交多少這個問題上,已知糾纏良久了;與跟誰耍賴挨不上,更談不上誰向誰跪了。應當支付,只因為過去使用了高通支撐自家所主導2G、3G、4G這3個時代網絡的有關專利,否則,華為的絕大部分產品過去就支持不了那3個時代的網絡。在那些個時代,華為在網絡上並不牛。
華為今後仍將支付。 華為在5G時代已經做到5G專利世界第壹,這是個實實在在的事,超過了高通等壹眾美國企業,正因為如此,美國政府在打壓華為的同時又要在5G標準制定上合作,表明華為已經很牛了,但華為手機還必須同時支持2/3/4G網絡,恰恰高通仍處在壟斷地位,華為繼續交費就仍是必須的,天經地義;如果不交,華為人按照任正非先前所說的有空閑時間便去收應收的專利費,也就有可能收不上來了,那是個格外巨大的數額。
華為今後可能還要支付給高通5G專利費用。 5G普及後,華為在自研5G芯片上如果仍然像今天這樣,還是沒擁有自研的射頻前端及無線天線等硬件設備,就需要外購,若買的是高通的,就需支付給專利費。說到底,是因為華為在5G上並沒有做到啥啥都牛,主要在增強網絡寬帶即大流量移動寬帶業務方面更占優勢,而高通,雖然在5G上主要由於華為而不再像以前那樣占據壟斷地位了,卻在另外2個方面依舊擁有很大的話語權,分別是超高可靠超低時延通信和大規模物聯網,華為業務進入這2個領域後將用到高通的相關專利,與高通在當年“5G標準投票”中拿到了這2個標準的主導權直接相關。
華為與高通和解另有它意? 我覺得華為未必有另外的意圖,只是糾紛終結之日碰巧趕上了華為可能將陷入前所未遇困境這個時候,難免被聯想到其它方面。華為在沒有先進麒麟芯片可用的情況下,選擇以前就選擇過的高通驍龍芯片肯定是格外願意的,像過去壹樣不會排斥,這本是華為的壹貫性開放姿態和實際做法,也符合高通驍龍芯片的實際水平。高通當然也是格外願意賣給華為的,豈止是能收到專利費,並且會為華為買到自己的芯片而向美國政府做實際的爭取,這在根本上是為自己著想,就像華為買高通芯片根本上是為自己著想壹樣。然而,無論是華為還是高通,都很可能是壹廂情願,只因為美國政府這壹方很可能不讓,美國政府當然也不會因為華為向高通支付了數額也不小的專利費就放華為壹馬,關鍵在於華為始終不跪,硬是不服軟,這同樣體現出了華為的壹貫性。
華為跟高通的和解其實也就意味著雙方都有所妥協,也有壹個比較積極的信號就是華為在未來的產品方面很有可能會搭載高通的旗艦級別芯片。
其實這件事情來說對於高通以及華為都是壹個比較利好的,首先高通同時可以接下華為這個大的訂單,畢竟華為的出貨量還是非常大的,如果使用高通芯片的話那麽將會獲得很大壹部分利潤。對於高通來說只是有利並無弊端。
而對華為而言,使用高通的旗艦級別芯片比起聯發科更加有優勢,畢竟目前為止高通依舊是除了蘋果之外最大的芯片廠商。就拿今年的天璣系列來說,雖然聯發科有不錯的表現,但比起高通865來說還是有壹定的差距,所以未來華為的旗艦產品使用高通高端芯片是最合適不過的。
所以這個事情沒有必要過分的誇張誇大,因為這對於兩家公司而言都是壹件利好的事情,尤其是在困境之下以及全球疫情發展之下比較有利的結果。
今天看到這個消息,怎麽說呢,很震驚,也很沮喪,中興被美國制裁的時候,所有的美國產的芯片都不賣給中興,使沒有自己的芯片的中興幾乎要停產,最後只能認罰10億美金才獲準使用美國的芯片,當時網民罵聲壹片,什麽軟骨頭,賣國賊,譏諷中興這麽多年竟然沒有自己的芯片,才導致了投降。
後來美國開始打壓華為,華為沒有屈服,因為有自己的芯片,大張旗鼓的和美國鬥下去,網民都是搖旗吶喊,給華為加油,美國的打壓反而讓以前在國內不怎麽受歡迎的華為手機,因為愛國的情懷大受歡迎。
今天看到華為給了高通18億美元,和解了兩家公司之間的專利糾紛,這18億美元,用於支付 此前未支付的專利許可費,並且與高通達成壹項多年協議,以獲得高通授權使用其相關專利技術。前幾天,還有網友發文科普,說5G就是華為的天下,沒有華為的許可,任何壹家公司都不能使用5G,看的熱血澎湃,沒想到今天華為就給了高通18億美元,比中興給的還多,中興沒有自己的芯片給錢,華為有自己的芯片怎麽也給錢呢?並且說這18億美元用於支付此前未支付的專利許可費是什麽意思,以前未支付的專利許可費,就是說以前華為壹直在用高通的專利技術沒有給錢,現在才給錢,當時用了別人的專利為什麽不給錢,這不是有點像老賴嘛,是不是因為這件事美國才禁的華為呢?如果說以前的專利就是高通耍無賴,不應該收華為的專利費,所以華為據理力爭,就不給這個錢,可是現在又給了這筆錢,什麽意思,華為服軟了,終於向美國低頭啦?真是搞不懂怎麽回事?天天抵制美國,華為現在就是大家眼裏的抵制美國的大英雄,值得我們驕傲的民族企業,結果出現了這麽個情況,我是很失望,不知道大家怎麽看?
高通還是那個高通,是世界通訊市場永遠繞不開的壹座大山。
達成和解後也許能解華為的芯片困局
華為將壹次性付給高通公司18億美金(約125億人民幣)的和解款,用來支付以前未支付的專利許可費,並且雙發達成壹項協議,在協議期內華為是可以繼續使用高通的專利技術。
在這個特殊時期,華為正為芯片所困,這時能和高通達成協議,也許能解華為燃眉之急吧。
華為已經在5G時代到來時,專利數量大幅度領先,怎麽還給高通支付巨額和解費?
在5G到來之前的2、3、4G時代,高通是通訊市場絕大的老大,而華為的設備就必須要用到這些專利技術,使用高通的技術就需要支付專利費。
至於為什麽是現在華為支付以前未支付的專利費? 也許是因為以前高通處於壟斷地位,專利收費太高,華為討價換機壹直沒有談妥,直到現在雙方才達成壹致吧。
總之,現在的華為和高通已經通過談判取得成果,在華為支付18億美金後,華為可以繼續使用高通專利。
華為手機以後用的芯片會不會是“高通麒麟”,或者“高通”呢?
不看好——
通信行業不像其他行業,很難壹家掌控,大大小小的專利多如牛毛,至於高通從3G時代開始就是通訊的霸主了。
包括國產手機,三星,蘋果無壹例外都需要給高通叫專利費,高通還搞出了壹個流氓稅,按照產品的定價進行抽成,大概是5%左右,也就是1000塊錢手機高通抽50塊,對此受傷最嚴重的就是蘋果了,所以才出現了後來蘋果和高通鬧掰的情況,但是最終還是和解了。
而華為和高通本身都是通訊企業,所以是交叉授權模式,也就是高通實際上也會用到華為的專利,只是從3G開始到現在,高通的專利更有優勢,這使得華為需要給高通補壹部分的專利稅。
18億很多嗎?這個稅收可能是這麽多年總***累積的專利稅,更多的是3G和4G的專利,在所有手機商裏,華為給高通交的專利是最少的,而且華為和高通和解,我覺得這是好事情,和解了之後就代表又可以技術互用了。
我想高通肯定不會白拿錢最後耍賴的,所以這也意味著,美國對於華為的打壓制裁肯定會緩解,說不定接下來麒麟芯片就可以繼續進行生產了,所以高通和華為和解或許是中美之間往積極方向發展的壹個苗頭。
反而不和解才是麻煩事,不和解就意味著繼續鬥爭,那麽無論是對於高通還是華為肯定都不好,其次給高通交錢這是很正常的商業行為,有些人竟然還冷嘲熱諷,畢竟在3G和4G時代華為專利沒有這麽多,但5G方面華為專利明顯就有很大優勢了。